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揭展是书画重新装裱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在装裱过程中所用的浆糊往往与画心、命纸很难分离,导致揭展过程复杂,且容易造成古书画的损毁。传统的水闷润揭展法对于难揭展的纸质画心极易揭晃。为解决这一问题,利用芽胞杆菌发酵产生的含有淀粉酶的胞外液制备生物揭展剂,并通过作用于宣纸老化材料验证了揭展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枯草芽胞杆菌的发酵液去除菌体并透析后获得的生物揭展剂揭展效果较好。利用扫描电镜和拉力强度检测分析了生物揭展剂对书画文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生物揭展剂能够降低剥离力和纤维指数,与用水闷润相比,增加了宣纸样品在闷润后的抗拉强度,且对宣纸微观结构无明显影响;观察生物揭展后100天的样品并没有霉菌生成,表明该生物揭展剂具有很好的揭展安全性。在此基础上,对成套明代水陆画进行揭展,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2.
侯甬坚 《人文地理》1992,7(3):56-63
运用空间地理规律探讨历史区域的空间发展过程,在古代中国具有十分良好有利的客观条件。本文基于较大空间尺度和较长历史时限,针对区域地理诸多分异现象的发生和变化,系统阐述了这一规律的三个方面(纬度地带性规律、经度省性和垂直地带性规律),在不同区域或地带空间发展过程中突出的表现特点和影响形式。  相似文献   
83.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经济调查与研究评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侯建新 《史学月刊》2000,(4):125-131
农村始终是中国现代化建设最广阔、最深厚的基础,因此关于农村调查及发展研究倾注了几代中国人的心血。20世纪上半叶尤其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农村调查与研究主要有:晏阳初、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试验区以及社会学家李景汉的定县调查;陈翰笙领导的保定、无锡农村重点调查和全国性抽查;国民政府首次以国家机关名义进行的农村经济普查与定期统计。此外,还有南京金陵大学美国人卜凯组织的大规模的农村调查和日本人“满铁”的华北农村调查。这些农村调查的目的不一。深浅有别。但客观卜都为日后的中国农村经济研究留下了颇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84.
山西灵石静升镇王家大院建筑群中,门占有重要位置。它不仅仅是住宅防盗保安全及内外空间的过渡,更重要的是标志着王家官职及身份等级,显示其财产的富有,以及所拥有的化层次,创建了明清汉民族门户化艺术。  相似文献   
85.
清代以来广西城镇会馆分布考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镇所处的交通地理位置、商贸往来等要素奠定了清代以来广西会馆沿西江干支流走向、东密西疏的分布格局,有力地佐证了清代以来广西城镇发展重心一直在东部沿江地区的基本态势。以广东会馆为代表的外省商人会馆一枝独秀则深刻反映出清代以来广西城镇经济的发育严重依赖广东等邻省辐射带动的历史特质。  相似文献   
86.
乾隆朝官修《西域图志》考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域图志》纂修于乾隆时期,定本全称 《钦定皇舆西域图志》,是清代第一部完整、系 统的新疆史地学著述,史料价值与学术史地位 均属卓特,但史学界至今未能重视和探讨,这 是史学史和历史地理学研究的一个缺憾。因 此,本文拟作出初步考析,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87.
中国古代专制说的知识考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世纪末以来,秦至清的帝制时代的中国政体为专制政体、皇帝为专制皇帝的论断影响广泛,流行不衰,并成为中国史研究的基本观点之一。本文从思想史的角度对这一说法产生、传播的历史及其后果加以分析,指出此一论断并非科学研究的结果,而是亚里斯多德以来的西方人对东方的偏见。18世纪时个别西方思想家开始以此来描述中国,19世纪末以后经由日本广为不同立场的中国知识分子所接受,并通过辞书与历史教科书渗透到大众中,罕有质疑者。这一说法实际未经充分的事实论证,不加反思地用它来认识帝制时代中国的统治机制只会妨碍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88.
明清以来,“音近义通”说畅行,开创了汉语词源研究的新局面。然而,由于“音近义通”说之“音近”概念模糊,且在实践中往往忽视了“义通”的因素,因此影响了汉语词源研究的进展。近年来,学们开始对“音近义通”说进行反思,指出音义二不可偏废,应互相制约,两维交叉:有的学还认为,音义二关系应以义为纲,以音为纬.而在意义的研究上,则开始从发生学及认知语盲学角度探索同源词语源义即“义类”的生成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89.
The Western terms “feudal” and “feudalism” have been widely and improperly translated as “fengjian” in contemporary China. The early Western Sinologists and Chinese scholars, including Yan Fu, did not originally make such a translation. Yan initially transliterated the term “feudalism” as fute zhi in his early translations. It was not until the 20th century, when Western classical evolutionism found its way into China, that “feudalism” was reduced to an abstract concept, and the Western European model was generalized as 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the whole world. Only then did Yan Fu first equate “feudalism” with “fengjian,” and China was believed to have experienced a “feudal society” in the same sense as Europ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llectual history, using evidential and theoretical analyses,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show that feudalism was a historical product in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Europe and existed only in Europe, “fengjian” is a system appropriate only in discussions of pre-Qin China, and China from the Qin to the Qing experienced instead a system of imperial autocracy. The medieval periods in the West and in China evidence widely divergent social forms and hence should not be confused with the same label.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Zhongguo Shehui Kexue 中国社会科学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5, (6): 173–188  相似文献   
90.
侯八五 《文博》2011,(1):93-96
本文引用当前数字博物馆研究的最新成果,针对山西博物院信息化建设实践需要,按照可行的数字博物馆框架及运行模式,就本院遗产资源数字化平台建设提出构想,并探讨实践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