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1篇
  免费   4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991.
为从科学分析的角度研究清代点翠首饰的材质与工艺,本研究以陕西旬邑县唐家大院清中晚期双龙五凤点翠冠饰为研究对象,通过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点翠冠饰的显微形貌、X射线能谱仪分析点翠冠饰制作材料的化学成分、傅里叶显微红外光谱仪分析点翠中使用胶黏剂的种类。研究表明,点翠冠饰的胎体以金属和木质为主,辅以花丝、捻金线、鎏金等细金工艺制作而成,使用动物胶将翠羽黏接在胎体上,点翠所用的翠羽主要是蓝色的羽枝。双龙五凤点翠冠饰的材料较少使用黄金等贵金属,而是以纯铜、纯银或铜银合金为基体、表面鎏金的金属材料或者木质材料制作,充分节省了冠饰制作的成本并减轻了重量。研究成果为传统点翠工艺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持,对点翠工艺的传承、发展、创新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92.
花山岩画是研究我国百越民族古代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岩画颜料中胶结材料分析是判断岩画制作工艺、岩画颜料脱落、褪色原因以及岩画病害治理的重要依据。本工作利用三维视频显微镜和材料显微镜、红外光谱仪、激光拉曼光谱仪、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等,主要分析了花山岩画颜料胶结物成分。结果表明,岩画颜料胶结材料为植物性粘合剂;颜料样品中含有分布均匀的草酸钙,草酸钙的形成与颜料使用植物性粘合剂有关。  相似文献   
993.
影响纸张老化的因素及缓解措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合理地保存、保护和使用纸质文献,延长纸质文献的寿命,通过分析纸张酸碱性和相对湿度、温度、光照、空气污染物、微生物等环境因素对纸张老化的影响,介绍对应的机理和缓解措施。纸张酸碱性对其老化速率影响很大,酸性越强纸张老化速度越快。因此,要避免纸质文献接触酸性物质;对于本身酸化严重的纸质文献可进行脱酸处理。相对湿度对于纸张老化有双向影响,相对湿度越高,纸张老化越快;但是相对湿度过低时,纸张会发生脆化、翘曲等物理损伤,并且相对湿度波动比不理想的湿度值对纸张性能的损伤更大。通常,纸质文献宜保存在40%~60%相对湿度范围内容易达到和维持全年稳定的值。温度波动会引起相对湿度波动,所以温度稳定对纸张保护很重要,纸质文献保存适宜的温度为20℃左右。光照对于纸张老化危害严重且具有累积性,紫外线对于纸张的破坏最强,红外线能够引起热效应。纸质文献必须隔绝阳光,使用不含紫外线和红外线的灯具照明,且尽可能缩短光照时间。乙酸、甲酸和2-戊基呋喃等空气污染物对于纸张老化的危害较大,需注意保持库房空气清洁且加强装具的通风。霉菌会引起纸张老化速度加快和变色,纸质文献入库前必须灭菌。研究结果可为延缓纸质文献老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为探明晋阳古城不同赋存类型城墙遗址的地球物理特征及遗存状态,研究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勘查古城墙的有效性及最优组合方案,为此采用磁法、高密度电阻率法、探地雷达法、γ能谱法对晋阳古城三种不同类型的古城墙进行了勘查;结合二维及三维的数据处理方法及显示手段对城墙遗址进行定性及定量描述;探讨多方法勘查成果的集成解释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不同类型城墙遗址的地球物理模型及相应的最优勘查方法组合:对西城墙,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和探地雷达法;对东南城墙,采用磁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对北城墙,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和探地雷达法。本研究结果可为晋阳古城遗址下一步的开发保护工作提供技术依据,也可为同类探测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5.
X光照相是一种传统的无损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类文物的检测分析中。近年来,随着数字成像技术的逐步兴起,大大简化了X光照相的操作过程,得到的数字图像更容易观察、使用和存储,图像的编辑也成为可能。X光照相技术因此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以一尊木雕造像为例,介绍了数字X光照相的操作过程,X光片经过编辑处理,最终得到了检测对象的X光照相三视图,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96.
