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篇
  免费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西方乡村绅士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绅士化概念自1990s年代被拓展应用到乡村地区的转型重构以来,引起地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已经成为乡村领域一条卓有成效的研究路径,而国内相关研究甚少。针对此,本文在研读西方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概念和内涵、原因和动力、影响和效应等方面对西方乡村绅士化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和归纳。然后从与城市绅士化的区别、与逆城市化的细微差异、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研究方法的演变等方面开展了乡村绅士化研究述评。最后指出西方乡村绅士化研究对我国的启示,尝试提出我国该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及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期丰富和完善我国乡村领域的研究视野和内容体系,为顺利实施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科学依据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72.
多类型微博舆情时空分布关系的差异性及其地理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浪微博转发行为作为舆情时空分布的研究对象,分别选取4·20雅安地震事件代表重大社会舆情、凤凰古城收费事件代表公众生活舆情、郭某某事件代表网络热点舆情3类案例,总结不同类型微博舆情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差异性,进而透视客观存在的地理规则。研究发现:①3类舆情事件微博转发量的时间分布分别表现为:长尾型、山峰型、多个时间段上的波浪型。②与时间轴对应的空间分布呈等级结构,信息扩散节点城市等级(转发量)结构还会表现出一定的空间伸缩变形或与距离衰减形成叠加关系,3类事件分别表现为:延续传统规律的“始终金字塔”结构、在相对较长时间过程中具有范围伸缩的“始终金字塔”结构、距离衰减影响下的“始终金字塔”结构。城市规模效应主导和距离摩擦阻尼效应影响构成网络信息空间分布的基本地理规则。③微博舆情时空分布的差异性与事件类型有关,并与不同微博用户的作用有关。微博用户的不平衡区域分布和其跨区域流动对信息空间分布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73.
邓洪波  陆林  虞虎 《人文地理》2018,33(4):130-136
空铁型综合交通枢纽是将航空枢纽和高铁枢纽有机整合而形成的航空高铁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具有较强的经济社会带动作用,对区域空间演化产生重要影响。根据复杂适应系统理论,选取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地区为案例地,分析了空铁型综合交通枢纽地区地域空间演化阶段性特征。结果表明:交通枢纽地区地域系统通过多个适应性主体之间非线性相互作用形成复杂适应系统,该地域系统演化过程可划分为枢纽地区空间形成阶段、枢纽地区空间生长阶段和枢纽地区空间涌现阶段。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地区在三个阶段特征不同,配套设施建设、要素集聚与流动、城市功能形成与发展、区域品牌形成等方面不断深化。研究有助于认知综合交通枢纽地域系统空间演化规律,为深化研究和实践发展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74.
夹砂陶是陶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品种,特别是作为炊煮器是古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用器具。对夹砂陶器中掺合料的研究能够反映当时夹砂陶的制作工艺,也可以用来探讨掺合料的来源以及当时手工业分工以及产品的流通等问题。为此,本研究主要利用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分析等技术手段对河南灵宝西坡遗址出土夹砂陶器中人工分离出的掺合料进行了初步分析,讨论了其中掺合料的类别、所占比重及来源。结果表明,西坡遗址出土的红褐色夹砂陶中掺合料的矿物成分主要以长石、石英、云母为主,而对样品及砂粒的称重结果表明,一些样品所用掺合料的比重可达20%左右。同时,对该遗址出土石料的分析表明,石料的物相组成与掺合料相似。另外,结合对良渚古城遗址夹砂陶器的分析结果,提出古代夹砂陶器的掺合料很有可能一部分来自于当时石器和玉器等加工废料的论断。研究成果为今后有关陶器掺合料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同时也为探讨古代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5.
