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2篇
  免费   17篇
  2559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240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85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81.
曹定云先生在<周代金文中女子称谓类型的研究>一文中,依据青铜器铭文,对周代金文中女子称谓类型做了比较全面的总结.本文依据<殷周金文集成>等对周代女子称谓问题做了一次较全面的探索,发现周代对女的称谓除曹先生所列举者外,还有一些类型.  相似文献   
982.
陈仓古道考     
作为一个地理实体,陈仓古道实指汉中关中间秦岭山区的一条谷道。据说这条谷道曾是秦汉之际刘邦北定三秦、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路。但此说源于宋代平话、元代杂剧,于史无徵,并非事实。而陈仓古道之名却由元代而历明清,流传至今。考校这条谷道被开辟利用的时间,则既非早在秦汉,亦非晚至宋元。当在唐宋褒斜道(亦即元明清连云栈道)出现之后。唐末五代的"桑林路"可能就是它的前身。  相似文献   
983.
扑满考略     
李兰 《中国钱币》2007,(3):37-42
我国古代民间家用储钱器具有钱罐、钱袋等,钱罐较早见文献记载,据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律竹简《关市律》所记:“为作务及官府市,受钱必辄入其钱骺中,令市者见其入,不从令者赀一甲。”钱骺即为最初的储钱罐,《说文·缶部》:“缿,受钱器也,从缶,后声。古以瓦,今以竹。”而《汉书·赵广汉传》载:“又教吏为砺笛。”  相似文献   
984.
吕霞 《中国土族》2007,(4):45-46
由青海省人民政府支持,青海民族学院艺术系、黄南州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首届唐卡艺术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7月29日—8月1日在西宁召开。来自四川、甘肃、内蒙古、青海的近6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唐卡艺术学术研讨会,就唐卡艺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艺术创新、工艺技法、颜料配制、唐卡艺术在当下的传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985.
二里头考古工作队在田野发掘过程中,出土了一件举世瞩目的绿松石镶嵌饰物,经过认真系统地清剔处理,比较完整地将饰物原本的状态展现了出来,并且也搞清楚了饰物的大概结构。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饰物总体的形态和不同部位的相互关系以及各种纹饰的表现形式,使用替代材料和采取现代工艺合理地进行了仿制复原。  相似文献   
986.
盧燕新 《中华文史论丛》2015,(2):223-269,396,397
有唐兩次置修文館,前次自高祖武德四年(621)始,止武德九年。後次在中宗神龍至睿宗景雲年間。唐中宗置修文館,不僅人數增多,其政治、文化影響也較大。然這一時期在館文士人數、職官等,兩《唐書》、《唐會要》等所載,有疑待辨者甚多。今考神龍二年(706)十月至景龍二年(708)四月,入館學士七人、大學士一人。景龍二年四月至景雲二年(711)三月,入修文館文士二十九人。又據唐人詩文、兩《唐書》及墓誌等,考及諸學士在館時間、職官、政治文化活動等。另有張昌宗等五人,其入館時間、職官等,均難以確考,謹附録文末。  相似文献   
987.
李明 《文博》2015,(3):64-67
唐李倕墓规模较小,随葬明器和朱书砖墓志极为普通,但该墓出土了一批以金花冠为代表的制作精美的实用器物,两种随葬器物形成反差。本文通过对墓志文本释读,廓清了墓主的身份,并以唐代制度和社会生活习惯参证分析,尝试提出形成这种反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988.
路智勇 《文博》2015,(3):89-94
分析发现,丝绸文物的形变源自纤维在外力或环境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形变,其形变可分为急弹性、缓弹性和塑性形变,其中塑性形变是因外力负荷大且作用时间长而形成的无法自行恢复的形变。通过提升纤维的吸湿水平,可以提升纤维形变回弹率,回弹率的增加意味着纤维塑性形变恢复的可能性增加。本文对利用纤维湿度调节技术,恢复丝绸文物形变的技术操作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89.
炉渣分析揭示古代炼铜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古代炼铜工艺、熔炼过程及其炉渣进行了分类,建立了以铜和硫的赋存状态与相对含量(Cu/S)鉴别炉渣种类,进而结合其它遗迹遗物来揭示古代炼铜技术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90.
陕南乡村聚落体系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李瑛  陈宗兴 《人文地理》1994,9(3):13-21
本文从宏观整体、村庄个体、住户单元三个层次分析了陕南乡村聚落体系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探讨了其各层次的演变规律。并通过对乡村聚落演变方向的预测,为陕南村镇合理建设与改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