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6篇
  免费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Located in the Central Plains of China, the early Xia Dynasty site of Xinzhai (2050 BC–1750 BC) with large archaeological features and exquisite artifacts of jade and copper is pivotal for probing the origin and formation of Chinese civilisation. Here, stable isotope ratios analysis, supplemented by zooarchaeological results,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xploit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nimals utilised by humans.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a diverse pattern of animal raising and exploitation was present at the Xinzhai site. The domestic pigs were fed with substantial amounts of millets or their byproducts to guarantee a food source for the dietary demands of the humans. Dogs were also found to have consumed large amounts of C4 protein sources, likely in the form of human food scraps or leftovers. The domestic herbivores, sheep and cattle, showed different dietary characteristics in that the former mainly grazed i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while the latter species were fed with large amounts of C4 products. This intra‐species variation was somewhat related to their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but seems to have been more determined by their different status in social and ritual activities. Thus, this research at Xinzhai provides a glimpse of the organisation of animal resources during the initial formation of Chinese civilisation.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22.
赵启斌 《收藏家》2010,(9):71-78
陈之佛致力于工笔花鸟画创作主要集中在他生命后期的20余年问。自20世纪30年代末到他去世,先后创作了五百余幅工笔花鸟画精品。这批作品究竟敞佚何处,有些可能已经成为永远的秘密。陈之佛大部分工笔花鸟画作品的收藏信息不明确,使我们今天对陈之佛的绘画艺术很难有全面、整体的认识,令人惋惜。  相似文献   
123.
赵春霞 《收藏家》2010,(2):25-30
从见于交易的传世玉器的分类规律上看,仿古玉器在清中期与民国时期出现的峰值最高,这两个时期的仿古作品对后世收藏所产生的蒙蔽作用巨大,随着古玉鉴定从业人员的不断年轻化,很有可能将公私庋藏的仿古玉器真品化,因此,揭示这两个时期仿古玉器的鉴定特征就变得尤其迫切。  相似文献   
124.
汉画像石中共有"嫦娥奔月"图4幅,皆出土于河南南阳的汉画像石墓中。4图在构图内容与造型艺术上呈现出各自的风格和特征,但通过对其在墓葬中的安放位置及与周边其他画像石组合关系的考察,则4图又具有相同的现实功用与宗教意蕴,即通过对嫦娥获得不死之药而飞升入月的造型进行艺术化的表现,表达汉人热切企盼生命再生与生命永续的宗教情感。  相似文献   
125.
满文档案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文档案种类丰富,数量巨大,对满文档案进行深入开发可以使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得以更好的传承.本文主要探讨了满文档案开发利用的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满文档案开发与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6.
<正>在辽东地区双房文化的器物群中,除了陶器以外,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所谓的"东北系青铜器"。这种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的青铜制品,除了见于辽东地区的双房文化以外,还广布于辽西、河北北部、朝鲜半岛和吉林、黑龙江两省的部分地区,长期以来一直为中外学术界所关注。  相似文献   
127.
赵宠亮 《文博》2010,(1):16-20
吏卒由于疾病、重大事情等原因,需暂时离开工作岗位时,须向戍所请假。戍所根据相关规定予以批复。假期结束后,吏卒需向戍所销假。汉代边塞戍所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请销假制度。  相似文献   
128.
《汉书》记载朱崖、儋耳两郡的置废本甚清晰,但至迟从五代宋朝以来,一些典籍关于此事的记载却已模糊不清,甚至与事实多相抵牾。迄至明清时期,诸多方志递相沿用以往成说,层层相因,以致以讹传讹。近代以来,关于该问题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本文从多个角度论证西汉合浦郡之朱卢县不在今海南岛上,其后东汉之朱崖县也不在海南岛上。此外,本文还针对《西汉合浦郡之朱卢县考》一文观点,在此与李勃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129.
P.t.1045《乌鸣占》序言中,乌鸦被人们视为"天神鸟",尊为"天神使者",其叫声是传达"尊神"意旨的一种方式,被赋予了特定的象征意义,并与对应事物的吉凶祸福联系起来。在传统的中原汉文语境中,乌鸦因反哺之德不仅被视为慈孝之鸟,而且还是带来吉庆喜讯的祥瑞之鸟,因而在唐代社会中广泛流行着奉乌祈福的风气。同时,Дх.6133《祭乌法》中的牛乳和安息香,作为祭祀乌鸦的供品,同样见于P.t.1045所见的"多玛仪轨"中,这说明有关乌鸦地位以及民众敬奉乌鸦的描述,藏汉文献不约而同地呈现出一致性的特点。因此,P.t.1045《乌鸣占》来自汉文鸟占传统的可能性更大。至于归义军时期敦煌地区出现的飞鸟献瑞现象,以及在各种物资财赋档案和行政文书中作为曹氏长官签署而使用的鸟形押,很可能都是吐蕃时期鸟占流行与积淀的历史产物。  相似文献   
130.
《古今图书集成》辑录了省、府、县三级土地数字,上限"原额"大体是明万历清丈后的数据,下限截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这种基于分县统计资料的全国性大汇总,是明清土地问题研究不可或缺的断面"基准"数据。征引的方志有些现已难以查到了,故而登录的土地数字就愈显得珍贵。可是,《古今图书集成》辑录的土地数字来源于官修方志无论在统计口径,还是在数据单位内涵上均存在着繁简不一、登记纷乱的现象,误差也很大。只有对其资料来源、属性和存在的问题作切实的了解和尽可能详尽的考订,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利用价值。本文对《古今图书集成》所载土地数字存在的时间断面、土地类型、统计系统和数字属性等问题进行考证鉴别,旨在厘清土地数字的真实性、可靠性,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达到科学收集和利用历史数据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