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篇
  免费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旅游区引景空间规划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苏平  吴必虎  朱虹 《人文地理》2001,16(5):58-61
本文运用地理学空间分析的方法,结合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以风景区为研究对象,对广泛存在于旅游区中的引景空间进行了初步的理论研究,探讨了引景空间的概念、构成元素和规划方法,并结合作者在参加辽宁省五女山风景区规划中的实践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52.
罗浩  钟国平 《人文地理》2007,22(1):77-81
本文首先报告了作者对1990!2004年广东省区域经济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的前期研究,发现广东省内总体区域差距基本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三大地带间差距和珠江三角洲内部差距、第二产业差距和第三产业差距对全省总体差距的影响最大。文章继而详细论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缓解广东省内日益扩大的区域差距的基本思路。在此基础上,本文给出了缩小广东省区域经济差距的区域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3.
黄山市入境国外旅游市场亲景度与竞争态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张艳  章锦河  王浩 《人文地理》2007,22(2):43-47
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的规模与质量直接影响旅游地旅游业的外向度,而外向度的提高是旅游地塑造国际化品牌形象,增加外汇收入,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本文依据黄山市入境国外旅游市场1995-2005年的相关统计数据,通过亲景度、竞争态以及亲景度与竞争态的相关分析,认为客源市场亲景度的差异是导致市场竞争态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最后文章对黄山市今后拓展入境国外旅游市场提出了对策与建议。如开通直航包机,多参加国际性旅游交易会,在境外召开产品说明会或旅游推介会,邀请境外旅行商和主流新闻媒体来黄山市考察,联合其他旅游城市共同促销等。  相似文献   
154.
高等院校校园旅游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界定高校旅游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旅游的发展背景和研究现状。指出高校旅游的内容和形式主要包括观光游览、会议旅游、探亲访友、修学旅游、体育旅游、科技旅游及事件旅游等几大类。文章认为高校旅游是城市旅游的有效组成和延伸、是文化旅游的重要形式和内容、是一种综合性强、社会效益明显的旅游形式,也是一种新型的特种旅游。文章最后在探讨高效旅游负面影响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5.
156.
黄昊 《史学集刊》2014,(1):113-120
皖南事变的最终发生,实际上是新桂系、中共、三战区三方博弈的结果。新桂系安徽省府与中共的关系从抗战初期的密切合作,逐步发展到皖南事变前夕的势若水火,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皖南新四军对北移路线的选择,最终导致了皖南事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7.
妻子对丈夫不忠,并要求奸夫杀死亲夫,奸夫激于义愤,却将情妇杀死,此类故事自唐中期产生以后,即成为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母题。到了明代,又异变为奸夫看见亲夫疼爱妻子,即因痛恨情妇背叛亲夫而将其杀死。日本小说家芥川龙之介的著名小说《竹林中》更描写了强奸者因为看到被强奸者对丈夫不忠,而要将其杀死的情节。如果说前者作品中的奸夫形象尚有正义一面的话,后两者则纯属邪恶。此类作品的产生和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红颜祸水的思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8.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social and cultural geography in China. It discusses six major bodies of work: cultural areas, cultural diffusion and cultural integration; geographies of ethnic cultures; cultural landscape and cultural economy; place and place-based cultural politics; marginal social groups; and geographies of social injustice. Although social and cultural geography is still located on the periphery of the disciplinary landscape of Chinese human geography, it is nonetheless developing into a noteworthy field of research. We start this review by calling attention to some problems in epistemologies and analytical approaches. Social and cultural geography in China often suffers from an analytical separation between environment and culture as ontologically enclosed entities. Also, it pays insufficient attention to the mutually constitutive relations between the social and the spatial. However, more recent studies have begun to engage with constructionist/poststructuralist approaches, and develop less positivist interpretations of space, social relations and cultural meanings. This review suggests that social and cultural geography in China needs to develop broader research scopes and strengthen theoretical frameworks. It concludes by calling for constructive dialogu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human geographical scholarships.  相似文献   
159.
本文研究中国博物馆的名称、种类及其服务内容的关系,探讨服务内容的定位、发布,以及服务意识和管理方式的改变和提升。  相似文献   
160.
ABSTRACT Whether urbanization economies stem from urban diversity or urban scale is not clear in the literature. This paper uses the 2004 China manufacturing census data and tests simultaneously the effects of urban size and industrial diversity on firm productivity, controlling for localization economies and human capital externalities. We find that productivity increases with city size—but at a diminishing rate, and the city size effect becomes negative for cities with population over two million. Firms also benefit from industrial diversity, and the strength of such benefit increases with city size but decreases with firm si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in a transition economy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