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6篇 |
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2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20世纪60年代,"大屠杀"话语的传播引发了美国犹太人对族群命运的担忧。在"六日战争"前,面对阿拉伯国家的反犹宣传及其对以色列的重重围困,美国犹太人担心"再次大屠杀"会发生,从而促使美国犹太人对以色列的生存产生深度忧虑。美国犹太社团逐渐把维护以色列的特殊利益和争取美国社会对以色列的同情与支持,作为游说活动的主要目标。美国犹太游说组织通过舆论引导、公开呼吁、经济动员等方式积极进行游说。"六日战争"后,美国与以色列之间的特殊关系迅速发展。美国犹太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显著提升,并自觉地将以色列与自身的命运紧密相连。他们在归属意愿、宗教情感、对以色列的文化兴趣、青年群体族群意识等层面表达对以色列的认同,以色列在美国犹太人族群认同中发挥的作用凸显。 相似文献
33.
Song Zuanyou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2020,15(3):482
Under the pressure of the national crisis in modern China, millennia-old traditional concepts have been broken and adjusted, and new trends and ideas have emerged in large numbers. In order to defeat local cosmetics, from the moment they entered China foreign cosmetics companies attacke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osmetics of eyebrow pigment (dai), lip pigment (gong), rouge (zhi), and face powder (fen). Corresponding to the enlightenment ideas of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women could no longer pursue beauty in a way that harmed their bodies. In the movement to liberate women’s bodies in the 1920s, radical intellectuals developed a severe criticism of the bad habits of using corsets and applying powder, and the concept of “healthy beauty” came into being. However, in the contex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men’s liberation movement and the respect for women’s consumer rights, the healthy beauty theory failed to suppress women’s consumption of beauty products, and “natural beauty” and “artificial beauty” ultimately coexisted in lifestyles of women in the modern era of Shanghai. 相似文献
34.
采用便携式拉曼光谱仪对广西合浦出土的新莽(8—23年)和东汉(25—220年)晚期的宝石珠饰进行了原位无损分析,新发现了一批在外观上极易被误认为各色水晶的绿柱石族矿物(如海蓝宝石和透绿柱石)制作而成的浅蓝色和无色透明珠饰。利用手持式显微镜对绿柱石宝石珠饰的穿孔形状、孔径大小及其内部微痕特征进行了观察分析,参考南亚和东南亚同时期石质珠饰的钻孔工艺及钻具研究成果,认为这批绿柱石珠饰采用了钻石钻头双面对钻钻孔工艺。结合南亚地区宝石资源、出土绿柱石宝石珠饰及其钻孔工艺和加工作坊等情况,认为这批绿柱石宝石珠饰是由南亚经海上丝绸之路输入的舶来品。研究结果为探讨汉代中国南方与南亚和东南亚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提供了有益信息,有助于提高对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这一贸易网络在传播珍贵物品的认识。 相似文献
35.
明清丝绸之路哈密—吐鲁番段存在一条自哈密西南沙尔湖转西北至鄯善进而抵达吐鲁番的“沙尔湖路”,它与“黑风川道”“小南路”等传统路线均不同。利用《蒙古山水地图》等文献,可对沙尔湖路具体行经进行考证复原。该路沿线地形平坦,有泉水与植被,在明廷与吐鲁番、清廷与准噶尔在哈密的政治和军事对峙阶段曾广泛使用,后因泉湖干涸、气候炎热而中断。 相似文献
36.
37.
国外高速铁路空间经济效应研究进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高铁建设起步较早,发展相对成熟,而国内的相关研究则严重落后于建设实践。在对国外大量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高铁诱发的空间经济效应为切入点,将国外评估高铁空间经济效应的理论与方法归纳为成本-效益、新经济地理学、可达性、可计算一般均衡与Logit离散选择模型五类,认为从研究内容与方法等方面来看,国外的研究主要围绕着多维空间尺度效应、受影响的经济部门、站点周围土地利用形式、与其他交通方式之间关系以及总体效应等方面。最后指出可从实地调查、案例对比及综合研究等方面强化国内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