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篇
  免费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扎什琍玛佛像因特征明确、像式丰富、工艺精细,在故宫珍藏的佛教造像中独树一帜。清宫的扎什琍玛像多附有皇家特有的黄条题记。本文从这些黄条所记内容入手,结合档案资料,对此类造像进行来源、类型及题材风格的细化探究,并进一步说明扎什琍玛对清宫佛教造像风格的深刻影响及其在促进西藏与内地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方面曾经发挥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2.
清代宫廷对白伞盖佛母的崇拜出现了显著的发展,特别在乾隆时期,除在宫中大量制作白伞盖佛母像外,还在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各大寺庙制作供奉精美的绘画和雕塑,甚至专门兴建寺院来供奉白伞盖佛母像。其信奉目的和崇拜方式等方面的特点,目前尚很少有专门的论述见诸文献。本文借助清宫档案及现存清代原状佛堂内白伞盖佛母的陈设情况,试图说明清代宫廷是将白伞盖佛母作为重要的福寿保护神来供奉的,并不是简单地继承元代的信仰传统而是另有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唐宋时期瘴气、瘴病主要分布于西南山区,瘴病主要分布于四川南部泸、黎、戎州一线、长江三峡地区、云贵高原及岭南广西盆地,瘿病主要分布于秦巴山区、川西北山区及长江三峡一带。本文通过对大量历史文献的考察认为,唐宋时期知识阶层经历了对以瘴病为主的地方性疾病由盲目恐惧悲观到不懈地探索及医学应对转变过程,其中对瘴气的地理学认识、瘴病的预防及辩证治疗最有成就,从一个侧面加深了对西南、岭南地区地理复杂性的了解。更为重要的是在对付瘴病方面士人积极进行移风易俗运动,从根本上倡导文明进步的应对观念行为,不仅对西南、岭南疾病地理有了较为科学的认识,而且在应对以瘴为主的环境疾病,推动西南、岭南地区社会文明进步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毕仲衍《中书备对》目录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毕仲衍所修的《中书备对》今已散佚,传世的一些文献尚存其中少数内容。《四库全书》文津阁本《西台集》中收有一篇题名为《毕仲衍〈上编次官制卷目稿札子〉》的奏议。据考证,它是毕仲衍进呈《中书备对》时所上的奏议,与元丰新官制无关。其中的“卷目”,正是《中书备对》的目录。这个目录的发现,对考证此书的卷数、了解该书的内容和辑佚这部残存文献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八旗索伦的编旗设佐早在其南迁内徙之前即已开始进行。八旗索伦旗佐组织的编设有一个发展过程,从清太宗崇德年间开始至清世宗雍正年间一直没有停止过,其旗佐组织的编设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并有如下几种不同的情况:南迁之前索伦牛录的编设、顺治初年南迁之后布特哈八旗佐领的编设、黑龙江将军设镇后驻防八旗佐领的编设。清政府八旗索伦编旗设佐,其根本原因主要是考虑清朝北部边疆防务的需要,以及八旗索伦精于骑射、骁勇善战的民族特点。清政府对八旗索伦大规模的编旗设佐、实行八旗制度,不仅对清朝巩固和稳定东北边疆并防范沙俄侵略有着现实意义,而且对清代八旗索伦的历史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深化边疆理论研究与推动中国边疆学的构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三次研究高潮与三次学术研讨会中国边疆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优良的传统、丰硕的成果,可用“千年积累、百年探索”来概括中国边疆研究的发展历程。我们在研究、总结前辈研究的历史遗产后,认为自19世纪中叶迄今,中国边疆研究曾出现三次研究高潮。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兴起是中国边疆研究第一次高潮的标志。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边政学的提出与展开,是第二次中国边疆研究高潮的突出成就。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边疆研究第三次研究高潮出现的  相似文献   
17.
马萧林 《中原文物》2007,105(4):48-61
本文对河南灵宝西坡仰韶文化中期遗址2000年和2001年度出土的动物骨骼进行了分析,试图复原该区域当时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生活。结果表明,家畜已取代野生动物成为人们肉食消费的主要对象,这一变化与仰韶文化中期该地区人口规模和密度的显著增大同时发生,其深层次原因需从多学科角度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茹孝宏先生的兴趣广泛,且爱好写作。最近,他的《生命本色》一书付梓出版,辛勤的耕耘,终于结出了丰硕成果。作为一名教师,他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在有影响的报刊杂志上发表多篇教学方面的论文已不寻常。他的事业心和执著追求,除了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投入,还表现出对音乐的爱好,对  相似文献   
19.
Intercontinental exchanges between communities living in different parts of Eurasia during the late prehistoric period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opular as a topic of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The Qijia culture, found in northwest China, is one of the key archaeological cultures that can shed light on trans‐Eurasian exchange because a variety of imports are found in this cultural context. These imports include new cereals and animals, which suggest that human diets may also have changed compared with previous periods. To understand human and animal diets of the Qijia culture, carbon and nitrogen isotope ratios from human and animal skeletal remains were analysed from the type site of the Qijia culture at Qijiaping.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human diet at the site mainly consisted of millet and animals fed on millet. C3 cereals, such as wheat and barley, did not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human diet, and no isotopic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adult and subadult diets. Furthermore, three outlying human results raise the possibility of exogenous individuals, perhaps in relation to the parallel movement of animals, crops and goods. This study provides human and animal dietary information for evaluating the nature of exchange and diffusion in eastern Eurasia at this time. Copyright © 201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0.
汉代郡治之县,在同郡属县中秩级最高。由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秩律》载录的各郡辖县秩级,可探知西汉初年某些郡的治所: 陇西郡治所为上邽县;上郡治所为高奴县;北地郡治所为彭阳县。此外,西汉初年汉中、河东、河内三郡治所也可以凭借《秩律》得到进一步限定。《秩律》在西汉初年郡治研究上的价值需要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