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篇
  免费   2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企业孵化器及其空间分析——以西安创业服务中心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企业孵化器在我国又称创业服务中心。在转化科技成果、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企业家,以及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方面有巨大的贡献。本文分析企业孵化器特征及其与高新区的关系基础上分析了其空间区位选择、空间关系以及景观、经济、体制思想文化和生态等空间功能。在研究国外企业孵化器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独立型、半独立型以及包含型等三种外部空间结构,文章以西安创业服务中心为例进行研究,结论是:孵化器的成功在于宏观空间区位定位的准确,更在于微观区域创新环境的培育。同时从地理学的角度研究了企业孵化器,为其实现可持续发展、加速技术的商业化、产业化、国际化并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382.
20世纪中期,东南亚多国先后出现排华潮,大量华人华侨以“难侨”身份被迫返回祖国。难侨独特的生命历程和空间实践,使其展演出不同的身份协商过程和国家认同变迁。本文以珠海市原红旗华侨农场的越南难侨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剖析其在归国前后不同时期和不同空间的各方互动中身份协商和国家认同的演变过程。研究指出:越南难侨在群体互动、政府政策以及社会支持的影响下,在归国之前、归国初期和归国后期有着明显的身份认同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其对祖国(中国)的国家认同不断加强。研究通过时空耦合视角为移民的身份协商和国家认同研究提供新的分析框架,亦从侧面反映出中国近半个世纪以来在难民治理和侨务政策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383.
许堞  马丽 《人文地理》2023,38(1):20-27+35
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与改造的日益加深,人文与经济地理学者把经济地理学研究范式与环境要素相结合,形成环境经济地理学研究方向,并随着经济地理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其研究主题和研究视角也随之变化。通过对1970—2020年经济—环境相关文献的计量分析和总结归纳,发现环境经济地理相关研究不断融入新内容和新思路,研究主题逐步多元;在研究范式上,区别于传统耦合研究过度注重经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环境经济地理研究逐渐出现关注经济—环境互动的社会、制度要素的制度转向,关注经济—环境互动中主体的关联和网络构建的关系转向,和关注经济—环境互动的动态过程和调和机制的演化转向。集成现有的理论基础,综合多元的研究范式,环境经济地理研究仍有较大的深化空间。  相似文献   
384.
江苏省城乡公共服务发展差距及其障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江苏省13个省辖市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评价教育、卫生、环境和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等方法,对江苏各省辖市的城乡公共服务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城乡公共服务发展水平区域分异明显;②不同类型公共服务发展水平城乡差距各不相同,基础教育服务城乡差距明显,医疗卫生服务乡村远落后于城市,生态环境服务城乡差距相对较小,基础设施服务城乡差距位居中等;③城乡公共服务协调发展水平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城乡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等服务领域发展水平差距是影响多数省辖市城乡公共服务协调发展的最大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385.
用经济学中的资源配置理论解释城镇土地非均衡扩张,根据城镇土地扩张的机理不同,把城镇土地分为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并分别考察了其非均衡扩张路径,在此基础上,从"制度环境-政绩目标-政策工具"三方面提出了非均衡扩张的治理策略。结果认为:招商引资过程中竞相以低地价供地导致了工业用地非均衡扩张;对土地财政的过分追逐导致了居住用地非均衡扩张;地方政府为攫取政治晋升资本,大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导致了基础设施用地非均衡扩张;为系统控制城镇土地非均衡扩张,应在"制度环境-政绩目标-政策工具"三个层次上制定相关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386.
高速铁路对城市与区域空间影响的研究述评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关于高速铁路对城市与区域空间影响的研究不断深化、研究范式不断丰富,呈现多视角、多层次、理论与实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体系。高速铁路对城市与区域空间的影响主要遵循这样一个研究脉络:交通可达性的变化-空间效应-城市与区域经济的影响-空间组织结构的演变。并在此框架的指引下对国内外已有的高铁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与归纳,简要评析了高铁对城市与区域空间影响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初步划分了国内外高铁对城市与区域空间影响的研究阶段,最后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提出了未来高铁研究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当前时代背景下中国高铁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387.
本文运用FGT指数法和AF多维贫困测度法对西安市主城区收入贫困和典型贫困区多维贫困特征进行研究。主要结论:(1)主城区收入贫困空间与城市发展相对较晚的地区、城乡交错的边缘区、内城衰退区、城中村及老工业区耦合;(2)住房维度的贫困发生率最高,其次依次为暖气、电器资产、教育、职业、给排水、卫生设施维度;教育指数对多维贫困的贡献度最大,是主要的致贫因素;(3)老城衰退区(解放门)和外来人口聚集区城中村(鱼化寨)是多维贫困最严重的地区,退化的国企老工业区(纺织城)相对较轻。经济发展历史格局、城市发展政策导向、转型期社会制度变迁等是贫困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88.
马克垚 《史学月刊》2005,23(2):64-69
封建时代各国生产资料所有者对直接生产者 ,大都具有超经济强制的力量 ,就是经济外的政治、法律、习俗等对他们的人身控制 ,以榨取他们的剩余劳动。这种依附关系之所以产生 ,是因为直接生产者经济上不独立。它的表现形式因时间、地点等的不同而不同 ,但它应该是指直接生产者对生产资料所有者个人的依附 ,而不是国家和臣民的关系。依附关系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 ,直接生产者经济上独立性的增强 ,它会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389.
马建标 《安徽史学》2005,2(3):122-125,121
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以后,王正廷、顾维钧、王宠惠等人纷纷回国入主北京内阁,而且一度左右北京政坛.时论对他们参与内政的评价褒贬不一,而党派之争又使他们的身份复杂化,要客观地评价他们,既要注意其自身的因素,也要兼顾到当时的社会舆论.  相似文献   
390.
对徐光启著作的整理向来为人们所重视,但仍有散佚,本文首先介绍的《钦奉明旨录呈前疏疏(摘)》即是徐光启的一篇佚文。相对而言对李之藻展开的研究却远不及对徐光肩之研究,对其著作的整理也还不够,其所散佚的文章著作可能更多,《恭进收贮大炮疏》就是保存在《守圉全书》中的李之藻的一篇佚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