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94篇 |
免费 | 32篇 |
专业分类
262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篇 |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33篇 |
2022年 | 36篇 |
2021年 | 64篇 |
2020年 | 98篇 |
2019年 | 44篇 |
2018年 | 45篇 |
2017年 | 58篇 |
2016年 | 39篇 |
2015年 | 75篇 |
2014年 | 65篇 |
2013年 | 128篇 |
2012年 | 135篇 |
2011年 | 203篇 |
2010年 | 199篇 |
2009年 | 227篇 |
2008年 | 187篇 |
2007年 | 181篇 |
2006年 | 186篇 |
2005年 | 183篇 |
2004年 | 56篇 |
2003年 | 81篇 |
2002年 | 75篇 |
2001年 | 53篇 |
2000年 | 44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王莉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20,32(4):73-81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6828号仲尼式古琴,名曰\"虎啸\",其时代存疑。利用漆膜切片技术以及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X射线衍射仪(XRD)和红外光谱仪(FTIR)等仪器,对\"虎啸\"琴脱落漆膜残片予以检测分析,查明了漆膜结构与漆灰成分。漆灰含有石英(SiO_2)、石灰(CaCO_3)、石膏(CaSO_4·2H_2O)、陶瓷[Na(AlSi_3O_8)]、朱砂(HgS)等粉末,以及白铜(Cu、Zn、Ni)碎屑。综合辨析认为,\"虎啸\"琴为明代制作,其漆膜分层、厚度、漆灰成分等与琴音、琴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2.
截至2013年5月,世界酒店业300强中在中国形成网络化经营的20家国际酒店集团已在我国221个城市有布局。不同于以泰勒为代表的基于跨国生产性服务企业布局的城市连接度研究,本文以消费性服务企业中的国际酒店业在华布局为研究切入点,通过城市网络连接度测度发现:第一,我国酒店业城市网络已形成以上海、北京、杭州、西安为中心的层级体系,上海已具备成为国际酒店业首位城市和世界级旅居城市的条件;第二,在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区域中,基于国际酒店集团服务价值判定的区内和区际城市连接度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长三角地区连接度总和与均值最高;第三,在酒店业的全球生产网络中,中国城市的酒店业布局具有品牌层次的低端锁定特征,中心性和总部经济效应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93.
演化经济地理主要研究经济景观的演化过程,其理论基础包括广义达尔文主义理论、复杂性理论与路径依赖理论。将演化经济地理理论引入集群研究,运用微观一中观一宏观多尺度相结合的方法,有助于深入理解集群演化的过程及其动力机制,打开集群内部的\"黑箱\"。微观视角关注企业惯例及其区位行为如何影响集群的演化过程与空间特征;中观视角关注集群的知识网络结构特征、企业间知识联系,与网络演化的过程;宏观视角关注集群系统的演化路径与动力机制,以及集群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然而,由于演化经济地理理论与方法目前尚处探索阶段,将其应用于集群研究中仍存在不少局限。最后,结合中国产业集群现状,提出若干研究议题,认为未来中国产业集群研究需要更加注重\"演化转向\"。 相似文献
994.
中国古建筑中几种石灰类材料的物理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探讨适宜于岩土文物保护加固的石灰类材料,对中国古建筑中几种石灰类材料及欧洲水硬石灰的化学组成和物理力学特性进行对比研究。研究表明烧料礓石、烧阿嘎土、欧洲水硬石灰NHL5及改性捶灰的化学组成主要是气硬性胶凝材料石灰CaO(或Ca(OH)2)和水硬性胶凝材料β-硅酸钙(β-CS)及铝硅酸钙(CAS),并且这些材料的结石体具有大的孔隙率及非常小的收缩变形性等特点,适宜于岩土文物的保护加固。除此之外,石灰、糯米灰浆、蛎灰、传统捶灰的主要化学组成为石灰CaO(或Ca(OH)2),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浆液的凝固速度慢,弹性波速小且上升速率慢,结石体虽然孔隙率大,但强度在短期内较低,易产生收缩变形,不适宜用于短时间内有强度要求的岩土文物保护加固,所以有必要对蛎灰和传统捶灰做进一步的改性研究,以便更广泛地应用于岩土文物的保护加固中。 相似文献
995.
