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Rheumatological diseases, whether inflammatory or degenerative, are ubiquitous among modern Asian people but very few palaeopathological studies have been performed in Asia on this subject. Since 1996, we have been carrying out a palaeo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rheumatic diseases in ancient Chinese and Japanese skeletal populations. Findings on the spinal column in ancient Chinese populations (ca. 5000 bc –ad 1644) in Henan Province (centre of the Yellow River Civilization) are reported in this study. The examined number of the people over 20 years old was 365 (185 males, 169 females and 11 unsexed). Of these, 248 were young adults, 98 were middle adults and 19 were old adults. Crude prevalence (number/100) in total population of vertebral osteophytosis/facet osteoarthritis was 17.5/7.7, 17/3.7 and 44.6/21.1 at the cervical, thoracic and lumbar spine, respectively. That of ossified an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ALL) or Forestier's disease was around 3 at each of the cervical, thoracic and lumbar spine. 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PLL) of the cervical spine was observed in five out of 114 skeletons with cervical spine preserved, while it did not exist in any thoracic and lumbar segment. 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 (OLF) was predominantly observed in the thoracic spine, the crude prevalence of which was 36.7. Overall spinal degenerative lesions seemed to have been more prevalent and spinal ligament ossifications less prevalent in ancient Chinese populations than in modern people. None of the inflammatory lesions like rheumatoid spondylitis, as well as seronegative spondyloarthropathies, were detected. This is the first palaeopathological study in which the prevalence of OPLL and OLF, the two clinically important spinal ligamentous ossifications causing myelopathy in modern mankind, was surveyed in ancient skeletons. Copyright © 200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02.
汉代平板陶范竖式浇铸法铸钱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板范竖式浇铸工艺是我国早期铸钱的基本形式,根据材质的不同,可将平板范分为石范、陶范和金属范.由于与平板陶范竖式浇铸法铸钱相关遗物出土数量少,该方法不是汉代铸钱工艺中的主要方法,故目前还未对其开展系统的研究.本工作对平板陶范竖式浇铸法铸钱相关遗物进行了归类分析.表明该工艺不仅在西汉早期一直在使用着,到东汉时期,仍然被用于铸钱.通过模拟实验对汉代的平板陶范竖式浇铸法铸钱工艺进行了研究,其工艺过程为:铸造金属制范模,在模上翻制陶范,陶范经阴干焙烧后铸造钱币.金属制范模的制作,提高了陶范制作的效率,同时也保证了钱币在型腔尺寸和文字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3.
新型城镇化驱动下,乡村人口转型呈现就近非农化不断增强等新特征。本文以岳阳市为例,首先揭示人口转型的总体格局,选定城关型、偏远山区型、传统农业型三个典型村庄,全面透视其外出、常住人口的转型特征,揭示自然本底、地域经济、社会服务的影响。发现:中部地区人口以流向省外为主,但回流增强,主要流向镇街;城关型村庄人口以就近(地)非农化为主;偏远山区村庄异地城镇化为主、就近非农化为辅;传统农业村庄人口外流、就近城镇化与非农化并存;村庄资源禀赋及利用程度、地域经济水平、生活服务配套等对人口外出程度和距离、择居(业)、年龄和家庭结构、村庄兴衰有不同影响,城镇化应因况施策。  相似文献   
104.
汉代叠铸法铸钱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叠铸工艺在汉初的半两钱、王莽时期和东汉的钱币铸造中得到应用,成为东汉至母钱翻砂法铸钱出现之前的一种主要铸钱方法.对叠铸法铸钱的相关遗物进行了分类统计,其中发现最多的是金属制范盒,其次是在烘范窑内出土的叠铸范.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9件汉代货泉叠铸金属制范盒进行了成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合金成分为以铜、锡、铅三元素为主.锡含量集中在4%~6%之间,锡的成分是有固定的配比,表明王莽时期货泉叠铸金属制范盒的制作应该是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铅的含量在6%~12%区间内.这种铜、锡、铅的成分配比保证了金属制范盒具有一定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并使文字和轮廓清晰.通过对叠铸法铸钱过程的模拟试验,探讨了叠铸法在西汉早期被用于铸钱后,却未能在西汉中晚期上林三官铸钱中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叠铸法的生产效率不能与金属范铸造相比,叠铸法不能满足中央政权统一大批量、快速、低成本铸钱的需求.叠铸法铸钱能够保证所铸造钱币的质量,王莽时期对钱币质量的要求是叠铸法在王莽时期重新得到应用和发展的原因.与平板范竖式浇铸铸钱工艺中陶范铸钱相比,叠铸法具有很高的生产效率和较低的生产成本,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05.
