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基于仰韶水泥的砂岩石窟裂隙灌浆材料室内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偏高岭土是高岭土经高温脱水后形成的一种高活性的人工火山灰材料,铝酸钙膨胀剂(AEA)是以一定比例的优质高铝熟料、无水石膏等无机材料共同粉磨而成的抗裂防水膨胀剂。在研究"仰韶水泥"的过程中发现,在烧料礓石水硬石灰中添加偏高岭土后,可有效提高水硬石灰结石体的强度,缺点是收缩变形较大。本研究基于对"仰韶水泥"的研究,结合砂岩石窟及其裂隙加固的特点,通过室内研究在烧料礓石水硬石灰中添加不同比例偏高岭土和膨胀剂AEA后浆液的流动性、凝结时间、收缩率、龄期强度等基本性能,初步筛选出了适宜砂岩石窟裂隙加固的灌浆材料及配比。  相似文献   
162.
在现当代日本阳明学者中,与贵州关系最为密切的有三个人:三岛毅、冈田武彦和志贺一朗。冈田武彦先生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当代著名阳明学家和儒学家,冈田先生对中国文化所怀有的特殊感情。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一直心甘情愿地为贵州、浙江等地的文化建设与学术振兴作了许多有益之事。今年是冈田先生逝世10周年,为表达对先生的敬意,特撰此文,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163.
文物保护中传统工艺科学化研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传统工艺的研究不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还逐步进入了新的研究高潮,中国文物保护修复界已率先提出了"传统工艺科学化研究"的呼吁。本文对目前国内出现的古建彩绘保护技术、古建琉璃构件保护技术、古纸修复技术等相关领域的传统工艺科学化研究案例进行分析,认为:传统工艺科学化研究是一种以传统工艺实地调查为基础、以现代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为科学化分析手段,并利用现代科学原理、科技理念进行工艺解释,最终实现建立一套规范化的传统工艺科学化体系的目的。但是,对传统工艺进行科学化研究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方法上的局限性,因此在对传统工艺研究过程中仍需要尊重传统工艺的真实性,辨别使用科学化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4.
为更好地保护我国古建筑,基于《单檐歇山式古建筑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的相关成果,研究了强震作用下我国明清官式木构古建的抗震性能,制作了与该论文相同的试验模型,进行了振动台试验。通过对模型输入烈度逐渐增强的1940年El-centro波,并考虑地震波为水平双向作用,分析了强震作用下不同构造的试验现象,开展了详细的震后调查,获得了不同构造在强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和震害机制。结果表明:强震作用下,我国明清官式木构古建的振动形式表现为柱架、斗拱、梁架及屋顶的近似同步往复摇摆;主要震害包括柱底偏移、榫卯节点开裂、拔榫、斗拱偏移及错位、额枋-垫板分离、墙体倒塌等,但承重木构架受损不严重,结构未产生倒塌。其良好抗震性能的原因与古建筑的构造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5.
空间隔离视角下中西方城市社会排斥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已成为社会排斥研究的重要维度。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重点对空间隔离与社会排斥的内在逻辑及其重点研究领域进行阐述。总体上,社会排斥研究的空间维度聚焦于资源和机会的非均衡配置及流动性障碍导致的边缘化过程。具体来讲,从邻里结构性特征中辨识潜在的被排斥主体,强调了社会排斥产生的物质基础;厘清不同尺度、不同空间类型下空间隔离与社会排斥相互作用机制,为消除空间隔离产生的社会排斥障碍提供实践基础。基于社会融合发展目标,提出融贯社会空间隔离到社会空间融合的分析框架,为建构多尺度社会融合路径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6.
李倩  郭济桥  武庄 《南方文物》2020,(1):160-166
文章以石邑城遗址2017年出土的动物骨骼遗存为研究对象,应用种属鉴定、量化统计、年龄结构分析等方法讨论了石邑城遗址先民对动物资源的利用模式;并结合发掘区是手工业区的性质探讨了石邑城遗址先民制骨手工业的生产方式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67.
白倩 《南方文物》2020,(1):167-178
本文通过梳理河南地区动植物考古研究成果,对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年—4000年)河南地区豫北、郑洛和豫西南三个区域的生业方式进行了初步的综合研究和探讨。研究表明,新石器时代中期河南地区是以采集渔猎为主、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为辅的生业模式,经过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过渡,发展为以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为主、采集渔猎为辅的生业模式;新石器时代末期,农作物中新加入了大豆和小麦,家畜中新加入了黄牛和绵羊,多种农作物种植和家畜饲养方式逐渐形成。人类对动植物资源的掌控、文化和资源的交流是生业发展的主因,同时自然环境对生业起到了制约和促进两方面的影响。在古代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进程中,生业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8.
为研究河南信阳城阳城址战国楚墓出土彩绘陶器病害,采用X荧光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拉曼光谱分析对陶器表面颜料、有机底层、金属涂层进行了分析检测,并对陶胎物理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这批城阳城址彩绘陶器为高硅低铝陶器,为典型北方灰陶类型,吸水率较大,结构比较疏松,烧成温度范围在930℃~1025℃。陶器表面红色颜料主要为朱砂和赤铁矿,黄色颜料为针铁矿; 8号墓部分彩绘陶器彩绘层底含锡; 18号墓彩绘陶器黑褐色有机底层为生漆,为漆衣彩绘陶。这些信息为保护修复方案设计和保护修复实施提供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9.
避暑山庄宫廷音乐概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树信 《满族研究》2004,20(4):59-67
清代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视宫廷音乐的朝代之一,也是保存古乐制度行之最久的朝代之一,清代的宫廷音乐是自隋唐以来规模最大的。避暑山庄做为清帝国的陪都和第二个政治化中心,其乐制、乐律、乐章、乐仅、乐器及乐队编制是清代宫廷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乾隆朝是避暑山庄宫廷音乐的黄金时代,亦是清代宫廷音乐最辉煌的时期.避暑山庄宫廷音乐包括祭祀乐、朝会乐、宴飨乐和卤簿乐.消初皇帝北巡,宫廷乐已传人承德一带,迄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避暑山庄宫廷音乐在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过程中,曾经发挥过它的特殊功能.避暑山庄宫廷音乐(主要是后宫宴乐细乐)在清政权结束后,由宫中传人宫外,并由原内务府子弟及宫廷音乐爱好组成的“承德清音会”传承,有近百年的演奏活动历史,经挖掘整理至今在承德还保留其古韵遗音。  相似文献   
170.
本文考察了北朝省寺台政务及人事运行机制,认为从秦汉卿制发展而来的北朝诸寺机构,与尚书省、御史台及其它机构间建立起了一套相互配合、相互掣肘的政务运行机制;机构的人事控制已完全收归中央。而且经过北朝改革的诸寺体系,已经为唐代六部和寺监在职能上分工配合,在人事上互不统属,在政务上相互承接的体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