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3篇
  免费   3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北京历史文化街区现状及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市西城区西四北头条至北八条和什刹海地区的300多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无论从历史发展规律、城市发展规律或人居环境科学视角分析,旧城区的改造都是必然的,居住于此的多数居民对于危房改造的态度是积极的,并且认同现代化建设可以与保护古都风貌相结合的观点。鉴于此,建议将传统历史文化街区分为三类,即完全原样保护的区域、住宅区和旅游商业区,在改造的过程中注意从总体上把握建筑外观、布局及周边环境与北京旧城风貌的协调。  相似文献   
942.
中苏两国于1950年2月14日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新中国成立后对外签订的第一个双边关系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反映了人民革命胜利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之间建立了完全新型的关系,标志着中苏关系从此走向一个全面合作的历史时期。通过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与苏联同中国国民党政府在1945年8月14日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比较来看,《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中苏双方在充分协商、积极对话的基础上产生的,所强调的不仅是同盟,更是互助与合作。  相似文献   
943.
李颖 《安徽史学》2004,(2):91-96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于大革命危急时刻的 192 7年 4月 2 7日至 5月 9日。几十年来对五大的评价及陈独秀在五大的连任问题一直是史学界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主要根据新公布的共产国际档案 ,通过梳理陈独秀与中共五大的关系 ,得出与传统看法不尽相同的结论 :五大的实际主导者不是党的总书记陈独秀而是共产国际及其代表 ;五大有明显的缺陷 ,但不能全盘否定 ;陈独秀在五大的连任是历史的必然 ,并不是大革命最终失败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944.
本文阐述词义训释与文意训释的学理及其对古籍整理和辞书编纂等应用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45.
本指出前人对“宿宿”、“信信”的训释错误,认为“宿宿”、“信信”当为“肃肃(蹄蹄)”、“申申(伸伸)”的假借,表人的情态形貌。  相似文献   
946.
作为中国早期农村社会学学者,杨开道详细地研究了乡约的产生、发展过程和主要特征.他吸取乡约制度中自下而上的发起方式和一纲三目的体系模式,提出了自己的农村组织建设方案.他设想的农村地方社会组织是全村范围内的统筹性组织,体现了西方社会学理论中的分工合作原则.杨开道的乡约研究为20世纪20-30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他与梁漱溟在乡约和乡村建设理论方面的不同认识,全面地反映出改良主义知识分子的理想和追求.  相似文献   
947.
在五四文化论争中,章士钊抛出“农国论”,认为西方国家因工业文明和物质文明之害已经陷入绝境,中国亦深受工业化之害,趋于沦亡;中国必须以农业立国,摒弃工业化和物质文明,恢复知足、节欲、不争的农国精神和传统道德,才能免于亡国之祸,并担负起拯救西方世界的责任。“农国论”是五四时期文化保守主义的又一种形式,是精神文明论的变种,本质上是道德复古主义。  相似文献   
948.
高敏 《史学月刊》2008,(2):127-128
关于昌平君的事迹,仅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其他先秦及秦汉史籍均无论述.就以<史记·秦始皇本纪>关于昌平君的记载来说,前后仅有4条,现依次摘引如下,以便考察:  相似文献   
949.
李晓英 《史学月刊》2008,1(5):27-32
"道"在中国思想史上是负载最重的语词.文化变局和时代危机,使先秦道家以"道"重新思考宇宙人生的各种关系.他们的"道"论有三重含义:喻指每一个体;隐含每一个体背后的他者;最高的道德境界.以此他们完成了从天的视域转向人的视域,并始终保持天人之间的联系,使道成为一个统摄所有现象、包揽一切的概念,也开启了诸子百家共同关注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950.
走马楼三国吴简中有一种文书形式自称"草刺",文首多书"草言"二字,是撰写文件草稿的记录,内容包括所书文件的概要、撰写日期及撰写人,用于备案待查.此类文书可略举58例,并其释文可进一步校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