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21.
无景点旅游的理论解释与实践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无景点旅游在国内悄然兴起,这是一种极富存在价值与生命力的新兴旅游方式。本文从理论上对无景点旅游进行了解析,并提出在实践意义上,无景点旅游的发展将有助于人们对旅游资源的概念、范畴及其评价标准的再认识,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旅游开发、规划与管理的革新。  相似文献   
122.
本文以参与过美国访学旅游的台湾地区学生为例,通过深度访谈,分析文化因素的重要性以及访学旅游活动这一消费行为的社会意义.访学旅游带动了文化消费,加深了旅游活动与教育学习的多元发展.参与访学旅游活动,也是游学生建构英语文化与社会资本的渠道.本文还讨论了“异文化”在旅游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对于访学旅游地点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3.
郭新伟  余斌  卓蓉蓉  李瑞瑞  曾菊新 《人文地理》2020,35(2):122-131,151
基于江汉平原京山市乡村抽样调查和实地访谈数据,通过指数分析揭示农户日常休闲变化特征,运用回归分析透视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研究期内农户日常休闲以“娱乐消遣”为主要类型,但已呈现多样化、新兴化趋势;以“自家”为主要区位,但家外化、远程化特征显现;以“自家娱乐消遣型”为主流模式,但“手机/网络”为代表的“自家学习发展型”休闲增长迅速。乡村休闲发展水平受需求因素和供给因素“双轮驱动”,农户个体休闲“惯性依赖”特征显著。研究结果能够为中国传统农区人地关系变化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4.
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出生 6月19日生于青森县北津轻郡金木村(现为五所川原市)大字金本字朝日山414号,本名津岛修治作为父亲津岛源右卫门和母亲夕子的第六个儿子,  相似文献   
125.
温湿度是评价文物保存微环境的重要因素。目前,基于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的要求产生了大量文物保存微环境监测数据。如何更好地分析、利用现有的数据,建立有效的数学分析模型,用以评估并优化现有的环境调控措施是预防性保护工作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使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的方法,建立能够反映展柜所处环境温度瞬态变化的三维CFD仿真模型,通过瞬态温度边界建模方法,将展柜外实测温度数据使用UDF(user defined function)编译,作为模型的瞬态边界条件。模型使用夏季工况的柜内温度实测数据进行标定,并将标定后的模型直接应用于冬季工况。结果表明,经标定后的模型在夏季工况中运行良好,模拟值与实测值间的平均偏差为0.18℃,最大偏差为0.33℃。模型直接应用于冬季工况,表现出很好的预测效果,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平均偏差为0.029℃,最大偏差为0.081℃,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本研究为预防性保护的监测数据利用及定量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同时证明了CFD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6.
地方性食物原本被定义成在清晰的地理边界内生产的食物,是“本地人”抵抗极端商品化食物系统的有力武器,但以地理边界为中心的视角压抑了消费者身体的积极作用,也忽视了作为“外来者”的流动群体的在地饮食体验。基于对广州流动群体的日常饮食消费的深入考察,本研究发现:流动群体对跨越地理边界的故乡食物和广州本地食物主动赋予丰富的地方性意涵,构筑日常饮食“流动的地方性”。基于身体与食物的关系视角,本研究认为身体接触食物的契合感受以及与食物提供者的信任关系奠定了流动群体建构地方性食物的基本途径。区别于反抗式的地方性食物运动,流动群体把地方性食物嵌入在地生活,凸显多重的日常意义,主要表现在突破食物知识困境,缓解饮食焦虑,以及增进身体和地方的亲密关系。  相似文献   
127.
纺织品文物霉变研究在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贮藏中占重要地位。为了确定馆藏棉类纺织品文物霉变微生物的种类,了解棉织物纺织品文物真菌病害特点,本研究采用PDA培养基对棉类纺织品文物上霉变部位提取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对纯化后的霉菌进行18S rDNA-ITS序列分析,通过比较NCBI核酸序列数据库序列同源性构建发育树。最终分离纯化共得到6株霉菌,测序结果鉴定为青霉属、交链孢霉属、曲霉属、镰刀属,该四种霉属可能是棉类纺织类文物的致霉优势霉属。利用形态学方法结合分子生物学手段对棉类纺织品文物霉变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确保获取结果更加快速和精准,结合当前博物馆对纺织品文物的保护现状,提出棉类纺织品文物综合保护措施,为此类文物的防霉工作以及抗霉材料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