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7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本文探讨了寨头河墓地的布局及墓葬特征、年代、族属等相关问题。研究表明,寨头河墓地的年代集中在战国早中期,个别墓葬略有早晚,其文化面貌复杂、多元因素共存,既包括了西戎文化因素、三晋文化因素,又包括少量的北方系青铜文化的因素,个别遗物与寺洼文化或有渊源关系。但是无论如何,寨头河墓地的文化内涵主体是以\"铲足鬲\"及各式杂色陶罐为载体的戎人遗存,它是一处与魏国关系密切的戎人墓地。  相似文献   
12.
2010年11月,陕西省子洲县裴家湾镇关王岔村出土了6件青铜容器,包括尊、瓿、盘、觚、鼎、提梁卣各1件。本文通过对铜器上遗留的工艺痕迹进行肉眼观察,对铜器的铸型设计、芯撑情况、浇注位置等铸造工艺环节以及铸后加工的细节进行了初步的判断和复原,指出该批铜器的铸造工艺与安阳出土的殷墟前期同类器物基本相同,这一结果对认识和揭示这批青铜器的学术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雷少 《文博》2009,(3):71-75,F0002
梁带村M502墓室四角出土的西周木俑是西周考古中的首次发现,意义重大。对其进行及时、精心的清理与修护是一项十分紧迫和重要的工作,在工作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或许对今后保护同类文物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4.
邵凤丽 《民俗研究》2008,(4):136-151
凡例又称序例、例言等,是说明图书内容及编纂体例的文字,并对全书的编纂起着重要的规范、指导作用。“凡例”一词最早出于唐代杜预的《春秋左传序》,作者云:“其发凡以言例,皆经国之常制,周公之垂法,史书之旧章”。可见,所渭凡例即发凡起例之意。“发凡”即阐明全书编纂的宗旨和目的,而“起例”是对编纂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烧"太平香"是流传于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及周边地区的一种民间还愿类祭祖仪式,当地人简称其为"烧香".本文记录了这一民俗事象的仪式过程.在与萨满教仪式的比较中,从岫岩地区的族群发展史、"烧香"仪式的某些程序及服装器具的制作与使用等方面对其神圣/世俗性进行分析,得出:岫岩"烧香"祭祖还愿仪式是一种世俗性裹夹下的"神圣"仪式.  相似文献   
16.
刘兆  邵小龙 《丝绸之路》2009,(22):74-76
《左传》是我国先秦时期重要的历史典籍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新时期以来,《左传》中女性人物形象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是对《左传》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全面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拟对《左传》中出现的所有女性人物形象进行总结、归纳和分类,并对其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7.
邵安定  张勇剑  夏寅  段毅  杨军昌 《文博》2009,(6):468-472
2007年6—7月,在位于西安市长安县北里王村村东的上洛县主墓中,出土了一批色彩鲜艳的彩绘木俑。因该墓葬曾遭受早期盗扰,出土时木俑较为凌乱摆放在墓室前厅,原来的摆放位置已被扰乱。出土的彩绘木俑均有不同程度的腐朽,其中部分彩绘木俑保存较完整,部分有残缺;整体彩绘保存相对完整,局部有脱落现象。由于长期遭受墓葬环境的影响,所有的彩绘木俑出土时都处于亚饱水状态,而且机械强度较低,没有彩绘或彩绘脱落部位的木胎外观变黄、变脆。这批木俑的木俑颜色鲜艳、姿态各异,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对研究明代民间的宗教信仰,以及葬丧习俗也颇有裨益。为了保护这批珍贵的文物,通过对比试验研究,采用自然脱水法使其脱水定形。使用3%PrimalAC33的水溶液对其彩绘层进行加固保护。同时,在保护处理的过程中,通过显微观察以及一些科学分析手段,对这批木俑的制作方法、装饰材料及工艺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地方志是收录和记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本文结合第二轮修志工作,简要论述了地方志收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原则、形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南齐王宝玉墓志考释——兼论南朝墓志的体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磊 《文献》2003,(4):85-91
2002年8月23至25日,由文物出版社、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南京市文物局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研讨会"在南京凤凰台饭店召开,作为会议期间一项主要的学术活动,南京博物院专门举办了"院藏铭刻书法展",供与会代表观摩.展品中,有<南齐王宝玉墓志>一石,以往未经著录,特别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介绍了作者2007年在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的考察见闻。这几大图书馆对地方志的收藏都很有特色。不仅仅是藏书量大,而且其中不乏善本、孤本,对社会主义新修方志的收存也很丰富。同时还有不少谱牒和年鉴等相关产品的收藏。通过这些考察见闻,引发了作者对目前中国志书收藏现状的思考。作者认为方志机构与方志工作者,对收集海外散存古方志与谱牒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同时希望得到全国古籍整理与出版规划领导小组的支持和帮助,希望设专门机构,专司其事,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对中青年专家学者委以重任,这样才能更加丰富我们的馆藏,让那些失散在外的珍贵资料回归祖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