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3篇
  20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杨端是统治播州(今贵州遵义)达近七百二十五年的杨氏家族之始祖。近代以前,史载皆以杨端为山西太原汉人。上世纪四十年代学者谭其骧对其民族身份提出异议,认为杨氏族属为川南之罗族(今彝族),文章发表后,又衍生出苗族、白族、仡佬族三说;杨端其人之存在,则在上世纪末禹明先撰文提出新见。杨端其人及其族别问题,事关黔北历史真伪、事关黔北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本文依据历史文献,对二学者之论逐一缕析,认为确有杨端其人,祖籍山西太原,汉族。  相似文献   
122.
历代王朝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自汉代始中央王朝就对该地区采取了一整套特殊的羁縻统治措施,历经魏晋南北朝以及唐宋时期;元实行的是羁縻之治下的土司制度,经明清两朝而不衰,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云南土司制度的嬗递变化,既表现为在元明清时期国家在追求利益最大化和产出最大化目标下,通过实施政策法令的强制性变迁,也表现为民国时期制度不均衡时追求潜在获利机会的渐进的诱致性变迁.  相似文献   
123.
Historically-speaking, centuries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Han Chinese newcomers from the north of China and indigenous Tai-speaking ethnic minorities in the south have left deep, indelible traces in the language and culture of the latter and raise questions of identity and language policy in modern times. The language and culture in this study is Zhuang, one of many Tai languages and the largest minority language in China today. Using kinship terms as an example, we employ the analytical tools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o map and analyze the spatial pattern of sinification of kinship terms and attempt to explain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and linguistic interaction that may have led to such distribution in the Zhuang domain. We use published data on Zhuang kinship terms from thiry-four representative locations in Guangxi and border areas (four in eastern Yunnan and one in western Guangdong) and semi-quantify them according to their pronunciations: three for Han-like pronunciations, one for more clearly Zhuang, and two for linguistic forms in between. The spatial pattern of kinship term sinification scores based on interpolation of the sampling locations shows that high degrees of sinification are located in areas close to the coast or international border with Vietnam, with gentle land slope and close proximity to major transportation hubs, reflecting the importance of both physical featur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ose areas in facilitat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two cultures in the sinification process. The degree of sinification of kinship terms also varies with their positions in a family kinship tree, perhaps reflecting Han social customs and male dominance in society more than traditional Tai kinship systems, which are generally more bilateral in nature.  相似文献   
124.
本文援引现场发掘材料和有关考古及古文献资料,阐述了在磁山遗址发现的108处灰坑应为房址的观点,从而认为磁山遗址是一处古人类生活居住的遗址,而非祭祀遗址。  相似文献   
125.
陈寅恪“平生为不古不今之学”的一段自述向存争议,其所涉及的古典与今典,迄今尚乏共识。遵从陈先生自定的标准,要确定其所用何典,目前似不可能;其全句的准确意思,或亦不必“论定”。但仍可钩稽相关论述,借诠释此语之机,探索其思想学说,期对其治学处身之道,有稍进一步的“了解之同情”。从其对中西体用关系的处理,可看出他关于“国粹”的开放观念。他一生基本研究中国历史上文化碰撞和文化竞争明显的时代和议题,以“法后王”的取向,作“古为今用”之尝试,希望能对当代中外文化融合有所推进,体现出一个学人极有分寸的“爱国济世”之苦心。  相似文献   
126.
佛、道造像碑是五、六世纪时期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特殊的宗教文化遗存。长期以来,对于它的研究多限定在宗教性质、民族融合、历史价值以及整体图像艺术风格等诸多方面,而通过题名、位序规律对雕凿图像的像师、工匠等相关人物的居里、族属、师承关系等问题进行检索、整理,进而着眼探讨某一地域佛、道造像碑的艺术风格并遵循美术考古学的理念、方法,建构复原某一地域曾经存在过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宗教艺术样式的研究却较为鲜见。因此,本文期望尝试在这一领域内,运用新的理念与方法来作以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27.
罗红侠 《文博》2011,(1):19-21
咸阳博物馆新征集的一方北周《梁府君墓志》。本文通过对志文本身和相关史料的研究,考释了墓志主人生平及其家族情况,对珍贵的古地名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涉及的历史人物及事件,特别是北周时期出现的"双授"制度进行了考证,为人们了解研究北周历史、地理、人物、官制等增添了新的实物资料,具有十分重要文献价值、地位及意义。  相似文献   
128.
目前有关社会文化史的讨论中,论者偏重于汲取西方新文化史理论和方法,而对中国史学资源甚少提及。本文认为,20世纪初年新史学的研究取向和方法仍可资借鉴。社会文化史内容丰富,论题亦不限于大众文化一隅,可从多方面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29.
罗宏祥 《神州》2011,(3X):161-161,164
以新形势下学校教育管理的意义为基础,提出了加强教育管理的方法和途径。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管理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又为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30.
罗现良 《神州》2011,(3X):172-173
本文从实践和理论的角度详细讨论了电容器串联电路的特点,特别对电容器串联电路的酎压值计算等难点问题进行较为深刻的探讨和摸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