转型期乡村多功能性及景观重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以全球化为背景,阐述了基于乡村发展多功能性和景观功能的概念。乡村多功能概念的兴起,为重新审视乡村地域自力发展带来一种机会,而乡村景观多功能可能是塑造乡村地域多功能的潜在动力和机制。构建乡村景观多功能的目的,主要在于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以维持生物多样性之生态功能和作为旅游和特色文化场所的社会-经济功能,以及传承历史之文化功能。对于现阶段转型中的乡村,应该妥善规划和运用并积极重塑景观的多重功能。通过乡村多功能和景观重塑之讨论,可以为乡村地域景观重塑规划实践策略提供一种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6.
大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动力机制及优化决策模型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林彰平 《人文地理》2001,16(3):37-40
大城市交通是一个多级双向控制系统,本文首先提出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探讨了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然后以可靠度作为解藕参数,以成本作为协调参数,构造了大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分级优化决策模型,并对北京市2015年交通结构进行了优化决策模拟。最后,提出了我国大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7.
本研究利用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光学相干层析成像、超景深光学显微观测等多种方法对广西越州故城遗址出土的印度-太平洋玻璃珠饰进行科技分析,获取了玻璃珠的化学成分、物相结构、内部物理结构、表面显微形貌等综合物理化学信息,确定了玻璃珠的玻璃体系、制作工艺(着色工艺、成形工艺)和产地来源,探讨了以丝绸之路为主线的国内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印度-太平洋玻璃珠可能的输入路线。广西越州故城遗址发现的印度-太平洋玻璃珠为中外文明交流提供了新实物证据,对深入研究我国南北朝时期中外文明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08.
刘祥 《史学集刊》2021,(1):123-133
二战爆发后,美国社会组织在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研究中提出依靠国际组织保障人权的规范构想。美国政府则并未重视人权议题,人权在敦巴顿橡树园会议上只处于边缘地位。社会组织在此后掀起大规模的游说活动,要求提高人权议题的地位,这使得美国政府考虑融合社会组织的人权规范构想与主权规范原则。旧金山会议上,美国说服其他大国接受其人权立场,极力否决拉美国家的人权提案,体现出美国借人权话语行使霸权的实质意图。最终出台的《联合国宪章》多处涉及人权,奠定了此后联合国人权规范的基础。但是,社会组织与美国政府围绕人权的争论凸显了宪章人权条款的复杂特征,这使得美国在此后联合国人权规范的发展中面临更多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9.
金晓哲  林涛  王茂军 《人文地理》2008,23(2):124-128
基于空间维度的地理学边疆研究一直为欧美地理学界所关注,并促进了地理学的理论建构。相比之下,我国的边疆研究一直以历史学为主流,人文地理学在边疆研究中的地位有待加强。本文通过对边疆概念的评述认为,习惯上的领土边疆概念无法反映当前边疆所具有的多重涵义,根据功能的不同对边疆进行类型划分十分必要。为此作者将边疆划分为政治边疆、文化边疆和拓居边疆三种类型,并分析了每一类型边疆的空间涵义。基于边疆的分类与空间涵义,本文构建了一个根植于人文地理学的边疆研究框架,并初步提出了人文地理学边疆研究的维度、视角及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10.
中国城市地理研究的若干问题:海外学者的观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外学者是中国城市地理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提高了中国城市地理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本文就海外学者对中国城市地理研究的主要问题: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全球化与城市发展、体制改革与城市转型及城市地理的理论与方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期望加强了解,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促进中国地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