出土、出水饱水木质文物冷冻干燥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冻干燥是稳定出土、出水饱水木质文物的主要方法之一。该方法基于水由固态直接成为气态的升华过程不产生表面张力的原理,可避免饱水木材脱水时受到干燥应力的破坏。数十年来,经过实验实践和不断完善,冷冻干燥在出土、出水降解木材的稳定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大型、厚重木质文物的保护方面得到成功应用。本研究基于在出土、出水含盐饱水木质文物保护方面的多年实践,对国内外在脱盐、抗菌、热浸、预冻和升华干燥工艺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回顾,并提出了解决一些现有问题的技术设想。 相似文献
996.
如何在无损纸张性能的前提下实现对纸质文物的快速脱酸,是近现代纸质文物脱酸研究的重点之一。为此,本工作使用等离子技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对近现代纸质文物进行脱酸处理,该方法可以有效对纸张进行脱酸,且克服了传统溶液浸泡脱酸法带来的纸张皱褶、粘连、褪色等问题。针对等离子体能量密度、处理时间及次数等因素对纸张脱酸效果以及纵向抗张强度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能量密度为4.5~5.5MJ/m3的等离子对酸化纸张进行脱酸(处理2次,每次5分钟)后,其pH值从5.0~6.0提高到7.0~8.0;纸张的色度无明显变化;处理后纸张的纵向抗张强度增加10%,且老化后的抗张强度仍可达到初始值的95%左右。可以认为,等离子脱酸技术应用于各种年代及不同保存条件下的机制纸,均能达到较好的脱酸效果,是一种可以广泛应用的脱酸方法。 相似文献
997.
灵岩寺千佛殿彩绘罗汉像是弥足珍贵的艺术珍宝,在过去的岁月中自然老化和环境因素导致塑像出现了各种病害,威胁其安全保存。病害调查、病害产生原因和机理研究是塑像科学保护的重要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应用X-射线衍射(XRD)、离子色谱(IC)、显微拉曼光谱(μ-RS)、超景深显微镜(OM)、扫描电镜-能谱(SEM-EDX)等多种分析技术,探讨了罗汉像各种表观病害产生的原因和机理。研究表明,塑像酥碱区域含有较多硫酸盐和硝酸盐。硫酸盐随温湿度波动,反复结晶—溶解中体积变化引起的应力不断破坏地仗,使之酥碱。硝酸盐腐蚀地仗,并与其他可溶盐一起不断粉化、破坏地仗。酥碱病害继而引发了彩绘层起甲、龟裂、甚至脱落。塑像额头、头顶等易积灰区域的起甲、龟裂病害与降尘有关。灰尘层中的Ca2+、SO42-与水形成含水硫酸钙引起的体积膨胀应力传递到颜料层导致了开裂、起甲。 相似文献
998.
999.
1000.
Guotong Li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2016,11(3):376-399
The Great Mosque of Quanzhou, as a distinctive community center, bound its residents through religious, professional, and educational ties; it also linked the mosque community to other communities with bonds of shared Muslim identity and minority status. The Great Mosque was rebuilt in 1609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the Confucian scholar Li Guangjin. This significant event is evidence of a local elite fellowship in seventeenth-century Quanzhou consisting of three well-known Confucian scholars—Li Zhi, Li Guangjin, and He Qiaoyuan—who had close ties to their Muslim neighbors. They left meticulous records of merchants, particularly Muslim trader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fellowship among the three men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Quanzhou’s connections to the broader world of global commercial and religious networks and to look more closely at local community lif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