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6篇 |
免费 | 0篇 |
专业分类
30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34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19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可以使我们能更好地面对未来,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对于经济社会相对落后的白银市,尤其需要如此。 相似文献
272.
273.
肖忠纯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0,(1)
从五代以后的文献记载来看,"辽泽"即指下辽河(沈阳石佛寺以南的辽河河段)平原沼泽地区,又指西辽河平原的沼泽湿地。西辽河平原在辽朝后期沙漠化严重,沼泽湿地萎缩,到元朝末年不再有辽泽之称,明清时期辽泽专指下辽河平原沼泽地区。下辽河平原辽泽在古代不断扩展,其核心地区在今北镇与辽中之间,从远古到清末一直是面积广阔的沼泽湿地,而辽河以东的沈阳西部至辽河地段、辽阳南部至牛庄地段的沼泽地主要形成于明清时期。清朝末年,沼泽面积大大缩小,辽泽不再见之于史籍。造成辽泽历史变迁的原因除了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以外,人为因素也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74.
肖贵洞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3,(4):23-27
近现代实用物被确认为文物之后,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作程序,才能正式入藏和利用.实际就是制备填报、记录、反映、影射、体现文物信息的六类载体.六类信息载体各自有不同的内容模式、规则要求、独具特色等,以及利用诀窍,联袂简说,求得指正.有的尚待深化改革和挖掘开发,希冀同仁关注. 相似文献
275.
安徽淮河流域自然环境由水、气候、地貌、土壤、动植物等自然因素构成,人文环境由政治、军事、社会、经济、思想、学术等人文因素构成,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均是发展变化的,并且两大环境类型之闻,两大环境类型包含的子环境类型之间,交互作用,彼此融合.安徽淮河流域自然人文环境是历史文化资源孕育、形成和积淀的摇篮,不仅对历史文化资源内涵产生深刻影响,而且对历史文化资源特点亦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76.
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与清代中俄图书交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是清代中俄文化交流的主要中介,其中也包括图书交流。本文以中俄文献为基础,探讨了俄国传教士团成员在俄国中国典籍收藏以及在传教士团图书馆创建过程中的作用,并试图澄清有关道光年间中俄政府大规模互赠图书的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277.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the protection and conservation of ancient buildings were put on the agenda. However,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s on Chinese traditional mortars are limited and rarely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s investigate seven ancient city wall sites built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1368–1841 AD) in situ, and subsequently the laboratory analysi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collected mortar samples. The characterizations of mortar samples were performed using digital microscop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X-ray diffraction (XR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simultaneous thermal analysis (TG-DSC), as well as wet chemical analysis. The analytical results show that pure lime mortar was widely used in construction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it was also a common practice adding sticky rice soup into slaked lime to form sticky-rice lime mortar during preparations. This organic-inorganic composite material could effectively improve mechanical strength of the lime mortar. Moreover, it was first found that the sticky-rice lime mortar sample from Kaifeng ancient city wall contained very fine quartz aggregates, with an approximate binder/aggregate ratio of 1:1. The appearance of this type of mortar probably indicates a great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ortars during the mid-19th century. 相似文献
278.
近代浙江省地方自治制度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浙江省推行地方自治的广度几乎遍及各州县乡镇.虽然各地自治风潮涌动、军阀肆意扼杀,地方自治的精神却已影响和改变着基层社会.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自治走向由国民党政府引导推行的道路,在制度上和实践中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此间鉴于抗日战争和内战的爆发,国民党加强保甲制度,日渐控制和干预地方自治.浙江省地方自治在短暂发展之后,愈益背离其本质. 相似文献
279.
有人说过:“时间带着口音发言。”时间具有民族性与地方性。在人文时间中有日常时间与特殊时间,节日属于特殊的人文时间,也是具有特定文化内涵、适应社会节奏的标志时间。中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有着丰厚的节日民俗文化遗产,节日民俗五彩斑斓。随着近代以来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280.
关于长安光宅寺七宝台浮雕石佛群像,前人研究已经很丰富.但是在风格、图像及复原等三个问题上还存在很多争议. 1.数量、年代、风格 关于七宝台浮雕石佛群像的造像年代,一种意见认为属于不同时期.如福山敏男1950年在<宝庆寺派石佛的分类>①一文中辨别出29件七宝台造像的年代分别属于贞观前期、武周长安年间和开元年间三个不同的时期.另一种意见,如1981年本山路美认为开元年间的铭文为追刻、这批群像都是长安年间作为七宝台内部庄严物品在德感的指导下完成的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