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9篇 |
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3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25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28篇 |
2008年 | 35篇 |
2007年 | 31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日本人历史认识问题的症结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如何看待日本近代历史,尤其是对外战争历史,在日本社会一直是一个有极大争议的问题。本文即从日本的基本政治立场、影响国民的无构造史观、战后的反省程度以及片面的被害意识等方面,分析日本人历史认识问题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42.
上海青年“红旗读书运动”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次重要实践,对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这场读书活动以青年为对象,持续时间长达七年之久,从最初广大青年积极参与,到因国民经济困难而受到影响,再到结合毛泽东著作出版掀起高潮,形成了以党委为核心,共青团、工会等团体密切协作的领导机制,同时建立起多层级的指导委员会,通过思想动员、组织动员以及典型引导的动员机制,加强对青年的思想引领。“红旗读书运动”为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对新时代加强青年培养提供了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43.
Jiang Yinghe 《故宫博物院院刊》2008,(3)
瑞典隆德大学(Lund University)图书馆收藏的一套50幅的中国瓷器烧造图,是18世纪上半期绘制于广州的早期外销画作品,由瑞典东印度公司首任大班坎贝尔从广州购回,是目前所知的数量最多的一套瓷器烧造图。这套广州外销画的早期图册,为我们了解早期外销画的发展、早期中瑞贸易史、瑞典早期远东科学考察史以及中国瓷器生产史,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图像资料,其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44.
ABSTRACTInstead of writing on the grand narrative of the Nanjing Massacre, this article studies a much smaller and lesser known event, or the incident of Amano Kozo, a lieutenant in Japan’s China Expeditionary Army, who (or his soldiers) slapped John Allison, an American consul. It ignited a serious diplomatic dispute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and led to Kozo’s own indictment by a Japanese military trial.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ircumstances surrounding the incident, using the Japanese trial records and telegrams from the American side. He discusses the problematic testimonies from Japanese war veterans made half a century later and concludes that it is impossible to understand the details of history by simply bringing known facts into causal relationships; rather, combing through the traces left behind from the incident and analyzing their semantic meaning may well be a better way to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history. 相似文献
45.
南阳丰泰墓地的时间跨度由战国晚期至东汉晚期,其文化内涵在器物形态、组合特征、墓葬结构等方面都有独具特色的地方。战国晚期,南阳地区政权更迭频繁,韩、楚、秦的文化势力也因此相继出现,共存发展,至战国末期形成了融三者于一体的新型仿铜陶礼器组合,并在秦汉时期迅速发展,成为主流的文明形态。与此同时,以双耳罐为代表的楚系地方文明不绝如缕,顽强生存。两者共同构成了秦汉文明的基础。这种新型仿铜陶礼器文明自身的发展变化,及其与楚系地方文明之间的互动关系,印证了秦汉中央集权政治统治力的强弱变化,以及秦汉社会盛衰的历程。西汉晚期以后开始流行的模型明器,则昭示着新的丧葬观念、丧葬礼仪的诞生。 相似文献
46.
经学消亡,其所述历史\"神话\"被否定,经学作为史料寄身于史学门下。按照中国学术\"古今之变\"的这一大线索来看,章太炎的\"六经皆史\"说对于中国学术、思想的现代转型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和意义。自新文化运动以来,后世学者基本上按照这一线索将章太炎以\"六经皆史\"为要义的\"古文经学\"进行一分为二的评说:一方面肯定章太炎破除由经见道、通经致用的经学思维,将\"六经\"历史文献化,使儒家六经从神圣宝典下降到了古史资料地位。另一方面,又批评其\"六经皆史\"之说终未能脱离儒家经学的羁绊,仍为尊经崇圣的观念所困。这样一种以\"传统/现代\"为框架的二分法往往使我们忽略章太炎\"古文经学\"形成发展的内在轨迹和自身意图,从而造成对章太炎学术思想的割裂和简化。章太炎的《春秋》、《左传》学是其\"古文经学\"的主干,最能表现其\"古文经学\"形成发展的内在自身的思想轨迹。本文试图追迹章氏《春秋》学的变化发展,并以《春秋》学为中心,考察其\"六经皆史\"说的本意,提示其中值得重新审视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47.
我国古代的青铜冶炼技术在殷商时期达到了顶峰,商代的青铜器,正如甲骨文一样,成为商代文化的标志与象征之一,减如李济所说,殷商时代实乃中国青铜文化鼎盛时期的一座巅峰。青铜器上的铭文,也为研究商代历史提供了以文字为媒介的第一手史料,其在考古学与历史学中的价值,自不待言。 相似文献
48.
夏商西周文化对冀西北、京津唐地区北方青铜文化格局的变迁具有重要影响.夏文化与这个地区的北方青铜文化存在间接的联系;商文化向北的扩张与收缩极大地冲击了这个地区原有的文化格局;西周文化对这个地区的文化渗透最终使得这个地区纳入了中原青铜文化区. 相似文献
49.
五龙宫遗址是"武当山古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该遗址保护规划设想,期望更为深入地探讨该遗址保护规划问题。论文分析了该遗址现状特征:主殿已修复,废墟规模较大,历史沧桑感深厚,且拥有世外桃源般的环境,具有独特的历史与景观价值;提出了保持基本现状不变、局部修复九曲墙与北道院、停车场设置在较远处等保护规划设想,以期保护该遗址独特的历史与景观价值不受损害。 相似文献
50.
Yonglin Jiang Paul A. Jackson Timothy Swanger Clarke Hudson Di Wang Xiantang Li Linsun Cheng Linda Feng Qiliang He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2011,6(2):296-322
A Feng 阿风, Ming Qing shidai funü de diwei yu quanli: yi Ming Qing qiyue wenshu, susong dang’an wei zhongxin 明清时代妇女的地位与权利——以明清契 约文书,诉讼档案为中心 (The status and rights of women during Ming and Qing times: focused on contractual documents and litigation archives of the Ming and Qing);Eli Alberts, A History of Daoism and the Yao People of South China;Robert Ford Campany, Making Transcendents: Ascetics and Social Memory in Early Medieval China;Barbara Hendrischke, The Scripture on Great Peace: The “Taiping Jing” and the Beginnings of Daoism (Daoist Classics);Jin Jiang, Women Playing Men: Yue Opera and Social Change in Twentieth-Century Shanghai;Ma Liangkuan 马亮宽, Fu Sinian shehui zhengzhi huodong yu sixiang yanjiu 傅 斯年社会政治活动与思想研究 (A study of Fu Sinian’s thought and social-political work);Daniel J. Meissner, Chinese Capitalists versus the American Flour Industry, 1890–1910: Profit and Patriotism in International Trade;Rong Xinjiang 荣新江, Sui Tang Chang’an: xingbie, jiyi ji qita 隋唐长安: 性别, 记忆及其他 (Sui-Tang Chang’an: gender, memory, and other);Wen-hsin Yeh, Shanghai Splendor: Economic Sentiments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China, 1843–1949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