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兰克(Leopold von Ranke,1795-1886)是19世纪德国史学大师,他的史学在19世纪西方史坛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一个多世纪以来,兰克史学不仅在西方,而且在世界其他地区也广为流传,产生了重大影响。兰克史学在20世纪初也流传到了中国,关于兰克史学在中国20世纪初到30年代的流传情况,易兰在她的论文中作过探讨。 相似文献
12.
秦汉之际仙人思想的整合与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国时期,仙人思想呈现出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状态。这种不平衡导致秦始皇统一后,受关东方士的引诱,逐步沉溺于求仙活动之中,生前全面实践活人成仙术,死后在陵园中实施成仙的种种辅助设施和幻想情景。西汉早期,在政治大一统的格局下,原有的仙人思想不仅进一步地相互交融,而且得到了丰富和扩展;活人成仙术对政治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死后成仙思想流行起来,极大地促进了墓葬文化的繁荣,奠定了此后千余年间墓葬表现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3.
拓跋--北魏墓葬研究具有较长纵深的学科背景,既是拓跋一北魏考古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拓跋--北魏史相关的多学科研究密切相关.拓跋--北魏墓葬的考古学研究不能孤立而行,要充分重视拓跋--北魏史相关研究由来已久的多学科背景和成果积淀.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新闻传播事业所形成的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在红色旅游中具有重要地位。清凉山承载着中国革命战争和新闻传播事业的厚重历史,有着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发展清凉山红色旅游,须建立\"政府主导,各方参与、市场运作\"机制,保持其核心竞争力;要以新闻传播行业及其高校为依托,开拓客源市场;活化清凉山红色旅游资源,强化游客精神体验等。 相似文献
16.
17.
18.
营汛体系是清朝地方治理的基层军事系统,对地方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般而言,营汛体系形成之后相对稳定,但在湘西苗疆,受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民族人口、社会环境等的影响,该体系经历了多次进入、退出,它的建立、完善与调整过程表现出明显的不稳定性,反映出其“因势而变”的特征,这种特征凸显了湘西苗疆在国家一体化进程中的特殊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20.
石景山八角村魏晋墓是北京地区发现的一座出有特殊壁画石龛的重要墓葬。石龛出现的原因必与墓葬的时代背景及墓主人身份密切相关。本文从"晋制"演变发展的角度考察该墓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的年代范围,首先进一步研究充实魏晋都城洛阳地区"晋制"墓葬的演变序列和阶段性特点,然后以之为参照,建立北京地区魏晋墓葬的演变系统,从而认为该墓的年代为西晋晚期,下限可到十六国初期。石龛壁画的中心图像是执麈尾正坐的男墓主人,这一形象是改进东汉旧样后、创新于幽州地区的新图式,体现了与幽州鲜卑的文化联系。本文由此进一步推测,八角村墓墓主人为遇害于蓟城的西晋并州刺史刘琨,该墓为二次改葬墓,石龛为段部鲜卑单于供奉的祭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