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2篇
  免费   19篇
  117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2篇
  1969年   1篇
  1968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142.
且末古城地望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对以往学术界在且末古城地望问题上的考察和研究进行了全面总结,指出了失败的原因,进而认为且末古城位于车尔臣古河床的东岸,距今来利勒克古城3日路程的地方;如果以此为圆心,以3日路程为半径,由南向北划圆,在与车尔臣古河床交会处找到且末古城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43.
60年代美国对中苏冲突事件的观念演变及其对华政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20世纪 5 0年代 ,美国一心想分化中苏同盟 ,争取中国脱离苏联 ,学术界对此早有研究 ,但 6 0年代 ,当中苏分裂真正发生后 ,美国却逐步改变了对这一事件的看法 ,这是被史学家们忽视的问题 ,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对中苏分裂事件的观念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肯尼迪政府执政之初曾短暂地认为 ,美国争取中国脱离苏联符合自己的利益 ,并于 1 96 2年底提出过所谓对中国“微开门”的方针。但进入 1 96 3年后 ,美国决策者开始挑选自己的“头号敌人” ,最终他们错误地选择了中国充当这一角色。 6 0年代美国民主党政府之所以未能跨出对华政策的关键一步与其对中国的偏见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44.
英和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仕途虽时有沉浮,但总体来说在晚年获罪前较受恩遇。英和是清代旗人中通过家塾教育成才的典范。他6岁人家塾读书,23岁考中进士,前后在塾学习17年之久。其塾师中,进士与举人出身者约占85%。良好的家塾教育为他考中进士并步入仕途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5.
先秦诸子的道德之论,也就是帝王之术,同归于执本秉要,清虚自守。贾谊进一步阐明了这个观点,认为“道”是人君取得成功的最高政治法则,并且认为“道”的内容就是“善”。而贾谊道德论的实质是以“有为”为“无为”。为适应汉王朝大一统的政治需要,贾谊提出以“有为”的方法治理国家,实现老子提出的天下有道时无为而无不为的理想政治状态。  相似文献   
146.
以在新加坡的中国新移民企业家为个案,简要地讨论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及其在全球化时代的展延;分析了新移民企业家跨国知识与技术优势在新兴企业成长中扮演关键作用;论述了跨国移民企业家产生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外在因素以及由此形成的双赢策略;进而阐述跨国性的理论架构如何有助于解释华人企业家在当代世界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7.
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节日走向——以当代中国节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放 《民俗研究》2007,(4):50-61
21世纪是全球化加速的时代,信息技术与快速的交通方式将广袤的世界变成了一个共处的地球村落。原本天地悬隔、各自分离、独立自足的族群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迅速成为声息相通的"邻里街坊"。原本各自独立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历史文化经验,使族群拥有各自的文化传统,这些有着独立文化传统的族群在全球化过程中猝然相遇,彼此之间的冲突与不适不可避免,因此互相的磨合、适应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  相似文献   
148.
千百年来,国家起源一直是伟大哲学家和思想家们关注的一个话题,从亚里士多德、孟德斯鸠、霍布斯、卢梭、弗格森、孔德到摩尔根、马恩和列宁,都有过经典性的系统论述。时至今日,在新资料、新方法、新技术的支持下,在吸收过去理论成就的基础上,国家起源更成为当今国际学术界的三大课题(人类起源、农业起源和国家文明起源)之一,并且产生了很多既有实证性又有理论性的研究成果。卡内罗在这篇经典文章中,对当今各种理论流派做了比较详细的概括总结。就他自身而言,是持强制论或者说战争论的观点,认为战争是国家兴起的主要动力。他甚至认为,世界各地的历史学和考古学证据都毫无二致地证明战争是早期国家形成的根本原因,战争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在国家兴起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当然,他也认为,战争并非国家起源的唯一因素。尽管战争可能是国家兴起的必要条件,但却不是充分条件。国家的兴起还需要一些特殊条件,经过一些具体的过程,例如自然的限制、社会的限制、资源的集中、政治的演化等等。卡内罗的战争论虽然是一家之言,但由于它对历史的继承和现实的尊重而有巨大的合理性,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文明起源研究有重大影响,而且今后仍然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本文写作于1970年,从时间上看观点已显陈旧,但是作为国家起源理论的一种重要流派,仍然值得介绍和回顾。  相似文献   
149.
Between 1900 and 1970, American archaeologists perceived themselves as second-class anthropologists because the archaeological record suggested little not already known ethnographically, archaeology served anthropology by testing ethnologically derived models of cultural evolution, the archaeological record was ethnologically incomplete as a result of poor preservation, and archaeologists used but did not write anthropological theory. Ethnologists of the period agreed with these points and regularly reminded archaeologists of their limited role in anthropology. A few archaeologists claimed in the 1950s that archaeology could contribute to anthropological theory but they were ignored. The claim was reiterated by new archaeologists of the 1960s, and by the 1970s worries about the poor preservation of the archaeological record had softened. However, most archaeologists after 1970 (and before 1990) used anthropological theory and did not write new theory on the basis of archaeological data. The root cause of American archaeology’s ninety-year absence from anthropology’s high table of theory seems to be the discipline-wide retention of the ninety-year old belief that archaeology is prehistoric ethnology and the (unnecessary and constraining) corollary that archaeologists must use anthropological theory to explain the archaeological record.  相似文献   
150.
《史记》是一部具有历史和文学两个方面并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著作,在内容上以记写人物为主,但又兼有政治、经济、军事、哲学、法律、天文、地理、医学等内容,其中还不乏对人的风俗习性的记写。但《史记》对人的风俗习性的记写,不同于对人物和其它内容的记写,有着其自身的记写特点。其一,分传记写。司马迁生活的汉王朝,是一个以汉民族为主的多民族统一的封建王朝,它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在其周边还有一些与其有着密切联系的当时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在风俗习性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即使是汉族本身,由于生活地域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