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晚清时期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大案,即末后一着教案。此案首犯是名叫王觉一的教主。他利用宗教作掩护长期在民间进行反清活动,其创建的末后一着教组织分布于直隶、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江西、湖北、四川等18个省。从光绪七年(1881)起,末后一着教几次试图组织反清武装暴动,最终被清朝官军镇压下去。随后,在"务获严办"、"务绝根株"的圣谕之下,清政府在全国范围追剿王觉一及其徒众。然而,直到光绪十年末此案结案时,不仅教首王觉一漏网,大部分骨干成员也踪迹皆无。与此同时,有关该教的核心机密也随之一起消失。本文利用新发现的档案资料对末后一着教问题重新进行探讨,内容涉及教主王觉一的生年、籍贯、姓名、教派名称、该教创立的时间、经书与图文的流传、组织及其活动情况、政治目的、清朝各级政府对该教案的审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232.
正确注释中国古代典籍,需要具有古代汉语、古典文献等诸方面的学术功力,同时,也需要了解、掌握一些逻辑学知识。本文从形式逻辑、辩证逻辑等具体逻辑规律入手,就如何运用现代逻辑学的基本原理指导古籍注释过程中的工作思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33.
对漆器文物的内在结构及表面漆层的观察分析,是研究文物病害形成原因和传统制作工艺的重要途径。通过X射线成像技术,可在不损伤文物的情况下,观察文物内在的纹理结构,分析其原工艺制作方法。故本研究通过对文物X射线图像进行解析,分析金漆漆盒的胎体结构和文物的伤况成因,并对比文献记载中漆器胎底制作的差异性,尝试通过重构3D模型图片的方式直观展现文物木胎结构。研究漆器制作工艺和表层病害,有利于分析漆器文物制作工艺对文物病害的影响。相关的研究成果在日后文物保护中可以有针对性地用于分析文物伤况并制定科学严谨的修复方案,还可为以后的文物研究和工艺分析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234.
东汉自刘秀建国,到汉献帝禅位于曹魏,建造有十二座帝陵。根据文献记载,除汉献帝的禅陵位于河南焦作修武县外,其余十一座帝陵均在东汉都城洛阳附近。截至目前,关于东汉帝陵的系列调查报告没有公布过,只有几篇关于北邙帝陵的考据论文及个别的调查简报,因此,东汉帝陵的考古调查和研究都追在眉睫。其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弄清楚东汉帝陵的分布与结构,也在于通过东汉帝陵的研究,彻底梳理中国古代帝陵的建制及发展脉络(补上东汉陵寝制度这一缺环),从而揭示古代陵寝制度背后隐藏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乃至宗教信仰的关系与实质。  相似文献   
235.
边台哈什胡里氏汉译韩姓家谱.为沈阳市档案馆少数民族宗谱类首例收藏(复制件)。谱序记有始祖雅奇布初定居黑龙江(将军)所属墨尔根城(今嫩江市)和雅鲁河流域.康熙皇帝从蒙古王公台吉处赎出锡伯人众之后,将四世苏色等记丁编牛录驻防齐齐哈尔.六、七年后又经伯都讷人(今吉林扶余)迁来盛京编人满洲佐领下“兼管”当差;谱单中记有六世达尔扎“拨往伊犁”.八世瓦力海“徂往伊犁”.去西北戍守边疆。笔1981年赴新疆伊犁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与达尔扎后代联上家谱.1985年又续了新谱。  相似文献   
236.
早期东西文化交流的三个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建业 《考古学报》2021,(3):317-338
目 次 一 引言 二 铜石并用时代的文化交流 三 青铜时代的文化交流 四 早期铁器时代的文化交流 五 结语 一 引 言 如果以陶容器为主要依据,结合其他遗存的空间分布和起源传播,可将丝绸之路前全新世大部时段的亚欧大陆大致划分为三大文化圈,即以中国黄河、长江流域为中心,包括东亚、东南亚及太平洋诸岛屿在内的"早期东方文化圈";以两河流域为中心,包括西亚、北非、中亚南部、南亚和欧洲南部在内的"早期西方文化圈";以及东、西两大文化圈以北的"早期北方文化圈".本文所谓早期东西文化交流,主要指旧石器时代人类大迁徙之后、汉代"丝绸之路"出现之前早期东、西两大文化圈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237.
蜡胶是明清时期广泛用于镶嵌类文物粘接加固的胶粘剂,目前该种粘接剂已无处生产。本研究在查阅古代文献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熬制了不同组分配比的胶样,同文物上的粘蜡胶样进行红外光谱比对;并依照国家胶粘剂性能的检验标准,对新熬制的胶样进行粘接强度、剪切强度和抗冻融老化测试。该阶段结果显示,新研制的粘蜡胶与文物上粘蜡胶的红外光谱特征基本一致;新研制的粘蜡胶是松香、蜂蜡、油质物的混合物,其中松香∶蜂蜡=1.5∶1的胶样的粘接强度为1.77MPa,剪切强度为1.26MPa,经冻融老化循环后的粘接强度为1.87MPa,在正常室温条件下能够满足故宫博物院镶嵌类文物的粘接要求。  相似文献   
238.
玉,在中国文化中一直具有崇高的地位。玉器产地是玉器文物研究、保护修复和真伪鉴定的重要依据。目前可用于软玉检测的方法虽然很多,但由于取样损伤文物、定量精度不足、数据分析复杂等问题的限制,难以广泛用于玉器文物产地鉴定。因此,本研究应用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无损检测新技术,对和田、青海、俄罗斯、韩国等产地的软玉样品进行了判别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测试简单、数据处理方便,而且能够对有限的样品进行产地分类,用于玉器文物的材料产地鉴定是可行的。研究结果为玉器产地无损鉴定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39.
韩飞 《丝绸之路》2011,(4):29-31
对于我国造纸术的起源和技术传承问题,学术界历来争论不休。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境内考古工作的开展,考古工作者相继在一些墓葬和遗迹中发现了若干纸状残片或类纸物,为这些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大量实物资料,也引起了更多的争论。1990年,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汉代麻纸460余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分析纸张一般性能的基础上,对悬泉置遗址出土的麻纸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240.
韩美  何佳梅 《人文地理》1996,11(Z2):71-73
水土流失严重的流域,能否快速实现生态、经济与杜会的持续协调发展,关键在于治理模式的选择.汇泉流域综合治理的经验证明,生态经济型治理模式,是快速实现流域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