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It is often said that “Confucius composed the Chunqiu 春秋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to convey the way of the king.” Scholars have long noticed that before the founding of and during the Han Dynasty the phrase that served as the title of the allegedly Confucian work, “Chunqiu,” was also often used to designate history in general. In what intellectual and textual contexts did the term evolve from something general into a specific concept associated with Confucius? What works or ideas did pre-Han and Han scholars have in mind when discussing Confucius’s Chunqiu and the broader “Chunqiu” canon?1 Exploring these questions, the study that follows begins by systematically documenting the occurrences of this term in pre-Han and Han texts. It demonstrates that while Mencius was the first person to associate Confucius’s teachings with the Chunqiu, his statement was a solitary and surprising voice in the pre-Han era. Not until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was Confucius widely heralded as the creator of the Chunqiu. But few scholars are aware that Western Han scholars never strictly distinguished the laconic Chunqiu from the detailed historical knowledge preserved in the Gongyang 公羊, Guliang 谷梁, and Zuo 左 commentaries. Furthermore, as the Chunqiu gained canonical status, the phrase still served as a generic term, referring to various historical narratives. Zhang Xuecheng 章学诚 is famous for claiming that “The Six Classics are all history,” and I shall show that in the minds of the people of the Han Dynasty, all historical works were classics.  相似文献   
252.
梁永照 《华夏考古》2005,(3):111-112
最近,孟州市博物馆在当地村民手中征集到2套大泉五十钱范,其形制相同。从其形制结构、文字风格等判断,当为王莽时期盗铸钱币的钱范。这2套钱范的发现对研究王莽时期的社会状况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53.
龚良 《东南文化》2021,(3):119-124
中国大运河是古代中国重要的交通动脉,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历史文脉.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建设体现了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全面阐释运河文化和生动展现美好生活等方面的需要.博物馆定位为展示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的大运河专题博物馆,其展览以大运河历史变迁为时间轴,空间涵盖大运河全流域,适当突出江苏段特质,重点展示大运河带给民众的美好生活.未来博物馆将发挥在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扩大大运河遗产价值、文化价值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旅游贡献度,推动以大运河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优秀特质的创新性表达,彰显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54.
金毓黻是20世纪中国东北史学、东北文献学研究主要奠基者之一,他曾对高句丽好太王碑进行过较为详细的研究与调查。金毓黻的好太王碑研究成果收录于《静晤室日记》《辽东文献征略》《奉天通志》《东北通史》等著述之中。为了深入研究好太王碑,金毓黻曾亲赴辑安实地考察好太王碑。《静晤室日记》和《辽东文献征略》中收录的好太王碑释文为金毓黻转录于《东北》杂志1924年第2期中佚名的好太王碑释文。《奉天通志》中的好太王碑释文是金毓黻以《东北》杂志中的好太王碑释文为基础并参照当时所见好太王碑拓本而作出的释文。  相似文献   
255.
梁云 《华夏考古》2003,(2):68-76
永城粱王陵自东向西分布,其茔地布局与东方滨海地区的思想背景有关。以梁王陵为代表,西汉诸侯王墓与帝陵存在着相似之处,但它的个性特征亦不容抹杀。  相似文献   
256.
本文利用了中英文文献资料,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西藏为中心,对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英国的对华陆路战略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文章分析了英国实施对华陆路战略的原因、阶段、特征与影响,认为英国对华陆路战略包括战略展开阶段、试图干涉阶段、武装进攻准备阶段和武装侵略阶段,具有前后连贯、体系完整、循序渐进和手段多样等特征。本文认为,近代“西藏独立”正是英国对华陆路战略的直接产物。  相似文献   
257.
从十九世纪的早期移民、二十世纪早期的中国难民、二战后到加尔各答的移民、职业特性等方面阐述了加尔各答华侨华人的移民模式、经济特性、努力奋斗成为当地居民的过程及其为当地经济发展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258.
笔者近日拜读了《天台县志(1989-2000)》(以下简称《天台志》),深感这是天台修志人经世致用思想和开拓创新精神的体现和重要成果,仅就此谈谈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259.
章节体、条目体是地方志书的两种主要体例。第二轮修志要注意融合章节体、条目体的长处,安排体例,设置篇目。目前,有些志书采用所谓的章节条目结合体,实际上并没有解决好他们的结合问题。正确的做法是,选择其中一种体例,以其为主导,吸收他体之长。在两者的取长补短过程中,应保持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不要失去本色。  相似文献   
260.
梁颖 《收藏家》2008,(3):59-64
笺纸上用花纹衬底,最直接的办法是通过染色,这在第一章里已经做过介绍,本章要谈的,是雕版刷印在笺纸上的花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