本工作属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石窟文物表面有害污物清除技术研究"的内容之一,旨在为起草《不可移动石质文物表面污染物化学清洗工艺规范》作准备。为了使研究基础更为广泛和扎实,结合在实验室和云冈石窟现场的化学清洗实验,综合评述了国内外石质文物化学清洗的工艺要求和规程,包括前期调研、清洗剂选择、贴敷技术、效果与安全性评估、实验室研究和现场小试验等内容,探讨了与石质文物化学清洗操作工艺相关的正面和反面的典型案例,为石质文物化学清洗操作工艺的规范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7.
2010年福泉山遗址出土具重要考古价值的象牙器,腐朽状况十分严重,为了能妥善保存这批珍贵的文物,采用扫描电镜、X衍射、红外光谱、X荧光分析,对其微观形貌、物相、分子结构、元素组成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出土象牙器主要成分为碳羟磷灰石,其内部有机成分已完全流失,微观结构中存在的主要多孔道直径因长期受地下各类盐的侵蚀变大,直径范围0.33 ~ 3.6μm.象牙器组成除了Ca,P外,还含有其它多种元素成分.这些元素成分来源于象牙长期地下埋葬环境中各种盐类的侵蚀所致.它干扰羟磷灰石结晶,使其结晶程度降低、晶格稳定性变差.因此,采用B72乙醇/丙酮(1/1,V/V)溶液,对两件象牙权仗、一件象牙权仗柄进行了脱水加固保护,经加固的象牙器强度明显增加,颜色自然.为了对后续出土象牙器的更好保护,研究在B72加固液中复配分子粒径分布较宽的可逆性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PVE),以有利于加固液渗透进入象牙内部细小孔道.经检测复配PVE的B72加固液成膜后透光率、膜强度等性能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98.
考古发掘现场腐蚀微生物的鉴定与防治一直是考古学家和文物保护工作者面临的难点问题。截至目前,国内外对于文物出土现场微生物腐蚀信息和资料获取的研究还十分有限。本研究以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为例,探讨了考古发掘现场遗址表面腐蚀真菌的快速检测技术与可能的防治对策;通过现场直接镜检结合后期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确定造成大河口西周墓地土遗址大量污染真菌的群落组成。研究发现,造成山西大河口墓地出土现场腐蚀的优势真菌类群主要隶属于假散囊菌属(Pseudeurotium)、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小不整球壳属(Plectosphaerella),它们分别占据了整个出土现场腐蚀真菌克隆文库中的23%、21%、和18%。竖直墓道发掘坑道内较高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以及较低的空气交换速率是造成发掘现场微生物大面积污染的主要环境因子。该研究为快速获取出土文物腐蚀微生物的群落信息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后期腐蚀微生物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9.
纸张的好坏及使用位置和使用方法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书画装裱和修复的好坏,是影响书画装裱修复的重要因素。为此通过对明清时期几件书画装裱用纸进行了检测分析,发现明清时期书画装裱用纸中以竹纸和有竹子为原料的纸张居多,不同纸张分别应用在不同环节上,同时,宣纸也作为书画装裱用纸使用。这和当时文献中记载的情况大致相似。  相似文献   
1000.
为做好太仓半泾河古船保护修复工作、了解古船造船工艺及用材习惯,对船体龙骨、隔舱板、舱底板、侧板、船尾挡板、斜撑木、补强材、桅座和护舷板等31个样品的树种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太仓古船用材包括杉木(38.7%)、香樟(32.3%)、硬松(16.1%)、枫香(9.7%)和柏木(3.2%)等5个树种。经分析,古船用材均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其性能适合作为船体用材,说明古人造船就地取材但不单一选材。船体树种鉴定结果有利于后期针对性地进行船体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