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5篇
  免费   3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21.
Three sets of equilibration experiments (Set 1 to Set 3) were performed in cold-seal pressure vessels to investigate the compositional modification of quartz-hosted fluid inclusions after entrapment. Each set of experiment consisted of two stages. In a pre-run, fluid inclusions containing 5–10 wt% NaCl and selected trace elements were synthesized at 700°C/140–200 MPa. These samples were then loaded into new capsules together with Cu-bearing solutions and some mineral buffers, and re-equilibrated at 600–800°C and 70–140 MPa for 6–8 days. LA-ICP-MS analysis of individual fluid inclusions reveals that in re-equilibration experiments in which the outer fluid was composed of KCl (±FeCl2) up to 83% of the original Na content of pre-existing fluid inclusions were lost, and up to 5660 ppm Cu were gained. Other elements with larger ionic radii (i.e. K, Fe, Ba, Sr) were not exchanged, demonstrating that the inclusions remained physically intact and that Na and Cu were transported through quartz by diffusion. The observed Na loss from pre-existing fluid inclusions correlates positively with Cu gain, with about 1 Cu atom being gained per 10 Na atoms lost. Thus, Na and Cu (plus probably H) were exchanged by interdiffusion. Remarkably, this processes resulted in up to 10 times higher Cu concentrations in re-equilibrated inclusions than were present in the outer fluid, i.e. Cu diffused 'uphill'. Large variations of Cu concentrations relative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other elements are common also in natural fluid inclusion assemblages. However, no evidence for a correlation between Cu content and Na content was found so far, suggesting that Cu diffusion in natural samples may be dominated by processes other than Na–Cu interdiffusion.  相似文献   
922.
卢见曾与“扬州八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州八怪”行为怪异,但一些成员与乾隆时期的官员两淮盐运使卢见曾交往密切,甚至有着至死不渝的友情。郑燮、高凤翰、李蔻与卢见曾的密切交往可以从诗文集中考察出来。卢见曾对这些画家不仅给予物质上的资助,还与他们建立了一种超越主宾的朋友和知己关系。落魄扬州的画家们对卢见曾抱着精神上的知遏之恩,卢见曾招揽“八怪”的举动也具有特别的文化道德关怀,为扬州的文化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23.
根据贵州地方志书中关于定期集场的记载,对清代贵州各地定期集贸市场发展、分布概况以及定期市场所发挥的历史性作用进行阐述,拟对今天贵州地方经济史的研究和政府发展地方经济的决策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24.
张淮鼎为归义军第三任节度使,虽其掌权时间甚短,但却为唐末归义军政治动乱之肇端.本文主要利用敦煌文献,对张淮鼎的生平事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勾勒出了其大致的人生轨迹,或有助于对晚唐归义军相关政治史事的理解.  相似文献   
925.
本文就1998年敦煌小方盘城出土的一批简牍中涉及到的玉门置、甘露二年将军起居簿、边塞挈令、举书等几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证实了玉门置的存在,补证了悬泉汉简中所记敦煌有九置而"总数缺一"之记录;甘露二年将军起居簿则是反应破羌将军辛武贤在敦煌玉门关一带活动时的重要证据;边塞挈令第六是为处理北方边塞上一些与军事相关的具体问题而使用的袖珍版的资料汇编;举书举荐的是一个名叫江君的张掖农都尉被举荐为礼乐长的事情.这些内容都是以前敦煌简牍中没出现的问题,对于填补敦煌汉代历史的空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26.
张敏 《南方文物》2009,(2):55-61
吴国的疆域主要在长江以南的皖南东部和苏南西部,即芜铜(芜湖一铜陵)地区和宁镇(南京—镇江)地区,吴王阖间时扩张至太湖西区,吴王夫差时扩张至太湖东区。  相似文献   
927.
喇家遗址四座齐家文化的房址分别于2000年和2001年发掘完成,在此后的数年当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房址及房内人类骨骸等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改变了发掘清理后的原始状态.为了保护房址和人骨遗骸,对房址进行了物理复原加固和化学保护.采用金属锚杆牵入嵌入方式、沟槽内嵌入固定体方式、利用孔洞嵌放固定体进行土体夯筑方式等加固方法,并使用非水分散体丙烯酸树脂溶液进行喷洒或滴渗保护.结果显示,该方法的实施,可以使这一举世闻名的齐家文化之灾难遗迹重新展示于公众面前.  相似文献   
928.
"文化大革命"是中共党史研究者极为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随着科研环境的优化及相关史料的涌现,关于"文化大革命"成因的研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可喜局面.对"文化大革命"成因问题的研究状况做一回顾与评述,将有助于"文化大革命"史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929.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一些关于圈地运动和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典型性问题的研究,出现了两种值得引起注意的研究趋向:某些具体问题的研究没有很好地借鉴吸收西方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多依从旧说;偏重于生产力或纯经济的研究.在综合吸取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圈地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主要是牧羊业自身的生产特点及其所决定的远比种植业要高得多的丰厚利润,而不是国内学术界所通常认为的"羊毛价格的上涨";英国16世纪的圈地主要还是在当时的法律框架下,以和平的或协议的方式较为平静地完成的,暴力不是主要手段;英国16世纪的圈地并没有引起土地关系的重大变化;圈地和农场规模的增加并不一定会带来生产力的提高;一直到19世纪中后期,英国的农业整体上还不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农业.  相似文献   
930.
胁迫视角下乡村旅游地文化影响研究进展与框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不仅是新时期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课题,也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旅游开发在带来乡村经济振兴的同时,更多的是胁迫乡村文化生态系统发生变化、产生反应或功能失调,进而导致乡村文化的受损甚至消亡。通过国内外乡村旅游地文化影响相关文献的梳理归纳和研究评述,本文发现当前研究缺乏基于文化胁迫视角的理论框架、文化影响的系统性研究及量化表达薄弱。在系统回顾胁迫生态理论的科学内涵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指出其应用在乡村旅游人地关系研究中的重要意义,进而提出旅游开发对乡村文化的胁迫模型和胁迫视角下乡村旅游地文化影响研究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最后从时间-空间-社会维度出发,构建旅游开发对乡村文化胁迫研究的理论框架和内容体系,以期为快速城镇化和旅游发展背景下的乡村振兴、乡村文化保护和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