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there were estimated to be around 20 million half-orphans in Europe. In Germany alone, 5.3 million soldiers killed in action left behind approximately 1.2 million widows, nearly 2.5 million half-orphans and about 100,000 complete orphans. This article examines how men and women from various social strata in western and eastern Germany remember their fathers who died in the war and in what way he has been stored in the family's collective memory. The analysis focuses on 30 life-history interviews with men and women from eastern and western Germany with various social and religious backgrounds, all of whom were born between 1935 and 1945 and had little or no memory of their father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re relevant: what memories did children have of their fathers, and what images of them were related by mothers and relatives? What individual, political, social and memory-cultural factors characterise a child's memory of her or his father? The article also analyses trans-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s and conflicts of how the father's past is remembered.  相似文献   
12.
Lu, J.-F., November 2015. Morphological analysis of Ozarkodina prolata Mawson and Ozarkodina midundenta (Wang & Ziegler) (Emsian conodonts) from South China. Alcheringa 40, xxx–xxx. ISSN 0311-5518.

Investigations of conodonts from Emsian (Lower Devonian) strata at Bahe, Liujing and Daliantang in Guangxi and Yunnan, South China, provide new data on the morphological variability and phylogenetic affinity of Ozarkodina midundenta, a species initially assigned to Pandorinellina but transferred to Ozarkodina herein. Morphological analysis suggests that O. midundenta probably developed from O. prolata by progressive fusion of denticles in the middle third of the blade above the basal cavity in the Pa element.

Jian-feng Lu [],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Palaeont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anjing 210008, PR China. Also affiliated with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PR China.  相似文献   

13.
通过考察多元场对钧瓷文化创意产业知识创造、流动及学习创新的影响发现:①场为主体的地理、社会及文化认知等临近等提供了条件,有助于经验意会及符号知识的获得、共享与传播,有利于思想的交流碰撞及创意萌生;②生产现场、地方关系场、地方社会场与临时性场在钧瓷的学习创新中发挥着不同而又相互补充的作用。生产场推动着集群知识积累和增进,地方关系场促进了行业知识、生产经验及家族核心知识的传播传承,地方社会场形成了地方共享知识信息,而临时场建立起外部通道联系,发挥着更新地方知识库的作用;③地方性的历史文化资源与传统以及地理-社会-文化等临近造就了外围地区文化创意经济的动力,但若未来本地知识更新的机制不够强大,则易产生发展锁定,这是需要未来引起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考察日本的国际战略在联接中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分析的重点包括这个国际战略所包含的五个方面:对中国问题的解决方针;对第三国的政策;对九国公约与既有世界秩序的态度;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对"中国问题"与"世界问题"相互关系的应对。文章提示:日本最初在国际战略上采取了不刺激第三国的方针,以期将战争限定在中日两国的范围内单独解决。但是,它的实际行为同它的主观意图背道而驰,不自觉地步步推动美国和国际力量走向援华抑日。在深陷困境之后,面对欧洲局势的变化,在对"东亚新秩序"的执着情结和对包括东南亚在内的"大东亚新秩序"的期待心理的推动下,日本决策层在国际战略上与中国殊途同归,确定了"国际性解决"中日战争的方向。随之,其不仅拒绝退出中国,且进一步结盟德意,刻意通过南进收一举多得之效,从而把战争从中国扩大到东南亚和太平洋。在这一过程中,日本的文职官员在很多场合冲到了军人的前面,反映出日本决策背后的深刻背景。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初,在河南省地方史志优秀成果评奖会上,《濮阳市志》(以下简称《濮志》)荣获河南省史志优秀成果一等奖。全书6卷60篇,洋洋400余万字,纵贯上下5000年明史,于2005年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犹如一股清新的风,感觉新意扑面而来。《濮志》是河南省唯一的一部两轮修志合一的志书,上承前志之精华,下聚续志各方之卓见,是当代史志园地中的一朵奇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现藏于河北曲阳北岳庙的唐李克用题名碑是李克用所书。唐中和五年(885年),幽州李克举等犯易定,李克用领兵救援时题字勒石于曲阳北岳庙,其内容可证史,并补史书之遗误。  相似文献   
17.
基于考古资料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梳理了乡宁之鄂、沁阳之鄂、随州之鄂、南阳之鄂的地望变迁。西周早期为南控南淮夷、荆蛮,周封鄂于今随州。周夷王时,将鄂迁徙到今河南南阳市宛城区新店乡西鄂故城一带,周代南土防线亦随之收缩。约在春秋早期楚将南阳盆地纳入政治版图之时鄂国已消亡。战国中期前后,西鄂为楚封鄂君之地。垂沙之役后,鄂君东迁大冶鄂王城,始有东鄂。秦及汉初于东鄂故地设鄂县,其后又在南阳鄂国故地设县,因江夏先有鄂县,故称南阳之鄂为西鄂。湖北简称鄂与西周时期随州鄂国或南阳西鄂并无直接关系,而是与行政区划变迁及武昌九省通衢的地位日渐重要有关。武昌有“鄂”之别称,是湖北省简称鄂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8.
尉迟寺出土陶鬶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琪昌 《江汉考古》2006,(1):38-43,93
史前陶鬶发展的主流看法是起源于海岱地区,然后向周围传播。但是,蒙城尉迟寺遗址出土的陶鬶现象给这种观点带来了难解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尉迟寺出土陶鬶的验证,再次肯定了陶鬶应该发源于太湖地区。并且,尉迟寺遗址也是陶鬶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区域,为陶鬶的传播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由胡适对晚清以来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评价、中日现代化历史进程的比较研究两个层面,梳理和阐释了胡适对中日现代化进程问题研究的历史深度和理论贡献。胡适立足于中日两国历史的比较,进而归纳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现代化反应类型:发散渗透型与中央控制型。在众说纷呈的抗战思想论观中,胡适独树一帜,其在抗战时期初步成型的中日现代化历史比较研究理论模型探讨,有着强烈的时代特征。胡适没有局限于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一般性揭露,而是通过对长期流传的所谓日本现代化成功论的历史分析,揭示日本社会深层次的文化危机和历史困惑。胡适对19世纪中期以来尤其民国建立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取得成绩的肯定,是其思想复杂性中占主要方面的一个认识;他所归纳的文化冲突的理论及规律模式,与他对近代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阶段性成绩观察紧密关联,也为我们认识近代中国历史的诸多重大事件,提供了一个新颖而独特的历史新视角,其理论价值不容忽视。从胡适所已经尝试的由现代化视角进行中日现代化进程历史比较研究来看,抗日战争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研究确是一个历史时期已存在的学术主题。笔者认为,此方面学术研究成果的继续挖掘,于当今的抗日战争研究,仍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传统文化、乡邦文化的魅力,是靠一代代的文化人继承、延续和发展的。陈作霖(可园)是保存近世南京文化的典型代表。民国时期,文学和戏剧史论家卢前对陈作霖的贡献推崇备至,以其为民国初年东南耆硕之魁率,认为陈作霖从历史的废墟和陈迹之中爬梳、挖掘和勾画出江苏和南京的历史文化的面貌,对发掘与整理江苏南京文献居功至伟。陈作霖对故乡南京历史文化的热爱,也影响了卢前的一生。在担任南京通志馆馆长和文献委员会主任期间,卢前主持编纂了26册的《南京文献》,延续了南京文化人对地方文献特别关注的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