石质文物破坏问题不仅在于人为破坏和表面污染,更多来自自然因素对文物的破坏,例如,日晒雨淋、风沙吹蚀、地表水的冲刷、地震、地下水的侵蚀溶蚀。为对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阳华岩摩崖石刻露天石质文物病害进行探查,采用无损探测的地面核磁共振方法和探地雷达方法,直接找水的地面核磁共振方法成功探测出摩崖石刻依附岩体地层含水分布状况。探地雷达方法探测出依附岩山体内岩溶、裂隙的发育状况。两种方法探测结果发现,石刻依附岩体内岩溶、裂隙发育,部分区域岩溶裂隙带已成为地下水汇聚场所或流通通道,对阳华岩摩崖石刻构成了极为严峻的侵蚀威胁。两种方法解释结果互为验证,研究结果为阳华岩摩崖石刻的病害治理和保护提供了宝贵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6.
进入21世纪,我国博物馆数量快速增长,发展势头良好,但同时又普遍存在着公共服务能力不强、公共产品和服务数量不多、质量不高、种类不丰富的现象。为此,我国博物馆应转变观念,确立以知识文化传播(教育)和公共服务为经营目标的新理念;提升常设展览的展示水平,开展丰富多彩的特展活动,推动展教一体化;建立健全的博物馆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博物馆经营绩效评估制度及年度汇报制度,多措并举增强公共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77.
关于敦煌文书中的“Lho bal”(蛮貊)与“南波”、“南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藏文文书P.t.1089《吐蕃官吏呈请状》等中的"Lho bal",直译为"边鄙蛮貊",具体是指吐蕃统治下河西地区落蕃唐人及其后裔为主的民族,主要有汉、回鹘、突厥等成分,陇右地区的落蕃唐人及其后裔也可称Lho bal。在吐蕃统治结束后,瓜沙地区的汉人建立了归义军政权,河陇其它地区的落蕃唐人后裔中相当一部分人口则形成了嗢末(吐蕃语属民,"奴部"之意)部族。敦煌汉文文书中的"南波"与"南山"应是指9-10世纪活动于瓜、沙、肃州南部祁连山中的含有原月氏等血统的民族,南波、南山也有可能被称为Lho bal,但并不能完全代表P.t.1089号文书中的Lho bal。吐蕃统治河陇西域时期的"南(nam)"部族(多弥)则不能被称为Lho bal。  相似文献   
78.
甘肃玉门花海西晋墓群出土木牍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甘肃河西地区出土文物特殊的高盐碱埋藏地质环境,造成画像砖、木质文物、丝织品等文物埋藏期间大量盐碱的渗入。文物出土后,随着环境温湿度的变化,使得文物内部盐碱重结晶,直接导致了画像砖画面脱落、木质文物崩裂及丝织品脆化。本工作针对甘肃玉门花海西晋墓群出土木牍的损害状况,进行了表面清理、渗透填充加固、脱盐及对个别器物进行了回软整形等保护,保护处理后状况良好,保护方法对同一地区出土其他木质文物的保护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9.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茗柯文编》是历代以来最详备的版本,但尚有错字与标点失当处,本文特提出四则勘误与八则标点不当处,列举作者的看法与改正意见,以供再版时参酌。  相似文献   
80.
针对深圳博物馆收藏两件明代加彩木雕坐像存在的虫蛀、糟朽、彩绘脱落、开裂、残损等病害,急需进行保护处理的情况。本工作在前期调研和分析检测的基础上,即分别采集了木雕坐像的胎木、加彩层、污染物等样品,利用红外光谱、拉曼、扫描电镜等分析方法对其材质组成、制作工艺及病害进行了综合分析基础上,建立了坐像保护处理工艺步骤:原始档案建立、表面清理、菌虫防治处理、木质朽蚀部位和彩绘层渗透加固、破损及残缺部位修复补全、建立保护修复档案等。选择Primal SF-016作为两件木雕坐像的渗透加固材料,选择无水乙醇作为溶剂,采用较低浓度多次渗透的方法,保证了最佳的加固和防腐防虫效果;修补材料选择聚醋酸乙烯乳液和锯木屑调和补配。处理后的木雕文物器形完整,形态稳定,色泽协调,达到了理想的保护效果。这是对传世彩绘木质文物保护技术的有益探索,对日后同类文物的加固处理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