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篇
  免费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虞刚 《东南文化》2000,(3):111-114
生产于景德镇民营手工作坊内,供当时民众使用的青花瓷器,在瓷器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2.
赵明  甄江红 《人文地理》2000,15(5):68-71
内蒙古地处中纬度内陆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干旱和半干旱面积占自治区总面积的80%以上。长期以来,形成的观念是内蒙古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尤其是"文革"期间,在牧民不吃亏心粮口号的驱使下,将大向积林草地辟为粮田,导致草场的退化和土地的沙化。本文分析内蒙古人口发展和粮食生产的历史和现状,揭示在PRED系统中,人口增长与粮食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内蒙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要求,提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实行退耕还草还林、降低耕地总量,保持人均粮食产量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03.
西方集群和集群政策的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国内学者和政策决策者对集群的集群政策表现出日益浓厚的兴趣。由于现行的集群理论源自西方工业化国家,作为发展中的中国能否和如何吸收运用这些西方理论和研究经验成为讨论的焦点之一。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探讨西方集群研究和集群政策的理论基础,以期能带给中国的相关研究一些有益的启示。本文首先对波特和经合组织两学派的集群概念的起源、发展和着重点进行了回顾。然后分析了集群起源和发展的条件、生命周期、发展机制、空间维度、类型等西方集群研究的要素,阐述了西方工业国家的集群政策概念及相关评判。相对于发达国家丰富的关于技术创新区域的研究而言,针对发展中国家创新系统和集群的理论性及经验性研究则要少得多。所以发展中国家的集群研究及集群政策需要更合适自身实际情况的理论。最后笔者以集群理论和中国实际情况为例,通过问题的分析、理论的分析和理论的调整三步骤说明新理论发展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04.
全球技术空间体系及我国的对策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孔翔  曾刚 《人文地理》2003,18(5):42-45,21
全球技术空间体系是指技术存量在技术势差激励下,在全球范围内各区域间交流运动所形成的复杂空间网络。它突出地表现为技术存量在不同区域、不同等级的技术供给者、消费者以及联结它们的技术流通渠道中的交流运动。技术势差、技术廊道是全球技术空间体系形成的必要条件,而知识产权保护是保证技术流动长盛不衰的制度保障。本文仅从体系形成的基本条件、现实障碍、特征及区域效应等方面简要分析了全球技术空间体系的形成机制,进而探讨了中国面对全球技术空间体系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05.
借助Citespace软件,回顾相关文献,系统梳理了经济地理学领域创新网络的研究脉络、研究内容,明晰研究不足与研究方向。创新网络研究重点与研究方向:①网络空间尺度方面,已有研究关注集群内与集群间网络、城市内与城市间网络(城市群网络)、跨国公司全球网络配置等问题;未来研究应从单一尺度向多尺度网络耦合研究转变,从单一网络向多重网络融合研究转变。②网络演化及其驱动因素方面,节点演变、多维邻近性对网络演化的影响成为研究重点,未来应重视对产业和技术网络轨迹演变的研究。③网络结构及其对创新的影响方面,已有研究关注节点网络结构如何影响个体创新行为与创新结果,未来应深化整体网络结构和连接原因,以及网络组成对整体网络演化影响的研究。未来应加强对中国欠发达地区、中国后发跨国公司创新网络的实证研究,强化计量方法的应用,例如块模型、社区发现等方法。  相似文献   
106.
吴江  周年兴  黄金文  丁正山 《人文地理》2007,22(5):124-127,123
本文从湿地公园的概念与研究动态入手,以江苏、上海沿海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提出了湿地公园建设与湿地旅游资源保护的协调机制,从理念、目标、规划与政策、技术和管理、决策调控五个层面提出协调机制实施的基本模式。通过研究,希望能丰富湿地旅游资源保护的方法和途径,对湿地生态功能结构的维护和资源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7.
从地方到全球全球价值链框架下集群的升级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文嫮  曾刚 《人文地理》2005,20(4):21-25,118
从"地方"到"全球"是近5年来国际上对产业集群研究视角的新转向。本文首先回顾了学术界强调的"内生生长因素"集群发展观。并揭示现阶段"新区域主义"在产业集群发展出现新状况时,解释力的局限。由此,介绍了目前国际地理学界对"新区域主义"理论的置疑和再思考,同时引入国际上"重视外部资源、把地方经济发展纳入全球产业背景"的新集群发展观。并通过对全球价值链(ValueChains)分析框架的介绍,从理论上探讨国际产业集群研究新动态对中国集群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8.
The grain-size distribution (based on cumulative probability curves) in the sediments produced by potential palaeofloods at the Shiniusi archaeological site is similar to that of modern flood sediments from the Wujiang River Drainage in the upper Yangtze River. There is an obvious pattern in the curves, with two segments, and the mean grain size (Mz), standard deviations (σ1), skewness, and kurtosis are all similar. Combined with the AMS14C dating data and the ages judged based on the presence of cultural remains, our data suggests frequent palaeoflood events within the Wujiang River Drainage. We hypothesize the existence of seven high flood possibility layers in the QST4 unit from Shiniusi archaeological site: during the periods of the Ming Dynasty (1368–1644 AD) to the Qing Dynasty (1616–1911 AD), and the end of the Eastern Zhou Dynasty (770 BC–256 BC) to the Shang Dynasty (1600–1100 BC). We also hypothesize ten high flood probability layers in the QST2 unit from Shiniusi archaeological site: during the periods of the Ming Dynasty to the Qing Dynasty, the periods of Song Dynasty (960–1279 AD) to the Yuan Dynasty (1206–1368 AD), as well as during the Han Dynasty (207 BC–220 AD) to the Eastern Zhou Dynasty (770 BC–256 BC). Thes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palaeoflood events inferred from pollen and spore analysis and from historical records in other rivers.  相似文献   
109.
姜海洋 《神州》2014,(5):10-11
对人性的讨论自古就有,圣经中的亚当夏娃,教宗额我略一世的七宗罪等早已被人们所知晓;从马克思,恩格斯对人性的阐述,到刑事人类学派创始人龙勃罗梭的《犯罪人论》,都可以看出人们不断地对人性进行着探索。人们试图从中发现人性的本真,善恶,以使人类更为深刻地了解自己。人性的善恶之争从未停止,而本文将以马克·吐温狗的自述为例,来对人的趋利性、攻击性、忘恩负义等恶性进行批判,以使得人们更为深刻地自省,最终能够减轻或摒弃人类恶的本性,以达到自我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0.
南方湿热环境下馆藏有机类文物易滋生霉菌,使文物遭受不可逆转的破坏。馆藏文物霉菌防治目前常用的方法是严格控制保存环境的温湿度和投放防霉剂,这两种方法受到经费或使用方式的制约,有一定的局限性。针对这种情况,南京博物院于2011年起开展了馆藏文物防霉纸的研制工作。针对防霉纸研制中防霉剂的选取问题,选择了国内文博机构常用的几种安全可靠的防霉剂进行了抑菌效果实验。通过对抑菌圈直径、抑菌时效等数据的对比研究,发现LAg003、NMF-1和MD等防霉剂对馆藏文物常见霉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可应用于馆藏文物防霉纸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