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5篇
  免费   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216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We developed a Faxon fir (Abies faxoniana) tree-ring width chronology at the timberline in the western Qinling Mountains, China. Herein February–July mean temperature was reconstructed for Zhouqu in the western Qinling Mountains back to AD 1650 based on the standard chronology. The climate/tree-growth model accounts for 43.5% of the instrumental temperature variance during the period 1972–2006. Spatial correlation analyses with the gridded temperature data shows that the temperature reconstruction captures regional climatic variations over central and southeast China, and strong teleconnections with the nearby High Asia. There is a good agreement with cold and warm periods previously estimated from tree-rings in Nepal, India and southwest China. The temperature re-construction indicates that there was pronounced cooling in Zhouqu during the Maunder Minimum (late 1600s to early 1700s). The cold period (1813–1827) of the temperature reconstruction coincide with the volcanic eruptions. Significant spectral peaks are found at 56.9, 22.3, 11.4, 2.9, 2.8, 2.6, 2.2 and 2.0 years.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patterns between our temperature reconstruction and SSTs of the Atlantic and Pacific Oceans suggest a connection between regional temperature variations and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s. It is thus revealed that the chronology has enough potential to reconstruct the climatic variability further into the past.  相似文献   
992.
国史研究与新编地方志关系紧密,了解国史研究的发展态势和研究取向,对于地方志编纂的理论和实践都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眼光向下”、科际整合、口述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是当代社会史研究的基本范式,也是提升地方志品质不可或缺的编纂理念。  相似文献   
993.
大中二年张议潮充分利用了吐蕃王廷内乱以及河陇地区边将混战、各族百姓思归唐朝的形势,率众起义归唐.张议潮等沙州起义骨干人员都是原吐蕃政权中的敦煌本土出身的官员,他们与政治主张相同的吐蕃鄯州节度使尚婢婢结成同盟,联手抗击不得人心的论恐热,驱逐其在瓜、沙、肃、甘等地的统治势力,收复了沙、瓜、肃、甘、伊等州,并遣使将包括尚婢婢部将控制地区在内的河、湟十一州图籍进献唐廷,建立起归义军政权.随后张议潮又在尚婢婢部众的协助下收复凉州,并向唐廷奏报婢婢部将拓拔怀光等击败论恐热,进献战利品的消息.此后归义军政权一直与尚婢婢部众及其后代保持着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994.
李抒望 《攀登》2011,30(1):9-12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的重大成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要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努力提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能力。  相似文献   
995.
李晓鹏  许少朋 《攀登》2011,30(3):87-91
现阶段工程建设领域业已成为职务犯罪的高发领域,涉案金额大,后果严重,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了巨大损失,其中以工程建设招投标环节违法违规问题尤为突出。正确认识工程建设招投标环节职务犯罪的特点和规律,有效预防和遏制该领域的职务犯罪活动,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996.
李红 《敦煌学辑刊》2011,(1):136-142
《俗务要名林》是一本记录平民生活常用词的工具书,在历史上未见著录。因此所记载的音注及词条更具语言学价值。注音不拘官韵,充分反映了当时的口语音,记录了唐初语音的大致面貌。音注与《切韵》系反切差别较大,直音也独树一帜。对音注来源与构成及所反映的语音现象的探讨对揭示《要名林》的成书及价值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97.
李碧妍 《中华文史论丛》2011,(2):157-205,404
唐代的東南藩鎮一直是以養兵少、實力弱的形象示人,但成立於唐德宗建中二年(781)的鎮海軍、浙江東西道,卻乘借"涇師之變",在節度使韓滉的經營下成爲當時南方最强大的藩鎮,並在德宗朝的削藩戰爭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衍爲當時唐廷得以生存的基石。韓滉並藉此而成爲唐後期權勢最重之宰輔,而其與唐德宗的矛盾由此産生。韓滉死後,德宗爲弱化江東的藩鎮勢力,遂進行了改革。對韓滉這個歷史人物形象的探討,有助於我們了解中晚唐時代政治形勢變化對當時士人價值觀的衝擊,以及後人對東南藩鎮與東南藩帥特定認知的形成。  相似文献   
998.
特色是此志区别于彼志的重要因素。第二轮志书如何突出改革开放的时代特点,如何写出地方特色,如何在形式上突出志书特色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第二轮志书城市志突出特点又有自身的要求,主要是城市志应以集中反映城区面貌及工商业为重点,合理布局,处理好城区与乡村的关系、主导产业与一般产业的关系。在内容上,市志应加强市政建设、工业生产与商业贸易、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文化建设和高新技术发展等相关事物的记述,以突出城市的特点与优势。文章还就首轮、第二轮《晋中市志》在突出地方特色方面的衔接方式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999.
地方志既是历史研究的史料,又是历史研究的对象。在传统史学中,地方志多被视作一种史料,用以重建和解释社会历史进程。方志界始终将地方志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当下对方志编纂的关怀,对古代方志亦不乏具有社会史意义的批判。在社会文化史的视野下,地方志被视作一种“文本”,揭示其中暗含的权力、观念、目的和意义,成为相关学者的基本研究取向。通过梳理和述评,可以从社会史的角度,提出进一步拓宽地方志研究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00.
汉代是崇尚玉器的社会,流传至今的这四片汉代白玉保留着尚未深加工的原状,反映了汉代制玉工艺的高超.玉片上汉代玉工随手写出的墨书文字,展现了当时通用文字书写的本相,也是我们了解汉代玉器制作流程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