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2篇
  免费   3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李彬  韩增林  马慧强 《人文地理》2015,30(3):111-117
基于基本公共服务的内涵,从教育服务、文化服务、卫生服务、基础设施服务、社会保障服务、生态环境服务和信息服务7个方面构建了基本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03-2011年辽宁省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质量进行综合测度,并以此为变量,利用差异系数和基尼系数对辽宁省各市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差异的演变过程与空间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辽宁省各市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整体为上升的趋势,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规模特征,沈阳市和大连市两极突出;2003-2011辽宁省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区域差异总体扩大的基础上,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演变趋势,且以文化服务、卫生服务和基础设施服务的差异为主;空间上,公共服务质量空间提升极化作用不断增强,表现为不断向"沈阳-大连、盘锦-本溪"的"十字"轴线紧靠。  相似文献   
52.
杨洋  马学广  王晨 《人文地理》2015,30(5):91-98
基于长时间序列夜间灯光遥感数据,本研究从国家、八大经济区、省、地等四个尺度综合分析了中国1992-2010年土地城镇化水平时空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在1992-2010年间:中国土地城镇化水平增长迅速,年均增长率为8.34%,明显高于同时期人口城镇化水平增长速度;土地城镇化水平区域差异十分显著,东部沿海经济区在八大经济区中土地城镇化水平最高且增长速度最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土地城镇化水平远高于其它省区;土地城镇化的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分布于长三角、山东半岛、海峡西岸等11个城市群地区。  相似文献   
53.
孙中山地方自治思想之学理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小泉 《史学月刊》2005,1(5):43-50
孙中山关于地方自治的思想理念,是其民权主义政治革命纲领的基本内容。在长期的民主革命实践中,孙中山的地方自治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尤其是在中华民国建立以后,孙中山始终坚持以地方自治为政治理想,并由此形成了系统而完整的地方自治思想体系,体现了孙中山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孙中山关于地方自治的思想理念,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属性,它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政治文化的产物,也是近代政治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虽然这一地方自治思想体系带有不可避免的理论缺陷,在近代民主政治的实践过程中也遇到很多挫折和障碍,但其在学理上的意义是应当给予认真总结和充分肯定的。  相似文献   
54.
张军 《史学月刊》2005,(7):31-36
晋元帝军府在两个方面有别于西晋军府建制:一是诸曹相当完备;二是三中郎的设置。其军府设置特征,略有三端:一为录事中郎、度支中郎、三兵中郎之设;二为参军署曹;三为参军地位高低不等而分层。其军府诸曹仿尚书曹来设置,实质上使军府具有了如尚书省分曹处理政务的功能。且以其府之参军署曹为标志,严格意义上的军府内部机构之主要框架始基本定型。  相似文献   
55.
夏军 《民国档案》2005,(2):118-123
抗战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先后占领了中国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等广大地区,并扶持傀儡政权。为配合其对华战争形势的需要,铲除沦陷区人民强烈的抗日意识,消灭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日伪当局在沦陷区实施奴化教育,采取强制方式,大力推行日语教育,以在广大民众中培养亲日分子和亲日情愫。本以日伪统治下的华东华中华南地区为中心,探讨伪维新政府和汪伪国民政府实施日语教育的状况,揭示其奴化教育的实质。  相似文献   
56.
制度变迁与中国城市的发展及空间结构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胡军  孙莉 《人文地理》2005,20(1):19-23
我国的城市发展水平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偏离,说明对城市发展及其空间结构演变分析不能仅局限在物质经济领域,需要我们寻求影响城市发展及其空间结构变化的新因素一制度因素,把制度作为影响城市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的一个主要的变量,来对此加以解释。为此,本首先构建了“制度变迁一城市发展变化”的理论框架,然后用该理论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检验1949-1998年间制度变迁对城市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的影响。与西方国家的以市场经济为主要动力驱动型的城市发展模式不同,中国城市的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的演变在很大程度上是制度变迁而诱致的结果。但不同的制度对城市数量增长、组织体系及空间布局和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作用力度又不尽相同。改革开放后,由于制度变迁带来的激励作用,中国城市获得了快速发展,城市空间结构快速变化。但与此同时,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水平与相同发展条件下的世界城市化水平的差距却在拉大。而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影响城市增长及空间结构的演变力量的因素越来越趋于分散化,制度变迁对城市发展所带来的激励作用正在弱化。为适应新世纪我国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需要进行体制创新,为中国城市的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的演变提供新的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57.
内蒙古中南部考古学文化演变的环境学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峻 《华夏考古》2005,(1):62-68
内蒙古中南部位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中段, 是气侯变化的敏感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气侯波动, 对于塑造这里的自然景观和古文化的面貌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全新世大暖期的不同时段上古文化的特点和生计方式的变化, 并从沙地进退、湖面升降的视角探讨了这一地区考古学文化的演变以及人地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58.
马钧 《中国土族》2005,(1):57-60
藏传佛教信仰与审美体验藏传佛教,亦称西藏佛教或喇嘛教,是佛教传入西藏地区后经过改造融合后形成的一种佛教形态。青藏高原是这一特殊宗教形成的胎息地,后来它扩展到其他民族地区,发展成为族际性、地域性的宗教。佛教传入西藏是在公元7世纪左右。到公元18世纪达到极盛时期。传播的地区包括今天西藏的全境,四川、云南和甘肃的部分地区,青海大部分地区,内蒙古地区,新疆的蒙古族地区,还有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原苏联境内的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布里亚特蒙古)和图瓦自治共和国(唐努乌梁海)以及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地区。在我国信仰这一宗教的民族…  相似文献   
59.
文物计算机辅助修复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文物的修复效率和修复质量,改变传统以人工技艺为主的修复方法,探讨利用计算机辅助文物修复方法。通过图像处理研究计算机辅助文物修复的设计方法,研究包括文物破损边界特征的数据提取,实现文物修复模型的生成、修复方案结构设计优化。以吴虎鼎为应用案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计算机辅助修复可以缩短文物修复周期、提高文物修复质量。  相似文献   
60.
旅沪外国游客旅游选择行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旅游者行为研究是旅游市场拓展、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规划的基础。本文根据对上海入境外国人市场结构和游客行为的亲身抽样调查资料,运用旅游地理学基本原理、心理学分析和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重点探讨了不同国家的旅沪外国游客对旅游资源、旅游方式、旅游饮食、旅游住宿、旅游购物品和旅游娱乐项目的选择偏好和旅游行为规律。分析结果如下:旅沪外国游客偏好文化古迹、山水风光和民俗风情、饮食烹调等旅游资源;以散客形式旅游的游客多于团队旅游的游客;在饮食选择中,偏好富有中国风味特色的饮食产品;在旅游购物品选择中,偏好工艺品、服饰品、丝绸纺织品和艺术品;对娱乐项目的选择,偏好民俗文化类和探险类娱乐项目;在住宿选择方面,喜爱地理位置优越、价格合理、安全有保障和设施配套齐全的饭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