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3篇
  免费   8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余家寨遗址位于湖北麻城市,面积8300平方米。1991年,麻城市修建106国道将余家寨遗址西部边缘破坏,省、市、县文物部门对该遗址进行了全面调查勘探。遗址包含有新石器时代和西周两个时代的文化堆积。新石器时代标本中的主体是石家河文化,还兼有屈家岭文化、薛家岗文化及樊城堆文化等多种文化因素。在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上筑有一座面积约15000平方米的西周城堡,夯土城墙及护城河大部分保存完整。余家寨遗址为研究长江中下游原始文化之间的关系及南方商周文化与中原商周文化的关系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52.
乌鸡沟墓地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城西南约十余里的乌鸡沟一组,是一处汉代中小型墓地。2003年,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巫山县文物管理所对其中8座墓葬进行了清理,出土了一批东汉时期文物,为研究该地区的汉代墓葬提供了一批新材料。  相似文献   
53.
中国北方干燥地区出土糟朽漆器加固材料及修复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探索一种适合于我国北方干燥地区出土糟朽漆器保护的材料和方法,从而解决这类漆器的保护问题。通过试验比较,以水、乙醇和丙三醇作为中国古代北方干燥地区出土漆器漆皮的回软修复材料;选用乳液型粘合剂与纸、绢、古代木材作为回软漆皮的加固材料;选用聚乙二醇乙醇溶液与Paraloid B72丙酮溶液为渗透加固剂,对三件糟朽漆器加固取得很好的效果。实验表明,本方法为中国北方干燥地区出土糟朽漆器的保护修复,提供了一种科学易行的方法和材料。  相似文献   
54.
佛头洲原位于香港维多利亚港东面入口的一个小岛。文献记述该岛尚存古代税关遗址,1964年和1979年的调查发现"德怀交趾国遥通贡赋"石碑和建筑构件,但其具体年代难作定论。2004年的田野调查发现多座建筑遗迹,遗物则有瓦当和篆刻石柱等,可以确定该遗址保存清末时期的佛头洲税厂遗存,对于研究香港开埠初期猖獗的鸦片贸易、清末九龙关的沿革和新界拓展等问题提供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55.
文物艺术品市场多元格局的形成,国有文物商店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愈发激烈,凭借原有的运营模式已难于获得新的发展空间,实施产业联盟是国有文物商店在现有市场环境中赢得竞争、获得发展的有效路径。长三角地区有国有文物商店12家,丰富的文物藏量、相似的组织机构、繁荣的文物市场,为建立和实施产业联盟提供了有利条件。产业联盟既可以整合各个个体的资源,充分利用各自的有利因素,又可以避免相互之间的恶性竞争,从而产生最优的协同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56.
龙门石窟奉先寺的安全长期受到风化及渗水等病害影响。针对奉先寺石造像阿难头部区域及卢舍那大佛南侧渗水区域,利用红外成像设备对该区域进行为期一年的实时监测,并借助MATLAB语言的图像处理技术对大量红外图像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佛像头部裂隙处存在温差引起的循环热应力,该温差主要由灌浆加固区域和岩体本体之间热传导性能差异导致,且晴天上午前后的温差应力变化最显著;归纳了监测期间降雨和渗水发生的时间规律,统计得出了不同区域渗水程度的差异。将红外成像和大数据分析结合应用于石窟预防性保护中,实现了对病害同时进行图像监测和统计评估,为其他石窟寺的监测与数据分析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
陕西咸阳二○二所西汉墓葬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咸阳二○二所于咸阳市渭城区文林路以南的张家堡村新征一块土地,2003年元月至4 月,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基建中发现的9座汉唐墓葬进了抢救性清理,现将其中西汉时期的 5座墓葬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58.
陈豪  丁雨 《华夏考古》2021,(1):96-105
从现有考古材料来看,与前代相比,宋代墓葬体现的等级制度并不明显,而官员墓葬似恰是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原本应当尊奉制度、为民表率的官员群体中,有很大一部分官员并未向下传递上层的丧葬文化,反而被出身之地或归葬之所的富裕平民阶层同化.由此使其地下墓葬部分呈现出“地方化”的特征.而这一情形,所反映的可能是两宋时期,民间经济力量...  相似文献   
59.
系统梳理总结旅游地可持续生计的国际研究进展,对我国未来旅游地可持续生计研究具有重要启示与借鉴。文章基于Web of Science检索工具,对旅游地可持续生计的相关外文文献进行归纳与评述,在辨析可持续生计概念及分析框架的基础上,从脆弱性背景、生计资本评估、生计策略转型、结构与制度及生计结果五个方面总结了旅游发展对目的地可持续生计的影响作用,并进一步从旅游地可持续生计与生态保护及文化遗产发展之间的作用关系、旅游地可持续生计的适应性与恢复力等方面全面回顾了旅游地可持续生计与社会—生态系统协同发展的相关研究。基于旅游地可持续生计的国际研究述评,文章进一步展望了未来我国旅游地可持续生计研究的重点与方向。  相似文献   
60.
曾国军  李忠奇  陈铮  周尚意 《人文地理》2022,37(4):22-31+45
流动性的增强不但意味着人口、信息、资金流动强度增加,也意味着流动范围的扩大。在此背景下,以稳定的人口构成为基础的传统地域饮食文化区的边界也开始发生变化。同时,流动性也使多元地方饮食文化在空间扩散的基础上展开了互动与交融。本研究将除港澳台地区以外的中国全域作为研究区域,基于海量餐饮服务设施POI数据,运用核密度分析方法分析中国目前的流行菜系空间扩散格局并描述其特征,并从流动性视角阐释其形成与扩散的文化地理逻辑。研究发现,中国现流行的菜系主要包括川菜、湘菜、粤菜、东北菜、徽菜、云贵菜、西北菜、鲁菜;中国流行菜系的空间扩散格局具有差异明显、多中心发展的特点。其中,川菜、湘菜、粤菜数量多分布广;鲁菜、徽菜分布集中,扩散较少;东北菜、云贵菜、西北菜数量较少但分布范围广。这种流行菜系空间扩散格局背后的文化地理逻辑与流动性密不可分,人口、资金等的流动促使地方饮食文化在空间内扩散,同时也带来了地方饮食文化间的交融互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