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黄河沿岸人地关系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明的产生与扩散是人地相互作用的反映,不同的文明与不同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不同发展阶段的文明又反映了不同类别的地理要素的组合及其共同作用。产生古文明的区域,在新的发展阶段由于地理环境优势的变化,又面临着严峻的发展挑战。本文分析了黄河文明的起源、扩散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黄河特殊的"曲流"形式以及中国特殊的地形阶梯及气候带与晋商的形成,黄河沿岸东西、南北经济的相互作用及其现代发展滞后的地理因素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在此观点的基础上,本文认为黄河沿岸的现代发展应该考虑:由河流治理为主转变为发展为主,重新认识黄河流域特殊的地理要素和社会文化要素的优势,充分利用黄河沿岸的上下互动、两岸腹地的左右互动,系统地考虑和反思黄河对国家和沿岸地区发展的综合作用,综合谋划黄河沿岸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42.
铅丹(Pb3O4)和朱砂(HgS)是古代壁画和彩绘上常用的红色颜料,它们的变色是文物保护工作者、策展人和艺术史学家长期关注的问题。但由于其所处环境复杂,影响因素众多,这些颜料的变色机理的研究较为困难。为了探究紫外光照对这些颜料的影响,采用电化学方法和控制环境的紫外老化模拟实验研究了铅丹、朱砂及其混合物的光降解过程,并利用拉曼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实验样品进行分析。电化学实验中铅丹受405 nm激光照射出现还原电流,朱砂出现氧化电流。紫外老化实验确认了铅丹在光照下的还原反应,反应产物为碳酸铅(PbCO3)和碱式碳酸铅[Pb3(CO3)2(OH)2]。因此,光照会引起铅丹发生还原反应,引起朱砂发生氧化反应,两种颜料表现出典型的半导体性质。另外,光化学反应动力学结果显示,掺杂朱砂可能会加快铅丹的光降解过程。  相似文献   
43.
在采用地名志及相关史料的基础上,通过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解读连州市乡村聚落格局演化及形成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连州早在西汉元鼎六年即已设立,后随南北交通线和区域开发进程演变,在时间上,可划分为六个发展阶段,以明清时期增长最快。在空间分布上,连州市乡村聚落具备空间传承性,连州镇是连州市乡村聚落增长的核心,各时期乡村聚落密度最大的乡镇均位于市域的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聚落密度较小者集中于北部少数民族聚居区与东部高山区。在此基础上,从自然地理条件、移民、交通、经济发展、民族构成等五个方面对连州市乡村聚落建立和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4.
战后初期的日本金融改革,是在盟军统帅部要求摧毁日本军国主义经济基础和战后初期日本经济濒临崩溃的双重背景下进行的。金融改革在摧毁战时金融的基础上,进一步试图将日本金融“美国化”,但因美国体制在日本“水土不服”,“美国化”最终归于“日本化”。本文在论述日本金融改革的基础上,考察战时日本金融的状况,得出战时形成的主银行体制在改革期间并未被中止,而是依然延续的结论。  相似文献   
45.
汉代的拜谒礼仪大量出现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并成为当时社会的一种风俗习尚。汉代画像石刻以特有的图像形式生动地再现了一些拜谒活动场面。文中对各类拜谒活动的渊源以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等作了进一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46.
长老派家庭的宗教背景是构成威尔逊国际政治思想的哲学来源。威尔逊的国际政治思想深深根植于他对英美民主政治的信奉。威尔逊对美国独特性的理解(美国例外论)和对边疆学说的接受影响着他对美国在世界事务中作用的看法。威尔逊国际社会改造的思想是美国国内进步主义改革思潮向国际关系领域的一次延伸。  相似文献   
47.
平城的居民规模与平城时代的经济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重 《史学月刊》2002,(3):107-113
北魏在平城时代进入了由游牧政权向封建政权过渡的历史时期。频繁的军事征服使北魏政权日益强盛,被不断迁徙到其京都平城的人户数量庞大,平城因而获得空前发展,居民规模达百万。畜牧与农耕并重的经济模式,成为影响平城持续繁荣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8.
针对遭到油漆涂抹的传统彩画作品,为了实现对图案的无损提取,本研究使用X射线摄影技术,又称X光成像(照相)技术,利用X射线对不同物质的穿透能力有别,在底片上成像的灰度与物体材质、密度、厚度等密切相关的特点,最终得到分界清晰的黑白图像。此类病类常见于建筑彩画中,建筑彩画意蕴深厚、技法繁缛,极具研究价值,但其中很多关键信息却已失传。经X射线摄影技术辅助,封存在油漆层下的彩画图案得以重见天日,此法与其他修复方法之间形成互补,为漆下彩画的完美修复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49.
可溶盐是石质文物风化的重要原因,其聚集、运移与水密不可分。石窟顶部土层中的盐是云冈石质文物内部盐分的重要来源,因而研究石窟顶部土层中的水盐分布特征对未来减小可溶盐在石质文物内部的聚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云冈石窟顶部不同位置、不同深度土层的饱和渗透系数、含水率、孔隙比、可溶盐含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测试,并结合取土位置的坡度和植被覆盖率,研究了云冈石窟顶部土层中水盐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植被覆盖率越高,土体含水量越高;坡度越大,土体含水率越低;土体孔隙比与饱和渗透系数呈线性关系。植被覆盖率、坡度及土体的渗透性能是影响石窟顶部土层水盐分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0.
任雅萱 《民俗研究》2020,(1):37-48,157
姜太公的传说存在两种类型,一种是"役神"类传说,另一种是风物传说,两种类型来自不同传统。明清时期姜太公传说发生了重要变化,"役神"传说伴随明初礼仪改革经过从"礼"到"俗"的转变,逐渐发展为"封神"传说。然而,对明代姜太公传说的历史地理统计却显示,风物传说中几乎没有"役神"情节。在普通百姓尤其是渔民的想象中,姜太公"渔夫"形象突出。免课一说依托姜太公的图像,在明代江南渔户中流传。清代,两种传说类型融合,并形成了新的传说结构和"家神"信仰。围绕文字、图像和家宅讲述的风物传说成为新的民间"正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