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15篇 |
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82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23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28篇 |
2012年 | 39篇 |
2011年 | 74篇 |
2010年 | 49篇 |
2009年 | 76篇 |
2008年 | 61篇 |
2007年 | 71篇 |
2006年 | 58篇 |
2005年 | 69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31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01.
\"江南本\"《史记》曾藏于北宋御府,至南宋时已残缺近半,后来亡佚.该书的情况,仅见南宋高似孙论及.本文主要依据高氏所提供的江南本《史记》例文,并参北宋景祐本等相关材料校证,得出以下结论:江南本《史记》为五代官写本.该本与北宋官方刊定的《史记》文本有密切关系,可能就是北宋时校刊《史记》用的底本,它是唐宋之间《史记》传承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02.
宋平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4,(2):21-27
作为个案研究,本文试图通过描述郑氏家族企业在东南亚成长和扩展的经历,以及在中国大陆的投资和运作的轨迹,探索他们如何做出在中国投资的决定,以及他们跨国战略背后的文化逻辑,并探讨他们的网络,尤其是社会和政治的关系网络,是如何形成和运作的以及他们的经营和管理及其成果是如何由这些网络关系决定的. 相似文献
803.
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以下简称"文研所")是教会大学系统内一个比较有名的学术机构,与燕京大学的哈佛燕京学社、齐鲁大学的国学研究所和华西大学的中国文化研究所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04.
805.
郭店一号楚墓年代析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店一号楚墓出土的各类器物,具有战国中期偏晚和战国晚期偏早的若干特征,其中部分因素与包山一、二号墓接近,部分因素又与包山四、五号墓,马山一号墓及九店乙组墓四期六段的若干特征一致。包山二号墓下葬于公元前316年或稍晚;包山四、五号墓,马山一号墓和九店乙组四期六段的墓葬,是战国晚期早段较有代表性的楚墓,按照考古学分期断代以最晚的器物断定其时代下限的一般规律,郭店一号楚墓的时代应属于战国晚期的早段,其下限不晚于白起拔郢,具体年代应在公元前300年稍后不久。 相似文献
806.
古籍、档案、书画、碑帖等纸质文物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然而,大量纸质文物在长期保存过程中发生了老化劣化现象,甚至造成纸质文物的永久失传。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颜料与墨水中含有的铁铜金属物种会引起纸张较为严重的腐蚀降解,使得色块或墨迹周围的纸张明显泛黄,甚至在着墨位置形成空洞。铁铜颜料引起纸质文物损害的原因复杂且多样,在其作用下纤维素高分子的反应路径与降解机理值得深入研究。本研究介绍了纸质文物中常见的铁基与铜基颜料,包括铁盐墨水、普鲁士蓝、赭石、蓝铜矿、孔雀石、醋酸铜等。总结了纸张纤维素的酸性水解、碱性降解和氧化降解反应路线,探索了金属物种作用下纸张纤维素的酸碱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机理。其中含铁颜料的纸张纤维素主要经历芬顿(Fenton)氧化降解和酸性水解,含铜颜料腐蚀纸张纤维素的主要途径为菲林(Fehling)氧化降解和碱性降解。 本研究聚焦于铁基与铜基颜料对纸质文物腐蚀降解的化学反应机理,总结出铁铜离子参与的氧化反应是纸张纤维素加速降解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添加抗氧化剂以减缓氧化反应发生的纸质文物保护策略,包括预防性抗氧化剂与断链性抗氧化剂。重点介绍了络合剂配位铁铜金属离子的预防性抗氧化保护法,如使用植酸/植酸盐、溴化铵、明胶蛋白等络合剂与铁铜离子络合,以减缓氧化降解反应的发生。同时也分析了络合剂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植酸只能在酸性条件下使用、苯并三唑会造成颜料变色、部分抗氧化剂具有毒性等。最后,本研究针对铁基与铜基颜料腐蚀降解纸张的机理研究与保护策略提出展望。在机理研究方面,过渡金属游离态与络合态的分布情况、过渡金属引发氧化反应的条件控制、氧化降解反应与纤维素超分子结构的相互关系等仍有待研究。在保护策略方面,所选择的保护方法应当不仅可以有效减缓过渡金属对纸张的降解,而且不会对纸张纤维与颜料墨迹造成损坏。本研究从化学角度对过渡金属颜料所导致的纤维素降解演化机理提出更深刻的认识,为含有过渡金属颜料纸质文物的多方位保护提供引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807.
《人文地理》期刊是我国唯一专门介绍和研究人文地理学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反映我国人文地理学学科发展和研究热点的重要平台。利用能够显示知识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可视化工具CiteSpace与文献管理工具NoteExpress,对《人文地理》期刊自1986年创刊至2015年30年间刊载的3522篇论文的选题、资助情况、作者及机构情况、论文被引情况等进行了计量分析,绘制了作者所属机构合作共现网络,甄选出了核心作者和高引论文,通过关键词的频率、中心性、突变性等指标探讨了近30年间《人文地理》期刊载文反映出的学科研究热点及阶段性特征,并依据发文量演变趋势将学科前沿领域划分为趋弱型、渐高型和回落型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808.
以重庆市黄水镇为案例,以GIS空间分析方法为基础,研究2004年以来黄水镇旅游城镇化空间过程,并揭示其动力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黄水镇旅游城镇化空间过程经历了传统社区的旅游化功能提升、第二居所为主导的度假功能扩展以及各种休闲组团的综合功能配套三个阶段。(2)土地利用转移的主要方向是住宅用地尤其是第二居所用地。旅游商服用地也加速增长,传统商服用地也有所扩展,在空间上传统商服用地主要沿老街分布,旅游商服用地沿新街集聚。(3)旅游城镇化实质上是游客、政府、社区居民、旅游企业等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反复博弈的结果。研究也发现,以黄水镇为代表的小城镇旅游城镇化是一种以\"就地就近\"城镇化为基础,实现\"自发自觉\"文化保护与传承,通过建立\"共建共享\"多主体共治体系,形成\"外向型\"旅游服务业主导的理想化模式。 相似文献
809.
810.
高铁对中国城市可达性和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沿线城市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和中心城市“小时经济圈”两个维度分析高铁开通对中国城市可达性的影响,利用引力模型、区位优势潜力模型、Moran指数等研究高铁开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影响。研究表明:高铁开通显著改善了沿线城市日常可达性;高铁开通后33个沿线城市对中国261个地级市的“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均值降低;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城市交通发展不平衡性有小幅度改善;北京、武汉“小时经济圈”呈“面状蔓延”模式,上海、广州、西安的“小时经济圈”呈“轴线扩展”模式。高铁开通显著影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沿线城市可达性水平提高,城市间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二线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增长率最高;长三角城市群区位优势最突出,长江中游城市群潜力巨大;高铁带来的扩散效应增强。最后,本文就依托高铁建设推动中国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展开了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