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6篇
  免费   53篇
  166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In real-world applications, the k-shortest-paths between a pair of nodes on a network will often be slight variations of one another. This could be a problem for many path-based models, particularly those on capacitated networks where different routing alternatives are needed that are less likely to encounter the same capacity constraints. This paper develops a method to solve for k differentiated paths that are relatively short and yet relatively different from one another, but not necessarily disjoint. Our method utilizes the sum of a path's distance plus some fraction of its shared distance with each other path. A minimax algorithm is used to select the path whose largest sum of length, plus shared length vis-à-vis each previously selected path, is as small as possible. We present computational results for the Chinese railway system, comparing the paths generated by a standard k-shortest-path algorithm with those from our new model.  相似文献   
112.
中国新史学中最常见的两种历史研究方式是科学实证与文化阐释,前者旨在建立历史事实之真或寻求历史演变之理,后者则以探寻历史之意义或彰显切实之史识为目标,此二者可谓中国新史学之"双轨"。中国新史学正是沿此"双轨"向前发展的。从新史学之"双轨"着眼,并依据"新异性的标准",中国新史学界应有"八大家",他们分别是: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胡适、顾颉刚、傅斯年、郭沫若和钱穆。科学实证与文化阐释,这两种不同的历史研究取径,展示了中国新史学研究的多元面相,二者之间是相互融通的,并无根本性的冲突与对垒,其在治史观念与方法上亦可做到相互补益,相得益彰。许冠三在《新史学九十年》中因陷入"科学"迷思的褊狭"新史学观",以科学实证拒斥文化阐释,故而未能将钱穆基于"文化"视角来研究历史的文化史学视为新史学。钱穆的新史学特质主要表现为:在继承中国传统史学遗产之基础上,注重历史研究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以文化为本位,以阐释为取径,其典型表现是"以士释史";以中国为立场,注重探寻本国历史文化之意义,探求与本国历史文化相符合之史识,强调历史学的经世致用功能。钱穆的新史学观与后现代主义在批判科学主义历史学、反对文化一元论和西方中心主义历史观等方面多有契合之处,但其以"于客观中求实证"为基础的历史认识论与走向历史虚无主义的后现代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3.
陶器古剂量P包含等效剂量Q和超线性修正I两个部分,为了提高古剂量测量的准确性,正确地计算古剂量的测量误差,本工作测试了10个古陶片样品,利用线性回归方法计算等效剂量Q和超线性修正I,并对不同的古剂量计算方法进行误差分析和评估。研究表明,线性回归方法(包括归平法和平归法)计算陶器古剂量的准确性优于目前采用的常规法;通过几种不同方法的误差比较和分析,归平法所得误差较其它方法更严谨、合理。该研究在提高古剂量测量的准确性和正确计算古剂量的测量误差两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使得古剂量的测量更加合理,符合数理统计规律。  相似文献   
114.
南唐二陵墓室彩画上滋生大面积的苔藓、藻类、霉菌,使原有精美鲜艳的彩画被严重遮盖腐蚀。为此,对南唐二陵墓室彩画上滋生的藻类、苔藓与霉菌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菌落形态观察与显微形态观察,对其表面滋生的藻类、苔藓与霉菌进行了初步种类鉴定。鉴定结果表明,确定霉菌为黑根霉(R. nigricans)、亮白曲霉(A.candidus)、青霉 (P.echinulatum Raper)等;苔藓为墙藓属(Totula sp)、毛口藓属(Trichostomum Bruch);藻类为鞘丝藻属(Lyngbya)。鉴定结果可为进一步的防藻、防霉技术研究和墓室彩画的现场保护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5.
2012年5月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的"金玉华年—陕西韩城出土周代芮国文物珍品展"陈列陕西省韩城市梁带村两周墓地的考古成果。其中,有一件出土镂空、粉碎性青铜盒,破损非常严重,不成器型,铜胎胎质氧化严重。由于其所具有的艺术和学术价值,急需修复。为此,根据文物自身的特点,用传统修复方法对碎片进行编号、查找拼对、拼接、补缺、篆刻纹饰、打底、作色做旧,并做了临时的框架,在短时间内修复。从修复的结果看,本次修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修复思路和方法可给同类器物的修复研究工作提供一个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6.
水关是古城墙建筑的一个重要元素,对研究古城墙布局及城市演变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对泰州水关遗址进行科学保护,首先通过现场调研,对泰州水关遗址的残损进行分析,找出其可见的病害,包括墙体残损、基础残损、券体残损及木桩残损;然后通过有限元模拟分析其结构性能,找出其隐在的病害,主要是地基和墙体问题。最后,综合残损调研及数值模拟结果,提出了适用于水关遗址的修缮设计方法,包括地基加固、墙体加固以及木桩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17.
Establishing stable cropping systems was vital in antiquity, assuring certain yields and enabling ancient people to settle, thus possibly causing various modern food habits and culture to form around the world, especially in cereal-cultivation-dominated countries. China, one of the most famous ancient agricultural countries, has a long history of rice planting, and the fire-irrigation paddy cultivation system is prevalent in the lower Yangtze region, which is considered a rice domestication center. However, its origin and cultivation pattern remain unclear. We studied a famous agricultural vestige, the Chuodun site, involved in rice planting in the lower Yangtze River Delta in eastern China, during the Neolithic Age. Clear evidence from archaeology, paleobiology, pedology and biogeochemistry suggest both that the rice fire-irrigation cultivation system formed during the Neolithic Age and that ancient peoples lived there steadily. Under this extensive cultivation system, soil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changed significantly; in particular, it left more black carbon in the soil and increased the organic carbon soil stability, which can be used to reconstruct prehistoric environments. Meanwhile, the prevalent fire-irrigation paddy cultivation system used by farmers in this area, though for a different purpose than ancient people, may be inherited from the Neolithic Age.  相似文献   
118.
陕西安康紫阳北五省会馆壁画是目前陕西省境内发现的最大的一处建筑壁画,为了解其颜料组成,本工作采用X射线荧光、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激光显微拉曼光谱及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颜料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五省会馆壁画除正殿发现一处红色染料外,其他均为无机颜料;红色颜料主要是铅丹、朱砂、铁红;绿色颜料为氯铜矿、石绿、斜氯铜矿;蓝色颜料的主要成分是普鲁士蓝、smalt、石青;黄色颜料为雌黄、铁黄;褐色颜料的主要成分是铁红及铅丹的变色产物二氧化铅;黑色为炭黑;白色颜料主要是铅白,且多使用铅白作为调色颜料。研究结果对于了解清代民间壁画的制作工艺,丰富对陕西建筑壁画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9.
胡昌健 《文献》2002,(1):60-72
绍圣二年(乙亥,1095)五十一岁,在陈留,经许昌、江陵,进峡,经巫山、施州至黔州 《书自作草后》(《山谷集》):"绍圣甲戌在黄龙山中,忽得草书三味."黄龙山,在安徽贵池县北五里.绍圣元年九月,山谷过池州.池州,今贵池县."得草书三味",指得石扬休曾藏唐人怀素《自叙帖》.  相似文献   
120.
何家坪遗址位于湖北省秭归县郭家坝镇楚王井村11组。1996~2000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分三次对遗址进行了发掘。三次发掘面积1600平方米,清理新石器时代至明代墓葬5座、灰坑3个、窑址1处,出土了陶、石、瓷、银、铜、铁等不同质料的文化遗物百余件。该遗址年代跨度长,遗存特征比较典型,是三峡地区一处比较重要的考古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