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31.
全球视野下的价值链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嫮  张洁  王良健 《人文地理》2007,22(2):14-19,5
在全球化背景下,以地方产业集群为发展模式的区域经济,其竞争力的提升需要在全球价值链中与区域外的经济行为主体积极互动,并实现升级。而价值链治理分析是经济地理学理论研究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关键。在这种研究视角下,本文以价值链治理为研究对象,首先界定了价值链治理的概念;并从理论上讨论了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的主要类型和演化过程;然后,进一步分析了价值链治理产生的原因、价值链治理的应用,以及价值链治理对地方产业网络升级的影响;最后,本文对国际现有的价值链治理理论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讨论,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332.
程玉  杨勇  刘震 《旅游科学》2020,34(1):33-53
在中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开展全国及31个省份旅游产业结构变动与生产率演化的研究具有显著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鉴于结构变动是影响生产率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运用DSSA方法对全国及31个省份2000年—2016年旅游业资本生产率增长率进行分解,测度产业结构变动的生产率增长效应。结果发现,不同地区或省份之间表现出较大差异。在年度静态结构效应上,东部地区开放型旅游经济较为发达,各省份总体发展态势较为稳定,伴有阶段性波动;中部地区旅游经济相对闭塞,各省份总体发展的平稳性最差,波动性介于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西部地区在大开发背景下旅游经济增长较快,各省份总体发展的平稳性介于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之间,波动性最大。在年度动态结构效应上,全国大部分省份在大部分年份都出现“结构负利”,动态结构能力亟须改善。尽管各省份表现出差异化的静态结构能力和动态结构能力,但是我国整体旅游产业结构升级与旅游经济增长的发展态势相耦合。本文的结构效应分析结果可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及不同省份旅游业转型升级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33.
黎虎 《史学集刊》2000,(4):5-13
唐代缘边地方政府在前期为州县二级,后期为道州县三级,它们是唐王朝的外交门户,其外交权能主要是:可与境外互通使命、互通文书;接转外蕃贡献及代表唐王朝向对方转赐回报;办理各种对外交涉,如盟誓纳质、人员遣送、执行边界协议、交割领土、告哀等。其特点一是具有全方位的外交管理职能,二是具有周密完备的管理网络,由道、州、县直至乡村,逐级下达,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334.
亢振峰 《人文地理》2004,19(2):39-42,96
西部各省提出的要"大力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很大程度上还是一厢情愿。因此,西部地区在新世纪的工业化战略选择上必须立足于西部各省区比较优势的客观现实,最大限度地利用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资源性产品丰富的优势,实现资本积累的稳步提高;同时西部也要充分利用几十年建设形成的经济基础,在局部地区、重点领域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突破,逐步缩小与中东部地区的差距。西部新世纪的工业化战略应包含这些不同水平的发展内容,复合式工业化战略就是体现这种特色的一个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335.
中国文化的区域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文化资源与经济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区域对比是研究文化资源的捷径。对比中美两国和中日两国的文化资源可以发现巨大的差异。同时,在中国内部,区域间文化资源的差异也很明显。以南方与北方对比为例,在饮食、语言、文艺、经济、政治等方面都有区别。北方的政治和军事力量八次统一大陆,南方的意识形态多次向北方挺进,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文化资源有利于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36.
王臻 《满族研究》2007,(4):86-92
建州女真李满住部与朝鲜王朝的关系,是彼时中朝关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李满住部活动于辽东地区,与朝鲜国境毗邻,于是因地理之便与朝鲜开展贸易,但由此也与朝鲜产生了诸多摩擦,因而遭到了朝鲜的多次征伐。由于建州女真为明朝的地方政权,而朝鲜又属明皇朝的藩属国,因而朝鲜在如何处理与李满住建州女真的关系问题上,就体现出了朝鲜、女真、明朝三角关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337.
胡晓慧 《民俗研究》2007,(2):89-112
一、关于考查地本文所指的温州地区,是指温州市下辖的鹿城、龙湾、瓯海三区,乐清、瑞安两市和永嘉、平阳、苍南、泰顺、文成、洞头六县。笔者于2007年春,对上述地区的一些乡镇、街道进行了实地调查。现在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地区石敢当俗信给予更广泛的关注。在材料使用上以永嘉的上塘、乌牛、瓯北、桥下、徐岙、岩头,乐清  相似文献   
338.
旧石器考古断代误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珺  郭俊卿  胡平 《文物春秋》2010,(4):3-7,48
含旧石器遗址的地层剖面,构造属非等速堆积,利用地层的平均沉积速率推算遗址的年龄存在科学误区。"黄土—古土壤序列"反映的是地层堆积和间断的交替过程,是黄土形成的地质现象,旧石器遗址利用其序列断代必须考虑地貌单元的时空变化。  相似文献   
339.
中国传统漆器的“经典之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传统漆器工艺是人类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本文介绍了在漆器工艺发展史上代表当时世界最高水平,并对中外漆器工艺发展进程起过重要作用,奠定中国传统漆器工艺基本特征的四个漆器工艺品种。  相似文献   
340.
Since the discovery of the proto-Shang culture, created mostly by ancestors of the Shang clan from the late Neolithic Age to the early Shang period (∼2000–1600 BC), the subsistence strategy and lifestyle of humans in China during their movement southwards have been a great focus. Chinese literature and archaeological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proto-Shang societies were composed of different cultural groups and had various subsistence strategies. For example, at the Liuzhuang site, three types of burials, i.e., stone coffin, wooden coffin and earthen shaft-pit, are found. The wooden coffin and earthen shaft-pit burials had been adopted locally in the Central Plains since the Neolithic Age while the stone coffin burials were usually used by people living in Northeast China and had never been found in the Central Plains before. In this study, stable carbon and nitrogen isotopic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on human bones from the Liuzhuang site and animal bones from Zhangdeng site in Henan province, China to determine whether different social groups had various accesses to food resources and whether their dietary difference was related to inequality in social status. Humans have mean δ13C and δ15N values of −7.6 ± 0.6‰ and 9.6 ± 1.0‰ (n = 19) respectively, which strongly indicates that humans rely primarily on C4-based food. The main contribution of C4-based food in their diet is from millet agriculture or animals that consume millet by-products. The isotopic spacing of carbon and nitrogen isotopic values between pigs and humans, between dogs and humans, and between cattle and humans, all imply that these animals were the main meat resources for humans. Surprisingly, the δ13C values and δ15N values of human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burials are quite close, indicating that they had equal access to food resources. This result suggests that the proto-Shang humans had adapted to the local subsistence strategy, and the local cultural factors in the Central Plains were very well integrated into proto-Shang cul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