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7篇
  免费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袁振杰  朱竑 《人文地理》2013,28(2):53-60
跨地方对话是地方内外系统交流的主要形式和途径,是理解地方意义的重要视角,对地方的建构和再造有独特作用。贵州石门坎大花苗(族)借助基督教会的进入,启动跨地方对话,通过西方生产技术和处世价值观的吸收及民族文化符号的重构,实现民族认同的重生,达成了民族崛起。大花苗(族)自组织能力的提升、地方话语权的获得及主体地位的体现,促使其民族"自我赋权",实现地方意义的重塑。以贵州石门坎为案例,结合地理学相关分支学科的思想进行深入的田野调查,研究跨地方对话对地方认同以及地方意义重构的作用,以期丰富跨地方的学术研究内涵、启迪少数民族文化觉醒,有助于他们能够正确把握并应对越加剧烈的外来文化的冲击。  相似文献   
112.
流动、旅游与后现代——一个研究视角与一种精神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凌  孙九霞  朱竑 《人文地理》2017,32(3):146-151
后现代思潮作为对现代性的全面反思甚至批判,为我们理解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社会生活提供了一个系统的视角。在这一背景下,人们可以开始重新思考和重构旅游的意义,并在新的后现代和后结构哲学思潮以及更广阔的流动背景下探讨旅游的新特征和旅游体验的新方向。流动作为一种批判语境,意味着对传统以稳定和界限为主体的文明形式的挑战,也在更深层意义上代表着新的社会精神内涵。随着社会流动的增加和人们意识的改变,人们将习惯一种流动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在流动中居住,在居住中流动。在此意义上,旅游的内涵或者是生活化了,又或者是生活旅游化了。文章最后从"何为旅游世界"、"旅游体验"以及"再谈游的精神"等三个方面对后现代语境下旅游发展的趋势进行了论述分析。  相似文献   
113.
无酸纸的发展及其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酸纸是很重要的一种馆藏文物保护载体.本文对无酸纸的发展现状及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同时指出,根据我国文物保护的需要,研制文物保护专用无酸纸并建立相关的评价标准是无酸纸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4.
过去朝阳是北山, 石板崖, 要喝个互助的酒哩; 阳世上陪你到阴间, 望乡台, 转过了还绕个手哩. 这首传唱了数百年的"花儿",以地名和酒起兴,歌颂了土族人民坚贞的爱情和对家乡的热爱.歌里说的"互助的酒",就是现在闻名遐迩的青海青稞酒.  相似文献   
115.
More than 200 bronze objects found in Hanzhong, southwest Shaanxi Province, China, a frontier region of the Shang Kingdom during the Shang dynasty, have been analysed for their composition and microstructure. Forty-three typologically distinct, and probably culturally indigenous, items have been found to be compositionally distinctive as well. This paper presents analytical results of the two types of local Hanzhong bronzes, namely the sickle-shaped and sceptre-shaped objects. Three special alloys, arsenic bronze, antimonial bronze and copper–nickel–arsenic ternary alloy, are particularly emphasized and discussed. The archaeological context of Hanzhong bronzes and their significance for the archaeometallurgy research of the Shang period are discussed as well.  相似文献   
116.
麴院风荷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也是乾隆南巡以前出现在圆明园中的西湖十景的代表作。作为九州与福海两大复合景区之间的过渡,因植物景观数典余杭麴院风荷而得名,实际是一处融合了多重意境和主题,因时、因地制宜的再创作。其理景造境与中国古代哲学理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温故知新等一脉相承,与当代西方哲学思潮——解释学之间也有相通、相近之处,是乾隆初年圆明园江南题材风景创作的突出典例。  相似文献   
117.
山西省介休市后土庙是一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以其精美的琉璃建筑而闻名,琉璃建筑被誉为"三晋琉璃塑造艺术的博物馆",在其东西配殿保存有明清时期的彩塑约1000余身.自从1993年落架保存在库房后,由于本身潜在的病因以及后来保存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彩塑产生了严重的酥碱粉化等病害.为了对其进行修复以及改善其保存环境,本文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应用X-射线衍射(XRD)、离子色谱(IC)等分析仪器,对彩塑的制作材料及其工艺进行了分析研究,初步分析了彩塑病害产生的机理,为进一步的病害修复材料及工艺的筛选以及保存环境的改善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8.
黄槐武  唐剑玲  郭宏 《文博》2009,(6):298-302
广西左江岩画沿左江流域连绵长达200公里,横贯凭祥、大新、宁明、龙州、崇左和扶绥六县,岩画地点多达70多处,是我国百越民族的一个重要分支--骆越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广西左江岩画主要由赭红色颜料涂绘而成,是我国南方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广西左江彩绘岩画的内容、原料、绘制工具和岩画的意义等方面的研究,对广西左江彩绘岩画有所认识,然后探讨广西左江彩绘岩画存在的主要病害:一是自然方面的彩绘颜料的脱落、岩层的剥落溶蚀、钟乳石和藓类植物的生长侵蚀等;二是人为方面的环境污染等.针对所存在的病害提出相应的彩绘岩画保护措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方面的对岩画本体的保护;二是人文方面的建立沿途保护站、科学的旅游开发和制造社会效应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到保护事业中等.以期达到保护广西彩绘岩画的目的.并通过广西左江彩绘岩画保护的例子,为中国古代彩绘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一个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9.
“在中国封建社会,曾多次出现过女主临朝,女主临朝具有重用外戚、手段残酷、宠幸宦臣的特征;而女主临朝的原因大概有皇帝体弱多病、昏庸荒淫,嗣君年幼、不能亲政,后妃本人具有政治才能等。  相似文献   
120.
汉魏墓葬中出土的壶形器包括钫和锺均象征着汉代的方仙世界,即所谓的东海三山;魏晋时期出现的魂瓶乃是归墟五山的象征。壶作为一种有形的物质象征,仅仅是用以表述汉代庞大的方仙思想体系的代表器物之一。汉魏时期的方仙世界是继承先前萨满教宇宙观而形成的,而壶所具有的方仙象征的形成,则标志着古代中国具有自身特征墓葬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