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72.
中国当代文学受到市场经济和西方现代派的双重影响呈多元化的走向。日本纯文学作家村上春树的创作准确地反映了当今社会,特别是生活在繁华都市的青年人的精神世界。村上作品的出现不仅给日本文坛带来震撼,也给多元化的中国文坛带来了新的气息。其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特别是西化的思想性引起了当代中国年轻一代的共鸣。中国的“村上春树热”现象说明中国的当代文学已日趋接近西方现代艺术的潮流,同时也向中国作家提出了挑战,要求我们的作家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创作出既受读者欢迎,又有高度艺术性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73.
顾颉刚先生在西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七事变”后,顾颉刚接受管理中英庚子赔款董事会的委托,考察设计西北教育。考察设计工作告一段落后,顾颉刚深入考察了河、湟、洮、岷地区的民族社会,并在发展西北民族教育、民族经济、民族关系等方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74.
全景摄影的虚拟现实技术在奥运、世博传播工作中得到了成功应用,该技术的发展为文化遗产的虚拟展示开辟了新的平台。结合数字奥运、掌上世博项目实例,详细叙述了工作流程和成果,对全景技术的应用价值有了逐步的估量,进而对该技术在文化遗产传播领域尤其是"数字博物馆"项目的应用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对潜在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5.
数字化时代的城市与区域发展构想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甄峰  花俊  黄朝永 《人文地理》2000,15(2):49-52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人类的生产、生活开始进入了所谓的数字化时代。一个新的数字化空间正开始改变着我们所生活的城市和地球。本文首先探讨了数字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其次分析了数字化时代城市与区域发展动力的改变、城市与区域空间结构变化以及一些新的空间现象,最后对数字化时代的城市与区域发展战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6.
需求弹性对产业活动有很强的指示功能。围绕需求弹性不同的商品的需求(量)对经济变量的依存关系,研究如何运用需求弹性指导产业活动行为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需求弹性的数学基础,结合需求弹性释义,从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和交叉(价格)弹性等方面讨论了需求弹性对产业活动的指示功能。  相似文献   
77.
信息化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滕丽  王铮  庞丽  李刚强 《人文地理》2006,21(1):72-75
本文从信息化设施和信息产业两方面来认识区域信息化水平,对中国各省区的信息化水平进行了定量估算和综合评价。在区域信息化水平测度的基础上,本文从以下两方面分析了信息化的区域影响。作为区域经济的一个部门,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大部分省区信息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呈现了不同程度的正的相关性。文章重点分析了信息化设施溢出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运用相应的经济增长核算模型,分单区域和两区域研究信息化设施溢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估算结果显示信息化设施溢出的增长作用存在区域差异。在作用机制上,单区域信息化设施的溢出与两区域的情况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78.
甘肃城镇体系地域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分析甘肃城镇体系地域空间结构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分形理论和方法对甘肃城镇体系地域空间结构的聚集维数、网格维数和关联维数进行了测算和分析,表明甘肃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是分形的,以14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甘肃省城市体系在空间分布上比较集中;以甘肃省内75个城镇为研究对象,城镇分布的总体均衡性适中;以中部城镇密集地区为研究对象,城镇体系在空间上分布比较均匀。并据此提出了甘肃城镇体系地域空间结构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79.
80.
Payments for Ecosystem Services (PES) is an innovative initiative to use market instruments for conservation that has spread across the world since the late 1990s. In assessing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PES initiatives, global scholarship has focused on an outcome-oriented approach. This has led to debate on PES programmes’ contributions to, and the trade-offs between,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Taking the Sloping Land Conversion Programme (SLCP) in China as an example, this article uses a process-oriented analytical approach to provide novel understandings of PES as a specific type of development practice. The article shows how notions of equity and justice, local knowledge and local institutions have played a role in shaping the processes and outcomes of the SLCP. The actions of local stakeholders in an interplay with the state created a space for negotiating, adapting and adjusting PES implementation, which eventually contributed to a local development pathway for meeting both national conservation interests and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needs. This indicates that attention to situated agency can help illuminate how PES can be smoothly implemented and effectively negotiated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