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董亮  江凌 《收藏家》2008,(1):17-22
西方中世纪时期,王权常常形同虚设,各城邦之间战争不断,既为在战争中辨别敌我以避免伤及战友,也为了树立自身城邦形象,欧洲纹章在这种背景下约于12世纪末兴起。最初只绘制于盾牌上,后来扩展于各类器物和建筑上,其使用范围亦从国家城邦象征向贵族、教会以及其他普通团体和民众扩展,成为体现欧洲文化最典型的象征之一,不过,时至今日,欧洲纹章的主要形式仍然保持盾形。  相似文献   
102.
改革开放以来辽宁民族经济政策演变特点及影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实行了一系列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它们分布在不同的经济层面,出台的密集程度有别,稳定性也相异,在各个经济领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客观分析民族经济政策的演变特点及影响。对今后制订及完善民族经济政策、加快民族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3.
帛书易传《要》篇所谓“六府”,当为“藏六物之税”之“六府”,所谓“五正”,当为“五官之长”。将“六府”解释为《淮南子·天文训》中所言“子午、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六府”,“五正”解释成《鹖冠子》中的“神化”、“官治”、“教治”,“因治”,“事治”“五正”,皆与《要》篇之义不合,因而由这种解释推出的卦气说早在先秦已有的结论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04.
乔梁 《华夏考古》2004,(2):58-67
辛庄头 3 0号墓的发掘是燕下都考古的一项重要收获 ,但关于它的年代却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本文根据墓中仿铜陶礼器的形制与组合特点 ,结合古代文献记载 ,论证其年代当在战国晚期。文章还分析了其出土遗物与北方草原文化和东北地区文化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5.
以首饰来装点自己可能是人类较早萌发的对美的追求,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出现了佩戴在人体上的装饰品。在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遗址中发现了一批穿孔的兽牙、贝壳和石珠等,这些穿孔的饰品由于长期佩戴,孔和边缘都已磨的十分圆滑,而其中的石珠系用白色的石灰岩制作,加工的十分精巧、细致,表明当时的人们已经有意识地选择具有美感的石材来制作首饰。  相似文献   
106.
同步辐射光源是一种特殊的新型光源,具有从远红外、可见光、紫外光到X射线范围内的连续光谱。鉴于高亮度、宽频谱、高偏振等优点,基于同步辐射光源的技术,尤其是X射线技术,包括X射线荧光光谱(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XRF)、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 XAFS)、X射线衍射谱(X-ray diffraction, XRD)和X射线断层摄影术(X-ray 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 X-μCT)等,被广泛地应用到文物分析与保护以及考古研究等领域。主要从基于同步辐射的X射线技术在中国文物分析的角度出发,总结基于我国现有同步辐射X射线装置在相关方面的研究,并对比国外前沿研究给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7.
方志的性质是一个系统概念,包含方志属性、特性、本质属性三个层次,而方志属性是最基础的层次.方志属性概念的内涵指方志自身所固有的性质、特点,而不是指方志属于何种著作.明此,可以使我们对方志性质的研究更全面、系统和深刻.  相似文献   
108.
Stable carbon and nitrogen isotope values are presented for faunal and human bone collagen from Baijia, in the Wei River valley region of Shaanxi Province, China. The remains have a calibrated age range of ca. 5709–5389 BC, and correspond with the early Neolithic Laoguantai Period. Stable isotopic results indicate that human diets included millet and probably aquatic foods such as fish and shellfish. Bovid samples are tentatively identified as water buffalo, and have a mean δ13C value of −14.6‰, which reflects some millet consumption. Whether bovids were grazing on wild millet, or had diets directly influenced by humans, is not known. The single Sus sample from Baijia had a diet dominated by C3 plants and is thus unlikely to have been a domesticated animal. Overall, the stable isotope results presented here conform to the current concept that the people of the Laoguantai culture were millet farmers, who had subsistence strategies that included hunted wild foods.  相似文献   
109.
梁桂林  张鑫 《收藏家》2008,(7):11-18
“丝路胡俑外来风—唐代胡俑展”将于7月25日在陕西乾陵博物馆开展,此展集中陈列了陕西1949年以来出土的胡俑精品和近年新出土的珍贵文物,展示以丝绸之路为主线的国际文化交流背景下胡人在长安的活动状况,彰显其为唐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所做出的积极贡献,揭示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在历史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0.
本文在比较全面地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对四耳簋进行了类型划分,经过认真地分析研究,得出四耳簋是西周初年出现的,主要流行在西周穆王以前,分布地域相当广泛且为周人、商人后裔及其他方国的高级贵族共同使用的一种特殊形式的青铜簋的结论,同时指出四耳簋是周人重食文化的产物,填写了四耳簋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