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4篇 |
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3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32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34篇 |
2008年 | 32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出塞>是汉横吹曲曲调,郭茂倩<乐府诗集>"横吹曲辞"题解引<晋书·乐志>日:"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声二十八解,乘舆以为武乐,后汉以给边将,和帝时万人将军得用之. 相似文献
252.
在学术界,似乎有一个不证自明的定论,即:作为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核心构件的议会政治是与中世纪封建社会无缘的。但事实上,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两也完全有可能联系在一起。英国由于在早期历史中形成了政治协商传统和初步成型的议会协商机制以及相应的社会化理念,从而为中世纪晚期出现议会政治奠定了必要的历史基础;但历史基础仅仅提供了议会政治早产的可能性,而将这种可能变为现实的决定性力量则是当时各种具体的特殊原因和个人因素构成的偶然机缘。换言之,中世纪晚期英国议会政治的早产是一种历史偶然现象。由此可见,偶然因素也是一种应当给予充分重视的历史决定性力量。 相似文献
253.
韩格平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3):40-42,49
正确注释中国古代典籍,需要具有古代汉语、古典文献等诸方面的学术功力,同时,也需要了解、掌握一些逻辑学知识。本文从形式逻辑、辩证逻辑等具体逻辑规律入手,就如何运用现代逻辑学的基本原理指导古籍注释过程中的工作思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54.
东汉自刘秀建国,到汉献帝禅位于曹魏,建造有十二座帝陵。根据文献记载,除汉献帝的禅陵位于河南焦作修武县外,其余十一座帝陵均在东汉都城洛阳附近。截至目前,关于东汉帝陵的系列调查报告没有公布过,只有几篇关于北邙帝陵的考据论文及个别的调查简报,因此,东汉帝陵的考古调查和研究都追在眉睫。其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弄清楚东汉帝陵的分布与结构,也在于通过东汉帝陵的研究,彻底梳理中国古代帝陵的建制及发展脉络(补上东汉陵寝制度这一缺环),从而揭示古代陵寝制度背后隐藏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乃至宗教信仰的关系与实质。 相似文献
255.
晚清时期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大案,即末后一着教案。此案首犯是名叫王觉一的教主。他利用宗教作掩护长期在民间进行反清活动,其创建的末后一着教组织分布于直隶、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江西、湖北、四川等18个省。从光绪七年(1881)起,末后一着教几次试图组织反清武装暴动,最终被清朝官军镇压下去。随后,在"务获严办"、"务绝根株"的圣谕之下,清政府在全国范围追剿王觉一及其徒众。然而,直到光绪十年末此案结案时,不仅教首王觉一漏网,大部分骨干成员也踪迹皆无。与此同时,有关该教的核心机密也随之一起消失。本文利用新发现的档案资料对末后一着教问题重新进行探讨,内容涉及教主王觉一的生年、籍贯、姓名、教派名称、该教创立的时间、经书与图文的流传、组织及其活动情况、政治目的、清朝各级政府对该教案的审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256.
可能是由于受气候环境周期性变化的制约,新石器时代中原化的实力、内部统一性和对外化关系呈现出2000年左右的周期性变化。正是在这种周期性的变化过程中,中原化得以呈螺旋式发展壮大,“中国相互作用化圈”的范围由小到大、内部联系日趋密切、认同感日益加强,具有历史意义的“早期中国”从酝酿至雏形到最终形成。可以说中原化不但在其发展的高峰期具有突出的核心地位,总体上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57.
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尝试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角度,分析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逻辑体系及其特征,探索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社会实践意义和道德评价功能。 相似文献
258.
长期以来,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关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时期,刘少奇提出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笔者在许多文章和书籍中见到过这种说法。然而从笔者掌握的材料看,这种说法是不够准确的。 相似文献
259.
早期东西文化交流的三个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目次一引言二铜石并用时代的文化交流三青铜时代的文化交流四早期铁器时代的文化交流五结语一引言如果以陶容器为主要依据,结合其他遗存的空间分布和起源传播,可将丝绸之路前全新世大部时段的亚欧大陆大致划分为三大文化圈,即以中国黄河、长江流域为中心,包括东亚、东南亚及太平洋诸岛屿在内的"早期东方文化圈";以两河流域为中心,包括西亚、北非、中亚南部、南亚和欧洲南部在内的"早期西方文化圈";以及东、西两大文化圈以北的"早期北方文化圈"。本文所谓早期东西文化交流,主要指旧石器时代人类大迁徙之后、汉代"丝绸之路"出现之前早期东、西两大文化圈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