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2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王和 《史学月刊》2000,(3):5-11
周初的政治变革,打破了殷商时期以血缘纽带为依托的族邦方国结构,使中国历史从此走上了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它使生活于广大地域的人们开始突破狭小的、具有极强稳定性的族邦结构社会的桎梏,而形成了一种以语言文字、道德伦理和风俗习惯等文化认同为纽带的、强固紧密的精神凝聚力量,从而具有了不断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82.
何广棪 《文献》2001,(1):158-161
陈振孙,字伯玉,号直斋,南宋著名目录学家.有关振孙之生卒年,自宋迄清似无人考及之者.宋人刘克庄<后村大全集>卷七十五<外制>有<故通奉大夫宝章阁待制致仕陈振孙赠光禄大夫>一文,曰:  相似文献   
83.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占有统治地位,影响中国两千余年封建统治。朝鲜与中国联系悠久,也同样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宋元以后.儒家思想发展形成了程朱理学。由于朝鲜王朝时期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化联系更为密切.使程朱理学同样在朝鲜得到广泛传播,并对朝鲜王朝的政治建设发生了重要作用,本从四个方面分析了程朱理学对朝鲜王朝政治建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4.
何群 《满族研究》2007,(3):25-33
鄂伦春族做为狩猎文化共同体,游猎是文化的核心。考察该族近50多年历史,可以认为,由"游"到"定"——即政府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组织实施的猎民定居,以及由此开始的"转产"历程,彻底拉开了狩猎文化前途和该群体生存前景问题的序幕。本文从狩猎文化与环境关系的理论视角,重新梳理1958年前后政府动员推行的鄂伦春族定居化过程,辨析狩猎文化与急剧变化的环境的接触、碰撞形态,揭示其中可能的文化差异因素,从而为理解鄂伦春族及现代化潮流裹挟中小民族因传统而带来的特有的生存发展难题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85.
贺俊杰 《民国档案》2006,12(2):74-80
中日“二十一条”交涉期间,由民间发起,旨在“藉民力为政府后盾”的救国储金运动,在经历了迅速发展后,急剧衰落。为总结经验、共商良策,1915年9月9日,全国储金团各省代表联合会在上海召开。会议做出了继续推进储金运动的决定,但这没有得到上海民众的支持。民众要求发还到期储金,上海储金团陷入两难困境。衡量利弊后,储金团决定发还到期储金。然而,储金发还波澜横生,各地对上海此举褒贬不一。面对指责,上海储金团与民众做出不同回应。北京、天津等储金团试图力挽狂澜,但终归失败。1916年8月各地储金相继发还,运动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86.
何全民 《攀登》2006,25(2):113-116
违约金是一种重要的违约责任的实现方式。自《合同法》颁布以来,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围绕着《合同法》第114条关于违约金责任的规定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至今未形成一致的意见。本文认为,我国《合同法》中的约定违约金,既具有惩罚性也具有赔偿性。两种不同性质的违约金与损害赔偿、定金等违约责任的其他承担形式的关系也各自不同。应当承认存在单纯的惩罚性违约金,立法上应当清楚地界定两种性质违约金的区别,以消除理论认识上的矛盾和司法实践中的混乱。  相似文献   
87.
Work intensification is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current neoliberal trend in academia. Postgraduates and Early Career Researchers (PhD candidates and ECRs) in geography are no strangers to this development but are rarely the focus of publications or dialogue on the (gendered) outcomes of the academy’s neoliberal agenda. Encouraged by the recent emotional turn in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this article seeks to unveil some of the everyday particulars of life in academia for PhD candidates and ECRs under the tide of financial cuts and increased competition for funding. We explore the question: “Who can – and indeed wants to – play this game?” As three early and one mid-career academic women in four different institutions in the Global North, we make use of reflexivity, autobiographical writing, and reflection, to analyze increasingly stressful and demanding working conditions. Through the depiction of our lived experiences, we contend that the push for ever increasing outputs attends most of our time and represents a distinctly different form of scholarship than has been traditionally considered as the pathway into academia, not seldom jeopardizing well-being of young academics, one that needs to be interrogated by geographers.  相似文献   
88.
The temporal persistence of crime hot spots is recognized as a valuable indicator of consistent problem areas. The current literature has not adequately addressed the mechanisms that perpetuate or interrupt persistent crime hot spots. Investigating the persistence of violent crime hot spots in Columbus, Ohio, from 1994 to 2002, this study fills a gap in the literature by identifying neighborhood structural correlates that drive the persistence of hot spots. Specifically, this study identifies yearly crime hot spots, and estimates an ordered probit model to explore the neighborhood structural determinant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ocio‐economic factors, identified from a synthesis of social disorganization theory and routine activity theory, significantly correlate with persistent patterns of violent crime hot spots. This gives evidence that a combination of the two ruling spatial theories of crime provides an applicable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temporal dimension of violent crime hot spots. By identifying the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persistence of hot spots of crime, insights gained from the results can help to inform focused crime prevention efforts.  相似文献   
89.
随着我国水下考古事业的蓬勃发展,出水文物的科学保护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表面各种附着物的清除是出水瓷器清洗的难点,现有的机械和化学清洗方法均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试清洗实验中,微纳米气泡展现了存在时间长、传质效率高、表面电荷形成的ζ电位高等不同于普通气泡的物理化学特性,对出水瓷器具有优越的清洗效果,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对该清洗技术开展科学的安全性评价。选取打捞自"南海一号"的18件瓷片样品,进行了现状调查与病害检测,使用色差分析、光泽度分析、显微分析、显微测量等方法开展了安全性评价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未发现微纳米气泡清洗技术会导致出水瓷器自身的颜色与光泽度产生明显变化,未发现其会导致瓷器釉面损伤,也未发现其会对瓷器已有裂缝产生影响。现有的评价结果表明,微纳米气泡清洗技术对于出水瓷器是基本安全的,为该技术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0.
何立民 《南方文物》2010,(3):29-39,43
上世纪初,西方探险家在甘肃、新疆等西北地区发现大量简牍文书之后,中国本土的简牍帛书的出土,此起彼伏,蔚为大观;70年代以后,随着全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广泛开展,简帛实物出土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内容之贵、形制之丰,更是震惊世界。简帛研究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分散到综合、从草创到成熟的过程。纵观一百多年的简帛研究史,不仅涌现王国维、劳干、陈直、陈梦家、裘锡圭、森鹿三、大庭修、池田知久、何四维等多位影响深远的学者,产生出像《流沙坠简》、《汉简缀述》、《居延汉简研究》、《汉简研究》、《马王堆汉墓帛书五行篇研究》等大批经典著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与甲骨学、敦煌学等显学比肩的重要学科——简帛学。同时,显学的魅力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年轻学人投入其中,逐渐成为简帛研究的中坚力量。随着文字考释、简帛整理等工作的坚实展开、各学科参与研究的深入进行,全面认真梳理近百年来简帛整理与研究的得失,从方法论角度予以概括总结,为未来简帛学研究指明方向,是当下非常重要的任务。而从新的视角重读经典名著,从前辈研究中汲取营养、借鉴思路、提炼方法,是拓展未来研究的重要工作之一。有鉴于此,本刊关注这一重要课题,拟连续刊载"经典重读——简帛部分"的文章,为初学者提供学术回顾,指点治学门径;为学术界简帛研究,提炼方法,增砖添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