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篇
  免费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东瀛读书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蒋寅 《文献》1999,(1):29-44
一九九七年,笔者应日本京都大学大学院之邀,为文学研究科作"中唐文学研究"特别讲义.一年居东瀛,获读多处图书馆藏书,累积笔记不一,其中颇有稀见清代文籍.今略择十数种加以介绍,俾治文史者考镜参证.顾惟学殖浅陋,闻见狭隘,疵缪之处尚望方家有以教之.  相似文献   
122.
21世纪的中日两国存在着更直接的共同利益,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大国中国和经济大国日本共为利益相关的东西邻国,这就是思考未来中日关系发展的出发点,无论从经济方面看,还是从政治方面看,“中国威胁论”都是不能成立的,在东亚一体化的过程中,中日两国责任重大,理应做出贡献,中日关系一定会发展得更好。  相似文献   
123.
元初以杭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是当时遗民与文人聚集之地,同时也是当时一大书画中心,鲜于枢置身其中,在增益自己收藏的同时,也饱览了当时大藏家周密、王芝、乔篑成、郭天锡、赵孟頫等人的收藏。作者通过梳理、罗列鲜于枢过目书画及所用印鉴,尝试考察其鉴藏趣味及书学思想,并对相关问题加以考辨。  相似文献   
124.
元青  孙健 《安徽史学》2021,(6):42-50
晚清时期,大量出版机构涉猎汉英、英汉双语词典出版,甚至将其作为重要的业务范畴和出版特色,数十年致力于此,出版了品种丰富、规模可观的各类双语词典,且再版重印次数多、发行量大,形成令人瞩目的繁盛出版局面.词典问世后,通过编纂出版者向词典赞助支持者的回馈,出版机构多渠道的市场销售及传教士编纂者的个人赠与等途径,在海内外得到极其广泛的传播.词典收藏情况调查显示,晚清汉英、英汉双语词典的流布遍及国内各地及海外多个国家,且收藏机构广泛、种类丰富、版本众多,充分彰显了这些出版物的价值与影响力.作为晚清重要的出版文化现象,汉英、英汉双语词典出版的繁盛及海内外广泛流布为晚清以降日渐兴盛的中外跨文化交往提供了一个极其生动的实证案例.  相似文献   
125.
Yuejiazhuang is a cemetery site of Qin people in the Northern Shaanxi, China, and it is dated to the mid-late Warring States Period. Ninety-two iron objects were excavated from the Yuejiazhuang cemetery site, which provide an opportunity to understand the use and production of iron in the Northern Shaanxi. The metallurgical and statistical study has revealed that bloomery iron, cast iron, and steel made from cast iron were adopted in the Northern Shaanxi during the mid-late Warring States Period. In the meanwhile, cast iron and steel made from cast iron became dominant in the Northern Shaanxi.  相似文献   
126.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nitrogen isotope composition of individual amino acids in collagen extracted from human bone samples from the Gaoshan, Yingpanshan, and Xinyicun sites in Sichuan, where the isotope baseline is unavailable or incomparable with the isotopic data derived from human remains. It aims to understand the food compositions of the inhabitants at these sites, spanning the period from the late Neolithic to the middle Bronze Age, during which time agriculture and domestication of animals were introduced to the region and beca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he δ15N values of two amino acids, phenylalanine (δ15NPhe) and glutamic acid (δ15NGlu), indicate that the peoples on the Chengdu Plain mainly consumed terrestrial foods. The contribution of aquatic resources to their diet was limited. A possible explanation for the low dependence on aquatic foods is that the developed agriculture and domestication of animals offered sufficient foods. Such subsistence economies and dietary patterns were shaped in the early Baodun period (ca. 2,500–2000 BCE) at the latest and did not seem to change when transiting to the Bronze Age. This study also asse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subsistence practices in supporting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Chengdu Plain.  相似文献   
127.
全球化视野下的亚洲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和现代化是当今世界的两大潮流。用全球化的视野审视亚洲现代化,有助于解读亚洲现代化。本文从历史的纵向与横向发展的视角考察亚洲现代化;用“多样性统一”的历史观研究亚洲现代化;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解读亚洲现代化;并阐述了世界现代化与亚洲现代化的关系和亚洲现代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8.
左江流域六县(市)地处桂西南喀斯特地区,区内农业资源和生产水平各有差异。为了配合该地区经济的全面开发,我们收集了该地区七十一个行政乡农业生产有关的特征数据,运用数学的方法--聚类分析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对该地区农业的空间布局进行合理调整--种植业类型区划分,并分别论述各类型区的特点及今后发展方向。为该地区今后在农业生产上做到宜地适种、扬长避短,并在此基础上向区域化、集约化的农业迈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9.
新形势下我国人文地理学建设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俭 《人文地理》1994,9(1):72-73
当前我国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文地理学应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为社会及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并积极参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0.
赵明  甄江红 《人文地理》2000,15(5):68-71
内蒙古地处中纬度内陆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干旱和半干旱面积占自治区总面积的80%以上。长期以来,形成的观念是内蒙古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尤其是"文革"期间,在牧民不吃亏心粮口号的驱使下,将大向积林草地辟为粮田,导致草场的退化和土地的沙化。本文分析内蒙古人口发展和粮食生产的历史和现状,揭示在PRED系统中,人口增长与粮食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内蒙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要求,提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实行退耕还草还林、降低耕地总量,保持人均粮食产量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