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0篇
  免费   2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刘超 《安徽史学》2005,1(4):57-62
对中国人种起源的探讨,是20世纪上半期广泛关注的话题,经历了一个从"西来说"到"土著说"的过程.这一转变,考古发现是个重要原因,但其中蕴含了一点民族情感,二者共同促成了"土著说"的确立.从民族主义立场来看,"西来说"与"土著说"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建构民族认同的努力.在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中出现的民族溯源,其发生与变化反映了20世纪上半期中国民族主义的曲折发展.  相似文献   
82.
中共成立以前的政治派别与社会集团,多贬斥、诋毁义和团,通过论说义和团来实现某种政治目的与社会意图.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学和话语系统,对义和团运动的起因、性质、失败原因、历史地位进行了系统论说,推倒了强加在义和团头上的诬蔑之词,从民族解放运动角度给予义和团运动以高度评价,强化了民众对于中国革命性质、对象、动力与任务的共同认识,以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论说义和团运动的话语框架为后来的共产党人所继承.这种话语体系的根本转换不是对义和团运动简单意义上的重新评说,而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进行舆论动员、构造集体认同的过程.  相似文献   
83.
19世纪的法国象征派运动,给浪漫主义以来的欧洲诗坛带来一股清新的诗风。对于象征派诗歌的把握,有一个核心的精神,那就是寻求同万物生命的对话。从波德莱尔的“感应”,到兰波的“通灵”,再到马拉美的“无限”,法国象征派诗歌建立一种完全不同于人类中心论的全新的生命意识,对后世的后期象征主义文学甚至是生态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4.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在环境基本法和环境基本计划的框架下推进了循环社会建设,新世纪以来通过实施《循环社会基本法》和《循环社会基本计划》,继续推进了循环社会建设。同时,环境立国战略也对循环社会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二次《循环社会基本计划》强调了建设循环社会的紧迫性和新课题,提出了2015年前的任务、目标、政策方向和政策措施。日本循环社会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可供我国学习、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5.
以雷洁琼1931年的硕士论文为原始资料,分析了20世纪30年代华裔青年的自我认同,论述了芝加哥学派对早期华人华裔研究的影响,华裔青年群体的成长过程、种族压力下的华人家庭生活、华裔学生在美国公立学校的经历、在就业上所受到的歧视以及渴望返回中国的心理状态。提炼出一个观点:在美国族裔关系中,只要整个华人族群的地位低下,华裔青年的自我认同就无法摆脱“外国人”的阴影;华裔青少年在语言、思维、生活方式及社会举止上的美国化仅仅是一种单方面的改变,并不能使他们成为一个美国社会认可的美国人;在一个种族意识强烈的社会里,文化上的美国人不等于是种族上的美国人。  相似文献   
86.
论五四思想家对自杀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杀现象是五四转型时期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从这些自杀现象中暴露出的种种社会弊端,比如社会的动荡、社会的黑暗、社会制度的缺陷、危险人生观的倡导等等,引起了五四思想家们的关注。他们对自杀现象作了多次讨论,分别从自杀的趋势和原因、自杀的道德和社会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并结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目标,提出了以提倡新的人生观和改造社会制度两种手段对自杀进行救济。同时,对自杀现象的研究使五四思想家深刻认识到新思潮中可能有危害人的思想的成分,绝对的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使人们无所适从。他们明确提出反对这些偏向,对新文化运动的健康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7.
清末鸦片禁政与新政改革之契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晚期,作为英、印、中三角贸易的主要媒介,鸦片等毒品被大量准进,逐步形成了一种病态的毒品经济形态,成为晚清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的重要制约因素。清末新政时期,从新闻媒介到清廷大员,均将新政改革的成败与鸦片禁政联系起来,在禁政与宪政改革、中国外贸事业的振兴以及中国进入现代化国家行列的关系上,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认识。因之,在清末改革的框架内,除宪政等方面的改革之外,又融入了禁毒社会改革,新政与禁政呈现出互动和契合的态势。  相似文献   
88.
从对江苏文博从业人员供求现状的分析入手,对高校文博专业如何进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调整课程结构、更新教育内容,构建面向文化大省的教育体系等问题做了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89.
19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以及黑奴贸易的被禁,西方列强将其寻求廉价劳动力的目光转到了亚洲。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出国佣工形成高潮。签订于1868年的中美《蒲安臣条约》进一步促进了华工出国之步伐,同时也将西方社会保护本国侨民的观念融入其间,对清政府侨政的转变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0.
CI战略与长春城市旅游形象塑造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旅游地形象问题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业界人士的关注。本以长春市为例,将企业CI理论导入城市旅游形象设计中,分别从理念形象、视觉形象、行为形象三方面对城市进行整体旅游形象塑造。指出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只有实施整体旅游形象战略,建立完整的城市旅游识别系统才能赢得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