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1914年漕运局的设立是北京政府为应对纯粹商运下米粮运京的缺陷,并为借助"漕米"名义以减少米粮转运的阻力而采取的一项举措。1919年为接济京津民食,北京政府复设漕运局,但江苏省官民因此举可能妨碍本省民食而强烈反对,漕运局的运米计划始终难以进行,于1920年被迫裁撤。漕运局的设立表明民初时期国家权力并未完全退出或放弃对北京地区粮食供应的参与,而该局由设立到裁撤的过程及其实际作用亦反映出政府在这一参与中的乏力与局限,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京政府权威的弱化。  相似文献   
52.
民间传统武术,是中国非遗保护名录中的重要内容。民间习武共同体是通过拜师学拳而联系在一起的民间习武群体,也是民间传统武术传承的基本组织单位。以民间习武共同体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旨在了解民间传统习武群体"关系"的建构、影响因素以及内部维系机制,为探索非遗传承人群体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民间习武共同体"关系",是一种通过拜师学拳而建立起的人际联系。它的建立经历了习武者的认同融入、仪式融入和精神融入三个阶段,并形成了以情感为"关系"纽带、以血缘性为"关系"基础、以信任为"关系"前提的民间习武共同体维系机制,以此推动着民间武术长期、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3.
彭建  周尚意 《人文地理》2001,16(3):21-25
环境感知研究正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本文以北京市南沙河环境感知调查分析为例,指出环境感知的过程,提出个体环境感知的三大特征,即环境感知具有不精确性、空间层次性和文化集团性。同时强调指出,经典的感官空间差异模型在不同状况下会发生一定的空间次序变化。最后,针对北京市民环境感知特征提出建立市民环境意识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4.
中国交通运输地理学近十年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曹小曙  彭灵灵 《人文地理》2006,21(3):104-109
目前中国交通运输地理学的研究集中在六个大的方面:交通运输与发展研究、港口地理研究、航空运输地理起步、物流地理、城市交通运输地理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引进与创新。中国交通运输地理学在逐步与国际交通运输地理研究接轨,但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仍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乡村交通运输地理、港口服务业地理、城市交通运输地理与物流地理的研究尚有较多工作要开展。  相似文献   
55.
长江三角洲地区粮食安全性度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粮食安全问题是当前政府与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长江三角洲地区高速的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及快速增长的经济使维系粮食生产的耕地数量及质量发生剧烈变化,区域的粮食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文章对该区粮食生产与土地变化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近50年的粮食波动系数,通过预测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粮食产量与消费状况,进一步对该区域粮食安全性进行度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粮食缺口将逐年变大,粮食安全状况越来越差,有效的调控措施是实现区域粮食安全的保证。  相似文献   
56.
十六国胡人政权速亡的根本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胡人统治者在统治民族本身不够成熟和强大的情况下,普遍实行民族本位、民族压迫和民族防范政策,既埋下了统治力量先天不足的隐患,又加重了民族隔阂,激化了民族矛盾;二是各政权普遍存在内乱不断的现象,导致自相残杀、自取灭亡和外敌乘虚而入的惨重恶果;三是统治者普遍在政治、生活上极度腐败,重用奸臣,沉迷享乐,不恤民力,穷奢极欲,导致民不聊生,民怨沸腾,激化了社会矛盾,动摇了统治基础。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大大削弱了十六国胡人政权自身实力,制约了政权发展壮大,导致了政权的迅速崩溃和灭亡。十六国胡人政权速亡现象具有深刻的历史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7.
Japan has twenty years of experience in designing and constructing base-isolated building structures. Construction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since the 1995 Hyogoken-Nanbu (Kobe) earthquake, having reached over 150 annual construction projects. Many new developments and refin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material, devic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se structures. This paper summarises recent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base-isolated building structures in Japan, including statistical data with respect to the common usage as well as the number of new projects. It is notable that the size, height, and fundamental natural period of new base-isolated buildings increase steadily with time, indicating that base-isolation in Japan is reaching maturity. Base-isolators and dampers commonly adopted in Japan are also introduced, with emphasis on recent design efforts to enlarge the natural period of base-isolated structures and reduce the lateral forces induced in the superstructure. Basic design procedures are presented, including determination of design earthquake forces, modelling of base-isolation layers, modelling of the superstructure, selection of ground motions, time-history analyses, and performance criteria. A mandated peer-review system, unique for design of base-isolated structures, is also noted. Several characteristic issues in the design of base-isolated structures are discussed: Variation of base-isolation material properties, applications to high-rise buildings, effects of vertical ground motions, and response when subjected to near-fault ground motions.  相似文献   
58.
物联网和泛在网络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将大力提升博物馆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公众服务水平。本工作通过分析物联网发展趋势,实地调研文博行业信息化发展情况和公众对博物馆信息化的期望,提出了应用物联网技术、覆盖文化遗产"五大尺度"的信息化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59.
彭牧 《民俗研究》2011,(1):47-66
从记录整理零碎片段的迷信观念,到把握民间信仰的文化整体,再到关注民众日常生活中的活态宗教实践,美国民俗学的民间宗教研究在过去60年中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作为民俗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这和民俗学学科研究范式从文本到表演,到实践的整体转型密切相关,和代表性的表演理论既本质关联又有所差异。通过分析不同时期代表性学者对民间宗教信仰的界定与研究,可以勾勒出该领域基本理论视角和方法论变迁的学术史轨迹。  相似文献   
60.
学界迄今无专文对敦煌高僧吴洪辩的生平事迹进行探讨。本文充分运用敦煌文献、石窟资料以及传世文献对吴洪辩的家世渊源及其主要活动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考察,认为他是晚唐时期河西地区一位政客化的佛教领袖,为河西佛教尤其为归义军政权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对吴洪辩生平事迹的述评,弥补了历代僧传对洪辩事迹缺载之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