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5篇
  免费   1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旨在探讨旅游地市行政地名命名的原则性问题,以徽州—黄山市名取舍为例,着重提出、阐说定位功能、化底蕴、信息含量、资源观念等命名要素。  相似文献   
62.
我国古代寺院藏书简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磊 《文献》2002,(4):176-191
一、寺院藏书的历史 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佛教藏书的兴起阶段.汉地佛教在西汉哀帝元年(公元前2年)传入中国,《浮屠经》是第一部成文的汉译佛经.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68),汉明帝在洛阳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佛教寺院藏书便随即产生.  相似文献   
63.
徐坚 《江汉考古》2002,(1):83-85
本通过评介巴勒思教授的《中国、朝鲜和日本:东亚明的崛起》,试图阐释东亚明一体化进程这一概念,说明九世纪早期以前东亚明各系统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64.
为了深入研究古代漆膜,构建科学系统的研究框架,从漆膜结构和成分分析、髤制工艺、添加物分析、固化机理、劣化机理等方面,回顾了近年来漆膜分析研究的现状,讨论了鉴定漆膜结构和成分的分析方法,并就漆膜研究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展望了漆膜研究的发展趋势。仪器联用及多仪器辅助鉴别将成为漆膜研究的一个发展方向;未来关于漆膜的研究应该是围绕现在热点问题深入探索,逐步解决在研究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同时建立和完善漆皮红外光谱库,实现资源共享,关注漆艺的流传和传承过程,重视现存的传统漆器手工作坊,推进多学科交叉研究,建立一套漆膜研究的成熟体系。  相似文献   
65.
城乡边缘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城乡边缘带的概念、地域结构、土地利用形态、社会经济特征、形成演变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并对城乡边缘带研究的最新进展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66.
本文从现代旅游业的特点出发,运用旅游学的基本理论,结合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对本省旅游业的发展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7.
徐规 《文献》1999,(3):200-212
南宋洪迈(1123-1202年)著的《容斋随笔》一书,分《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共74卷,1220则.熙十四年(1187),洪迈在翰林学士任内,宋孝宗曾称赞《容斋笔》(婺州刻本16卷)"煞有好议论"(《续笔·序》).清初洪谓该书"与沈存中(括)《梦溪笔谈》、王伯厚(应麟)《困学闻》等,后先并重于世"(见首卷《重刻容斋随笔纪事》).可见书在当代以至后世影响之大.近时上海古籍出版社以清光绪元重校同治年问洪氏刊本为底本,经由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组点整理,编入《宋元笔记丛书》,于1978年出版.1995年又第次印行,次年再刊布精装本,校点较为精审.  相似文献   
68.
我国科技考古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第九届全国科技考古学术讨论会上所报告和收到的103篇论文的内容,对我国科技考古的进展作一简要介绍.内容涉及生物考古和农业考古、年代测定、陶瓷考古、冶金考古、玉器及玻璃器的产地和结构分析以及环境考古、遥感考古和文物保护等.这些论文的内容充分展示了近些年来我国科技考古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动态,全面反映了我国科技考古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9.
Ancient Chinese dogs excavated at three archaeological sites and stored in the Institute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and Paleoanthropology, Academia Sinica, were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Xiawanggang site, 5000–6000 years BP; Keshengzhuang site, 3000–4000 years BP; Shangsunjia site, Bronze age). During these periods, there were large morphological variations in Chinese dogs beyond a single dog class, as with Jomon dogs. Dogs with a large ‘stop’ were already present in China but not in Japan. At the Keshengzhuang site, middle to large class dogs were also excavated. At least three types were confirmed within these dogs. In the aged dog in Xiawanggang, antemortem loss of many teeth was observed suggesting active use of the teeth and it is possible that this dog was used for hunting as were the Japanese Jomon dogs. © 199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70.
六博是我国现在所知最早流行于世,并且具有完整规则和道具的博戏.根据古文献和出土文物,六博最早出现于商代,春秋战国时期广泛流行,两汉时期更是深入民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六博的形制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大博”与“小博”的形制有很大差别.六博的流行为后来中国象棋的出现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