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0 毫秒
31.
洪武十一年,秦王朱樉、晋王朱棡之国,朱元璋将散养于民间的晋府官羊集中起来交给晋府护卫统一牧养,揭开了藩王护卫牧羊制度的序幕。洪武末年,朱元璋试图建立起以晋王朱棡、燕王朱棣为核心的"藩王守边"的备边体制,设计出一套完整的藩王护卫屯牧制度——内外诸王领护卫屯牧塞上,平时牧耕,战时备边。诸王、驸马被赐予大量羊只实边,护卫牧羊制度的发展达到顶峰。永乐、宣德以降,在朝廷抑制藩王、裁撤护卫与蒙古势力持续南侵的双重作用下,藩王护卫屯牧制度遭到破坏,护卫牧羊制度逐渐隐没于王府田庄经济的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32.
贾志刚 《丝绸之路》2010,(24):45-50
近年来,随着唐长安城大明宫考古发掘的日益深入,出土了一大批蕴涵丰富文化信息的铭文砖,这些铭文砖是我们了解研究唐大明宫历史不可或缺的史料。本文主要结合前人考古研究,经考证后认为太液池铭文砖采用干支纪年,"左策"是左神策军的略写与"左策"相对应的"右策"也应是右神策军的简称。  相似文献   
33.
贾建威 《文博》2010,(3):13-16
甘肃地理位置特殊,处于丝绸之路重要路段,是陆路对外贸易、文化交流的必经之路,这条东西方的交往之路,经过了长期多渠道、分阶段由间接到直接,由小规模到大范围的交流,由民间往来到官方往来的漫长而复杂的发展过程,遗留下大量重要的文化遗物,特别是史前时期闪烁着东西方文化最初接触火花的遗物,为我们研究东西交流和对外贸易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成为我国和西方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34.
35.
翁牛特旗博物馆馆藏两方辽代墓志,内容丰富,涉及人物甚多,为我们深入研究辽代部族、官制、地理、婚俗等各个方面,提供了一些新资料.本文通过对墓志的解读,结合辽史研究的有关资料,对相关问题略做考释.  相似文献   
36.
田嘉 《中国地方志》2006,(11):12-13
同志们: 十分高兴应邀参加广东省第五次地方志工作会议。广东省政府召开这么大规模、高层次的会议,及时宣传、贯彻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对全省地方志工作进行全面回顾,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充分体现了广东省委、省政府对地方志工作的重视。我代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与会代表和全省广大方志工作致以崇高的敬意。利用今天这个机会,我讲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37.
“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学术研讨会侧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近代史上,民族主义不仅是一股重要的社会政治思潮,而且还表现为一次次前后相继的民众实践运动,甚至是各种政治力量手中的重要招牌,其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与之相应,民族主义作为一种诠释的工具,在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也曾被研究们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38.
马继业与辛亥革命前后英国在新疆势力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初,尤其在辛亥革命前后,英国对新疆的渗透与扩张加剧,这突出表现在英国驻喀什噶尔领事馆的建立上。本主要通过阐述英国驻喀什噶尔首任领事马继业的活动,介绍了英国驻喀什噶尔领事馆的建立及其初步发展,并指出这是英国侵华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给近代新疆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中英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39.
Lime mortars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structing ancient Chinese masonry structures, including city walls, buildings, and tombs. A tomb built with lime mortars and stones belonging a Ming high-ranking official, Xu Jie, was discovered in Huzhou City of China. Eight different samples from Xu Jie’s tomb, representing four types of lime-mortar-based materials: joint mortar between stone bricks, bedding mortar, grouting mortar, and plaster mortars were collected for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materials has therefore become of primary importance. The function of each mortar was reported and studies into the micro-textural features and mineralogical compositions of those mortars were performed via a multi-analytical approach. The joint mortars were all found to be aerial lime mortars with predominately lime. The bedding mortar was found to consist of lime, soil and sand, typical of a tabia mortar. The grouting mortar was found to consist of lime and ground contact metamorphosed limestone. Analysis of plaster sample taken from the roof of the main tomb identified the presence of calcium stearate/palmitate, indicating the usage of plant-based tung oil as an additive. The analytical results will promote our understanding of Ming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and craftsmanship, and provide critical informat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Xu Jie’s tomb.  相似文献   
40.
韩佳  殷伟燕 《东南文化》2001,(11):89-90
保证质量、提高效率是情报信息工作的准则,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情报信息工作者应及时调整充实自身的知识结构,迎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