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2篇 |
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24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24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国民国家”构筑意味着将域内全体居民培养成同质性国民。能将国民统合为一体、养成同质性国民的,唯有国民教育一途而已。本文希冀通过考察以东北地区为中心的晚清蒙古族国语教育,剖析晚清政府如何通过国民教育来培育具有同质性的国民这一问题。同时,通过探讨蒙古族对国语教育的反应,考察晚晴少数民族国民教育的实际状态。 相似文献
42.
达斡尔族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其人口有13.2万多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受生产生活、人文环境、社会经济因素等方面的影响,达斡尔族的民间节日与其它传统文化一样,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变异.在此,我们对达斡尔族民间节日的内涵及特色,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3.
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2008年在天水市麦积区新阳镇凤凰山东岳庙发现了一通北宋大观三年的《闵雨碑》。该碑对于研究古代秦州地区的历史、官职、祈雨活动等有较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4.
杜敏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9,(6)
经典注释活动是古代经典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此类传承活动,须经过注释主体的理解、解释两个不同阶段,是一传意的过程.无论是在理解还是解释的过程中,受传意目标的影响,往往形成不同的注释结果及对此的评论.这既是学术的论争,也是以经典为依傍的学术发展路径.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典注释目标,按主观性大小分为重主观性、重客观性、将主观性与客观性结合起来三类.任何一类目标的确立都是对前代的批判与否定.研究经典注释史不可轻信某一目标下的评论及断语,因为典籍注释均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统一的行为,只是存在客观性程度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45.
46.
姚敏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7,(2)
论文梳理了从晚清、民国、新中国政府等不同时期中国官方语言对海外华文教育的影响。认为晚清政府开启了管理海外华文教育的先河,使得中国官方语言改革的成果可以通过华文教育更有力地传播到海外。民国时期的国语教育主要是依靠国内语言政策和海外华文教育机构共同实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取消了"双重国籍"政策。普通话、汉语拼音和简化字主要是由中国国际移民的迁移影响到海外华文教育的。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汉语国际声望的提高,普通话、汉语拼音和简化字在海外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在此过程中,民族共同语教育对华侨华人的民族认同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7.
自然环境变迁与十六国政权割据局面的出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自然环境及自然环境变迁对历史进程的影响,起一个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问题。东汉末年以来自然环境变迁是西晋灭亡和十六国割据局面形成的重要原因。由于全球性寒冷干燥期的出现,我国北方沙漠面积不断扩展,各游牧民族原有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于是纷纷南迁,起着西晋统治集团内乱之际,夺取了政权。 相似文献
48.
张敏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3,13(2):13-18
公元5世纪初,柔然崛起于大漠。在难以从根本上消除其威胁的情况下,为了防御柔然的侵扰,北魏先后3次大规模修筑长城。但是,长城作为单一的防线无法长久地阻挡柔然的骚扰和南侵,因此,北魏设置了众多军镇,构成统一有效的长城——军镇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49.
观众研究是现代博物馆学的核心内容。西方博物馆学通过对观众行为模式观察研究和数据统计分析,来剖析博物馆观众阅读行为的特点。相关研究成果表明,观众自身的认知体系主导着包括阅读行为在内的博物馆观众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博物馆体验。文字风格和形式设计影响着观众对博物馆展览文字的阅读行为。而针对具体展览的目标观众调查和展览评估应是进行展览策划和文字撰写的前提,是构建"高效"的博物馆展览文字的关键所在,却也是目前中国博物馆展览策划中的重要缺环。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