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篇
  免费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我国现存大量的以水泥为基本材料的近现代历史建筑,很多建筑既具有西方建筑美学特征,又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形态,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在长时间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这些建筑都普遍存在内部结构疏松、强度低的状况,保护这些水泥历史建筑已经成为文物保护工作者一项非常迫切的任务。在水分的长期作用下,水泥内部的微孔结构会由于钙质流失而遭到破坏,产生水泥的酥化现象。为加固保护这类历史建筑,本研究合成了一种亲水性高拉伸的有机硅材料。研究表明,该材料能在不明显改变水泥样品表面外观的前提下实现对酥化水泥样品的加固,经有机硅最佳浓度2%加固后的水泥样品的抗压强度可以提升约1倍。同时,这种加固材料在前期施工阶段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加固剂固化后能够有效填补酥化水泥样品中的较大孔隙,从而达到增加强度的效果。另外,这种加固剂具有亲水性的特征,一方面不会存在强憎水性保护剂所带来的保护性破坏,另一方面在大面积现场施工时不需要使用大量有机溶剂,从而避免其对环境和人体的伤害。本研究对于进一步探索和开发水泥历史建筑的加固材料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2.
现存的馆藏壁画和部分原址壁画中,为了加固、保护壁画颜料层,在20世纪70~90年代,曾经大量使用加固剂和封护剂对壁画颜料层进行保护修复。受当时修复材料和施工工艺的局限,经过仅40余年的变化,一些早期的保护修复有机材料老化,导致许多壁画出现了新问题,主要表现为眩光、变色、龟裂、起翘等病害,严重影响壁画的长期保存和展陈。文章列举了国内外早期修复材料因老化失效而损害壁画的几桩案例,讨论了现代有机材料的老化对壁画保存的不利影响,并对修复材料的"失效"概念进行了界定和阐述。可以认为,修复材料老化导致壁画外观的变化及保护材料未失效但造成壁画性质改变引发潜在病害的两种情况中任意一种,均可视为修复材料"失效",为了长久保护壁画必须予以清除。最后探讨了清除失效修复材料时使用凝胶清洗和微乳液清洗等方法的有效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143.
传统方法加固馆藏浮放文物抗震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馆藏浮放文物的有效抗震加固方法,采用振动台试验手段,研究了传统方法加固浮放文物的抗震性能。基于故宫博物院某展柜原型尺寸,制作了1:1比例陈列柜模型。在陈列柜内浮放一轻质陶瓷文物,分别考虑采用砂子、塑料卡、鱼线、橡皮泥及磁铁加固文物,进行了振动台试验。通过白噪声激励,获得了陈列柜基频分布;通过输入不同强度、不同类型的地震波,获得了不同方法加固条件下陈列柜和文物的位移响应、加速度响应和和动力放大系数,评价了不同方法的加固效果。结果表明:陈列柜的基频与输入地震波相差较大,这是陈列柜震害不明显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方法加固文物后,输入地震波的加速度仍有一定放大,但是与加固前文物相比,文物的位移和加速度响应均有所减小,且文物因摇晃幅度而产生倾覆的可能性减小。此外,从减小文物加速度响应峰值角度考虑,橡皮泥和鱼线加固文物效果优于其它方法。试验结果可为文物防震保护研究提供较全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4.
为更好地保护故宫太和殿,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太和殿的动力特性及常遇地震作用下的响应。采用弹簧单元模拟榫卯节点及斗拱构造,并考虑柱础为铰接,建立了太和殿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态分析,获得了太和殿基频及主振型;通过对模型进行时程分析,获得了典型节点的位移、加速度响应曲线,以及典型单元的内力响应曲线,评价了太和殿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太和殿基频为0.9Hz,主振型以平动为主;常遇地震作用下,太和殿能保持稳定振动状态,结构的内力和变形均在容许范围内,且斗拱及榫卯节点均能发挥一定的减震作用。  相似文献   
145.
彭晖  李明轩 《人文地理》2005,20(3):31-34
中国和美国在网络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经济环境、银行的竞争环境、网络银行系统和网络银行潜在用户这四个主要方面。通过对这四个方面的中美比较研究,我们得到中国网络银行的发展差距还是很大的结论。针对我国网络银行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了几点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6.
西安市人口的分布变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俊莉  王慧  曹明明 《人文地理》2005,20(1):121-125
基于三次人口普查数据,对西安市80年代以来的人口分布变动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市在20世纪80年代便已形成"中心区人口减少、内圈和中圈人口快速增长、外圈人口低速增长"的区域差异格局,90年代这种区域差异格局更明显。通过人口分布模型的回归拟合,尝试性预测了西安市未来人口分布的趋势。结果显示:2010年西安市人口分布的峰值将出现在距市中心约2.5km的城墙与二环线之间。最后探讨了西安市人口分布变动的促进机制。  相似文献   
147.
桂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地承载力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是人们获取食品的最便于使用的最经济的资源。可是,由于土地位置的不可移动性、数量有限性、与及受气候因子影响的产量的不稳定性等特征,使土地生产力在一定时间、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不可能无限制地满足人们的食物需求。因此,研究和了解不同时期特定区域的土地生产力与人口合理承载量的动态关系,对制定该区域人口、经济发展规划将提供重要佐证。本文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桂西南喀斯特地区未来不同时期、不同人口发展方策、不同生活消耗标准的土地承载能力进行预测,其结果可为该地区人口、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8.
左江流域六县(市)地处桂西南喀斯特地区,区内农业资源和生产水平各有差异。为了配合该地区经济的全面开发,我们收集了该地区七十一个行政乡农业生产有关的特征数据,运用数学的方法--聚类分析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对该地区农业的空间布局进行合理调整--种植业类型区划分,并分别论述各类型区的特点及今后发展方向。为该地区今后在农业生产上做到宜地适种、扬长避短,并在此基础上向区域化、集约化的农业迈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9.
在中国数千年的建筑实践中,已发现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创造,其中以糯米灰浆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有机-无机复合灰浆就是其中的一类。本文综述了自2007年以来相关研究的进展,包括:针对传统灰浆中有机残留物的化学检测和免疫分析技术的创新发展;全国252处古建筑遗址的1149个灰浆样品的检测结果及解读;糯米灰浆和桐油灰浆等传统胶凝材料固化作用机理及效果的实验验证;糯米灰浆研究成果对世界的影响及在世界复合材料历史上的地位;最近在新石器时代“白灰面”中新发现的有机添加物及相关溯源;传统糯米灰浆的改良研究及在文物保护工程中的应用情况等。这一系列的探索性研究不仅可为古建筑保护提供材料和技术,也为弘扬中华文明提供了鲜活的案例。  相似文献   
150.
曾慧 《满族研究》2005,(2):86-95
本通过查阅献资料、史实、图片、物及考古以及实地考察,追溯满族在女真人时期(清朝建立前)服饰所发生的变化,探寻满族服饰演变和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