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圆觉洞石刻区10号龛是安岳石窟最精美的龛窟之一。本文介绍了三维扫描技术在圆觉洞10号龛的应用流程,主要包括三维数据采集,纹理信息采集。通过数据处理加工,获得照片般逼真纹理的仿真三维石窟模型。该模型可以用于圆觉洞10号龛保护性窟檐的设计等工作。  相似文献   
22.
乾隆《东昌府志》和道光《观城县志》这两部清代山东的地方志均征引了不少《永乐大典》材料,而这些材料都是来源于周永年从四库馆中录出的《永乐大典》东昌府部分。其中道光《观城县志》所引的《永乐大典》材料是先由盛百二摘抄入其所著的《观录》一书,然后由孙观从《观录》转引而来的。乾隆《东昌府志》和道光《观城县志》所征引的《明清类天文分野书》《元一统志》等书的文字,也应是出自《永乐大典》东昌府部分。  相似文献   
23.
四库馆签《永乐大典》辑佚书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升 《文献》2004,(1):17-30
清乾隆中四库开馆期间对<永乐大典>所作的辑佚工作,主要包括下面几项程序:签佚书单--抄出佚文(散片或散篇)--粘连成册(即辑佚底本)--校勘--誊录成正本.  相似文献   
24.
南京大屠杀受害者PTSD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战争造成的"软性","隐性"伤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即引起关注,现在国际学术界用正式定义的PTSD加以概括.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营造的极度恐怖环境,是受害者PTSD广泛产生的客观环境.受害者的PTSD症侯、表现为因惊恐而失去行动能力、精神失常陷于歇斯底里状态,失忆,情绪失控、自杀等.美国籍受害者魏特琳、虽曾企图通过宗教来拯救自己,但最终被PTSD击垮.初步研究表明,PTSD存在于涉及南京大屠杀的中外人群之中,其影响从当时延续到现在.  相似文献   
25.
明代方志地图编绘意向的初步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理学史和地图学史的研究中,一般关注于古代地图的科学技术价值,而较少讨论其思想史意义,尤其较少讨论方志地图的思想史意义。因此,本文从思想史的角度对明代方志地图的编绘意向做了初步的考察。认为明代方志地图的编绘意向中突出地强调了舆图的政治功能,但是对舆图所具有的政治功能的认识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外对区域地理景观自身的关注,反映了新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变革萌芽的知识兴趣。这些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一般的地理学观念与知识系统,同时表现出方志地图在地理学史和地理学思想史中所可能具有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26.
德国档案中的南京大屠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生 《抗日战争研究》2005,12(4):147-153
德国外交部政治档案(另有少量联邦政府档案)是近年来发现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重要的第三方档案资料。上世纪90年代初,部分内容经编译后发表在《抗日战争研究》上,后收录在中央档案馆等单位合编的“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第12卷《南京大屠杀》中。后来,日本学也发现一些相关资料。最近,我们又发现一些新的资料。这些资料,对深化南京大屠杀研究,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城市社区型营业性场所的人本主义布局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区理念的引入,当前社区各类场所的规划都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以人本主义的方法论入手,结合城市社会生活空间结构原理,还深入到存在主义"引力区"构成、商娱空间行为场所认知构成、社区资源可接近性-可获性构成及社区阶层化构成,总结出城市社区型营业性场所的四种布局规律。  相似文献   
28.
中国古代南北存在着地区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大致是以淮河为分界的。本文从气候、农作类型、九州四渎和分裂时期南北对峙等4个方面,论证淮河在中国古代为南北方分界的地位。认为:淮河南北气候的不同,奠定了南北差异的自然地理基础。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农作类型的不同,为南北人文差异提供了物质条件。淮河在九州中的分界特征,对秦以后的行政区划影响深远。淮河在四渎中自然标识特征的突出,使其更有资格成为南北的分界线。同时,在分裂时期的南北对峙局面出现时,淮河多为分界线或准分界线。以上多种因素在长期历史中形成了淮河的分界地位,这对关于中国古代大一统疆域的考察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29.
中国旅游业地域不平衡分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由于多种因素:中国自然地理条件、社会历史文化、经济状况等的区域差异,使我国旅游业表现出地域差异。因此本文根据三大地区的划分,着重比较了各地区的供给与需求的差异,并分析了其差异性的根源。在旅游供给的地域不平衡部分,对旅游供给的四个部分:旅游资源及其开发阶段与趋势、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基础设施进行分析。在需求的地域不平衡部分,对国内旅游、海外旅游、出境旅游逐个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我国区域旅游业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30.
戴昇 《安徽史学》2021,(6):108-116
明清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商业分工促使商人们在正式投身经营活动之前需经历商业学徒的学习阶段.徽商学徒在学艺期间需要掌握辨物、估价、识银、算术等贸易知识,同时还要学会书写记账、交际往来、辨别良莠、调整经营策略等本领.这些本领可通过父兄宗亲的言传身教、商书的学习、店内的请教模仿以及自身的体悟等途径来练就.徽商学徒学习经营贸易的内容、缘由与举措,深深根植于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亦体现了商业群体自身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