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4篇
  免费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75篇
  2017年   206篇
  2016年   24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2年   2篇
  196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Although debate continues, there is agreement that dogs (Canis lupus familiaris) were first domesticated in Eurasia, spreading from there to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However, while that expansion already extended as far as Europe, China, and North America by the early Holocene, dogs spread into (and south of) the tropics only much later. In South America, for example, the earliest well-attested instances of their presence do not reach back much beyond 3000 cal. BC, and dogs were still absent from large parts of the continent—Amazonia, the Gran Chaco, and much of the Southern Cone—at European contact. Previous explanations for these patterns have focused on cultural choice, the unsuitability of dogs for hunting certain kinds of tropical forest prey, and otherwise unspecified environmental hazards, while acknowledging that Neotropical lowland forests witness high rates of canine mortality. Building on previous work in sub-Saharan Africa (Mitchell in Archaeol Res Afr 50:92–135, 2015), and noting that the dog’s closest relatives, the grey wolf (C. lupus) and the coyote (C. latrans), were likewise absent from South and most of Central America in pre-Columbian times, this paper explores instead the possibility that infectious disease constrained the spread of dogs into Neotropical environments. Four diseases are considered, all likely to be native and/or endemic to South America: canine distemper, canine trypanosomiasis, canine rangeliosis, and canine visceral leishmaniasis caused by infection with Leishmania amazonensis and L. colombiensis. The paper concludes by suggesting ways in which the hypothesis that disease constrained the expansion of dogs into South America can be developed further.  相似文献   
992.
Multiple petr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analytical techniques revealed significant similarities in element and mineral distribution between the 47 ceramic samples from Chillo (southern coast, Peru), a Late Intermediate Period (ad 1000–1400) archaeological site. The similarity indicates a common raw material source. The analytical results of Holocene fluvial sediment samples, Cretaceous clay layers and fired and non‐fired bricks, only eliminated the Cretaceous clay layers as a potential source material. Applying Raman spectroscopy, the red and violet colour of the slip is due to hematite, the yellow colour to a mixture of hematite, graphite and gypsum, and the black colour is either graphite or jacobsite.  相似文献   
993.
教育博物馆在中国博物馆早期实践中占有数量上的明显优势。清末新政后,教育博物馆经由罗振玉等游历日本的士人宣传介绍,引起清政府要员和教育界的重视,并被写入"癸卯学制"相关章程,得到国家制度层面的提倡和推广。湖南、广东、天津等地率先创设了中国第一批教育博物馆,完成了教育博物馆从理念传入到实际开设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94.
文物测绘是一项伴随着考古、田野调查和文物保护规划而发展起来的专业方向,随着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正逐渐从单纯的文物本体的测绘、制图、建档和研究要求向保护规划和保护工程提供全面的空间信息技术支撑转化,向综合性文化遗产区域基础信息化建设方向发展。在丝绸之路(新疆段)申遗前期资料的准备中,测绘技术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应用,为申遗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代表了其将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995.
蒙古国地缘特性及其国际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俊元 《人文地理》2000,15(4):38-41
在国际关系格局中,从力量和影响来看,蒙古不是一个十分有地位的国家。然而,由于蒙古国的地缘政治位置的特殊性,在大国战略关系中,蒙古就象一个砝码,它能使亚太战略结构的天平产生倾斜。蒙古对中国、俄罗斯、美国、日本等大国均有重大战略价值,它的对外政策取向将对这些大国之间构成的复杂的战略关系产生深刻影响。同时,蒙古处于有关大国之间形成的地缘政治结构中,蒙古的国家战略和对外关系受到大国关系的严重制约,具有清晰的地缘政治特点与模式。  相似文献   
996.
曹峻 《东南文化》2007,(5):6-11
略述太湖地区青铜时代遗址的考古发现,并对有关夏商时期文化谱系的研究史进行回顾与梳理,在此基础上总结与思考建国以来考古发现的特点和谱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对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和参考。  相似文献   
997.
龙韬  柴彦威  忻俊  马玫 《人文地理》2008,23(4):17-22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随着大城市空间的扩张,出现了一种与传统的外延型城市化完全不同的新型城市化地区。这些新型城市化地区的出现显著改变了大城市的地域空间结构,并已成为我国城市化和城市空间扩张的重要方式。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居民社区发展问卷调查为第一手资料,通过分析居民对这一新型城市化地区不同阶段有代表性的城市公共空间的认知状况、利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此类型地区的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8.
苑利  顾军 《东南文化》2021,(3):6-11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学科建设渐入学界视野.非遗保护应该"原汁原味",又要"活态传承".中国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而既有学科又无法为非遗保护提供强有力的学术支持.作为一门新学,非遗学不仅具有百年以上的学术积淀、十余年的教学实践,而且还具有与其他学科完全不同的学术视角与视野以及独特而完整的理论框架.这一切,都为非遗学的诞...  相似文献   
999.
中国乡村旅游驱动力因子及其系统优化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杨军 《旅游科学》2006,20(4):7-11
我国乡村旅游系统主要由城市居民、农民、旅游业、政府4个子系统构成。各个子系统在乡村旅游中的基本诉求,形成了乡村旅游的需求动力、供给动力、营销动力和扶持动力,构成了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动力系统。文章通过对乡村旅游动力系统中8个驱动因子的分析,认为各个驱动因子间存在一定的摩擦,影响系统效能的发挥,并给出了相应的系统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社会-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复合稳态/体制系统,了解系统体制的转换过程及其驱动力对防止系统发生不可逆灾变、提高系统恢复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陕西省长武县洪家镇农村社会-生态系统为例,研究了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系统的体制转换过程.结果表明,当地农村社会-生态系统经过近30年的演变,从以种植粮食为主的传统农业体制状态转换为以种植苹果为主的新型农业体制状态,转换的驱动力主要来自单位面积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收益差和单个劳动力从事不同生计的收益差,然而该体制转换削弱了系统应对外部扰动的恢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