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篇
  免费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1.
介绍了考古对象的磁性、磁异常特征及一般工作方法等。例举了在一些地区应用高精度磁测的情况和效果。以具体的实例证明该方法高效率、无损伤等优点的同时,进一步提出该方法在考古应用中应注意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2.
《清史稿》是民初官方主持纂修的史书,刊印不久后却因"内清室而外民国"的反动立场而被南京国民政府查禁.究其原因,首先,清史馆在归属问题上的含糊不清使修史宗旨具有不确定性;其次,在史书纂修过程中,北洋政府对史馆成员的政治立场缺少足够的干预和控制;第三,史书纂修者在书稿中表露出了或深或浅的遗民心态.最后,由于南京国民政府与北洋政府在政治理念等方面的巨大差异,《清史稿》表现出的"表扬清室"的态度和"遗民"口吻都被视为"触犯民国"的罪证.《清史稿》从成书到被禁的历程,显示了政府与修史机构、修史者之间的紧密关联以及民初复杂的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113.
Xiaoshan in Zhejiang Province was an important ceramic production area in ancient China. During recent years, local archaeologists have found a number of mound tombs dating to the Zhou Dynasty and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Many shards of stamped stoneware and proto‐porcelain have been unearthed from these tombs.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how we collected ceramic shards from tombs and samples from local ancient kilns as reference material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ir relationship. We have used the energy‐dispersive X‐ray fluorescence technique to analyse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ceramic sampl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ome of the tomb artefacts may be imported from other production areas. We infer that the other tomb samples were produced at local kilns, but due to production process–related compositional differences, there are small differences in chemical composition between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samples.  相似文献   
114.
蔡彦 《华夏考古》2015,(2):68-78
台湾原住民的来源、迁徙和扩散,在台湾的历史研究上一直是个重要的问题。然而,受到研究方法和资料的局限,这个问题到现在仍有许多争议。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台湾从旧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发现的聚落选址进行统计,主要统计其所处的地域和地貌,描述台湾原住民的迁徙和扩散,进而解释台湾原住民文化的发展。本文通过几个时代的聚落分布的不同来解释台湾原住民文化的发展:(1)旧石器时代,台湾原住民集中分布在台东的海滨;(2)新石器早期,台湾原住民主要分布在台湾北部的丘陵;(3)新石器中期,台湾原住民开始呈规模地在西部平原聚落定居;(4)新石器晚期,台湾原住民集中分布在台湾东西两岸的低地聚落;(5)铁器时代,台湾原住民开始成规模的向高山迁徙。  相似文献   
115.
在史前研究中,我们会发现不同地区的技术会有明显差异。比如在整个更新世,华北地区的旧石器显示不断精致化的趋势,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细石器,并扩散到青藏高原以及整个东北亚和西北美。而华南地区的旧石器技术和类型一直很少变化,以粗大的砾石工业为主。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常常从文化传统角度来解释,认为是不同的人群和技术传统造成了这种差异。还有,随着全新世初定居和农耕经济的开始,全球范围内的史前石器技术显示出一种普遍衰退的迹象,比较精致的打制技术被砸击技术所取代。托伦斯这篇文章从时间预算的角度为石器技术差异和变化的解释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认为精致技术的发展是在时间压力之下,狩猎采集者为了减少觅食失败而加大技术投入的结果。这种具有时间压力的生存方式一般以狩猎为特点,因为猎物迁徙季节性强或转瞬即逝,所以必须加大技术投入确保狩猎成功,以免空手而归所造成的灾难性后果。这种技术精致的现象往往随纬度升高而越发明显,这是因为随着纬度的升高,猎物资源越趋单一,于是生存的希望完全仰仗技术工具的有效性,所以必须加大技术投入以提高工具的功效。而在南方,食物种类多,互补性强,而且大部分食物为植物,在采集利用上没有时间压力,所以缺乏改善技术和工具的动力。同样,随着人类的定居和流动性减少,生存方式和食物资源发生变化,以前那种要求精致技术的时间压力也随之消失,人们自然也就转向权宜性的石器技术。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体会到人类学理论在考古材料解释上的价值,从生态适应来研究史前技术的差异和变迁,能够使我们从类型学的分析转向对人类行为的深入了解,从而能更好地进行历史的重建。  相似文献   
116.
借洛阳召开国际大遗址保护论坛之机,洛阳文物局从洛阳出土的数十万件文物中精选出百余件珍品,举办了洛阳文物珍宝展。中国历史上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在洛阳建都,为河洛文明勾勒出一条清晰的脉络,也给这座千年帝都带来了浩如烟海的文物宝藏。珍宝馆分珍宝一馆和珍宝二馆。一馆展出的是由专家斟选的洛阳五十年考古所得文物珍品。  相似文献   
117.
胡燕 《丝绸之路》2010,(8):71-72
艺术符号并不表现概念,也不代表这个概念所指向的任何具体事物。具体到艺术品中,我们从中体会到的是浸透着情感的表现,而不是一种情感标示的记号,因此把艺术品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一件艺术品浸透着情感、心境或是供它表现的其他具有生命力的经验,这也就是称其为"表现性形式"的原因,对于其所表现的东西,我们并不称之为"意义",而是称之为"意味"。  相似文献   
118.
大明宫所见证的中国唐朝历史,不仅有其开放的一面,更有其和平发展、男女平等、多教并存的特点。如果要对这段历史作一简单概括的话,可以说大明宫所见证的历史,不是皇权威权的历史,而是包容对话的历史,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极为平等开放的历史。具体表现在:其不仅是战争史,更是和平史;不仅是男性书写的历史,更是女性书写的历史;不是一教独尊的历史,而是多教并存的历史;不仅是闭关锁国的历史,而是以丝绸之路为核心的、对外开放的历史。这一切对发掘唐朝历史文化资源、促进今后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颇为重要的资源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9.
张研  钱蓉 《安徽史学》2010,(3):13-22
本文以清代广东三位知县的剿匪故事为中心,揭示了清代基层社会"匪"、"绅"、"官"的关系,为深入认识清代上层政权控制基层社会的实况、深入认识清代基层社会控制体系——上层政权控制与乡村社会自身控制的连接,做出了有益的研究和贡献。  相似文献   
120.
龙腾虎跃锣鼓鸣,村村社社闹新春。进入春节,互助地区到处都是一幅幅热烈的闹春图。在这个普天同庆的大喜日子里,民间文艺活动的主旋律就是"耍社火"。在社火传入土乡后,便与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