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5篇
  免费   10篇
  2465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1974年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问题的指示,是其“反修防变”理论与实践的继续和发展。毛泽东指出,中国还存在着变修正主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性,这种忧虑是有历史和现实根据的,是富有远见的。他力图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社会制度本身寻找产生这种危险性的原因,其方法科学,思考深刻。但由于对马克思、列宁的论述有误解,其分析和结论存在着片面性和差错。在理论指示中,毛泽东还强调要防止在工人阶级中、机关干部中和党员中发生资产阶级生活作风问题,产生资产阶级分子,其正确性已经被国内和国际的实践证明。在1975年宣传贯彻理论指示的过程中,邓小平同“四人帮”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指出限制资产阶级法权要有个物质基础,对毛泽东关于限制资产阶级法权思想存在的根本不足作了弥补;他致力于运用理论指示解决反对资产阶级派性、反对无政府主义、反对资产阶级生活作风和思想作风等问题,以实现安定团结和把国民经济搞上去。邓小平的积极引导,可说是对毛泽东的理论指示的一次实践检验。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拒腐防变”的历史性课题,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反修防变”理论的批判继承和积极发展。  相似文献   
942.
李鸿雁 《文博》2010,(6):35-38
对先秦时期各国度量衡制度的研究是考古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临淄战国墓出土的有关计量内容的刻铭器与东周诸国的度量衡制度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齐国的量制和衡制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43.
同志们,大家好!今天,2010年全国方志期刊培训班在“中国状元第一县”休宁县召开。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向安徽省地方志办公室、黄山市地方志办公室、休宁县地方志办公室对举办此次培训班给予的支持和周到的安排,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参加这次培训班的授课专家和与会人员表示热烈的欢迎!  相似文献   
944.
李梅 《收藏家》2010,(10):9-16
《考古中华》展是建国以来考古界的重要展览,集中呈现社科院考古所六十年来考古重大成果。本刊已刊发该展报道概况,我们又约请首都博物馆李梅女士,从展览的角度,对该展展品作深度解读,并借此回顾新中国考古发掘与研究走过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945.
<正>2006年12月,根据吕遵谔提供的线索,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与洛阳市文物钻探办公室的考古人员,在洛阳市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旧石  相似文献   
946.
李博昊 《丝绸之路》2010,(16):107-109
对外汉语教学较之传统学科发展相对较晚,有待进一步建设。在这一完善过程中,教育学、心理学的学科理论对其发展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笔者取其一点,着力讨论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在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47.
17-19世纪喜马拉雅地区的羊绒贸易和战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以来,西喜马拉雅地区出品的羊绒披肩享誉世界。巨大的利益诱使莫卧儿人、锡克人、道格拉人、英国殖民主义者为争夺羊绒资源,垄断羊绒贸易相互倾轧。作为羊绒输出国,清政府却本着"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治边理念置身事外,无视自身利益受损,为以后边疆危机的出现种下隐患。  相似文献   
948.
得知《绥远通志》作为《内蒙古十通》之一出版发行的消息,笔者与许多关心内蒙古史志事业的同志一样,十分欣喜。笔者于史志之学本是门外汉,又非绥远当地人,浏览之后,却发现此书问题较多,心情不免沉重起来。笔者以为,这与编者《序》中所云历史要如实追记和《凡例》中承诺的“以葆入志资料的客观与真实性”相距甚远。如此,则所谓“确保志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也就成了一句空话。现仅就《绥远通志》(以下简称《通志》)的几个主要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与编者商榷。  相似文献   
949.
读《张迁碑》志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迁碑>是中国古代石刻史和书法史上的重要碑刻之一,历来为研究书史者及临摹书法者所珍视.但笔者以高文<汉碑集释>为底本①,搜罗诸家之考校题跋,而竭力理解前贤就此碑形制、流传以及文本内容等多方面所提出之各种疑问时②,发现其中之疑问非仅止于前贤所发各点,故撰成此文,向同行专家请教.  相似文献   
950.
李达 《收藏家》2008,(8):77-81
建盏是土与火高难度结合的陶瓷艺术。笔者在《收藏家》2007年4期发表的《建盏鉴赏》一文中,从四个制瓷因素人手,论述了建盏各种斑纹的烧制难度。并对建盏之美作了系统的阐述。文中指出,建盏斑纹的特点就是“隐”,其品质和美的本质都与“隐”密切相关。建盏斑纹是在窑火中天然形成的,文中对斑纹难“显”的深层原因、土与火交融后产生斑纹隐藏的奥秘做了较为详尽的论述。本文作为下篇,继续揭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