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篇
  免费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论文介绍了广东潮汕侨乡自由移民的历史传统,分析阐述了该地区移民形态以及与海外经济联系的变化。改革开放后,广东潮汕地区的人口迁移,经历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侨乡人口迁移从传统的海外自由移民与国内移民并重,转变为以国内移民为主、海外暂居为辅,从而加速了海外华侨社会向华人社会的转变、国内归侨侨眷社会向侨属社会的转变。随着侨汇的枯竭,侨乡相应衍生出“旅游贸易”和“非法务工”等涉外经济形态。它的产生和发展,实际上是当今全球化条件下劳动力、资金等要素的国际流转在潮汕侨乡的具体体现。往返于侨乡和海外、从事海外贸易和劳工作业的群体,带有传统意义上的“侨”的色彩。这些新的侨情变化,应该引起学界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2.
旅游发展初期的自然旅游地社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分类及影响因素在文献中讨论较少。以天堂寨景区为例利用分层聚类法与多分类名义变量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对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群体分类并识别其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天堂寨周边社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分为盲目乐观派、社区经济挂帅派、谨慎支持派、悲观反对派,分类的关键影响因素为年龄与居住时间、居住村、现在工作。基于深度访谈数据与研究文献分析了相关因素影响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群体分类的内在机制。本研究证实了一个事实:即使在偏远的山区农村社会分化也越来越明显,哪怕是针对像旅游业这样的具体议题,同时本研究也呼应了经典社会学中的社会分层理论。  相似文献   
133.
流动摊贩对缓解城市失业和贫困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广州为例,运用GIS空间分析和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研究了摊贩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摊贩区位因子的微观作用机制。摊贩在不同空间尺度呈现集聚分布,在不同时间尺度呈现有规律的数量变化。摊贩的区位选择主要受市场因素作用,但同时受到住地与摆卖地之间的距离、政府管制、外部相关利益主体(商户、公共场所管理者、居民)的干预以及摊贩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的微妙影响,结果不是市场最大化原则下的最优区位,而是合理的区位。强调市场因素的内涵不仅包括人流量,还包括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需求。摊贩区位选择没有偏离现代区位论的思想,其区位决策是经济与非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4.
黄潇婷  刘春 《人文地理》2016,31(2):128-135
随着旅游业不断发展,当今社会,大众型旅游模式已不能满足人们的个性化旅游需求,自由行、自助游等旅游模式悄然占据市场主体地位。大多数散客与家人/朋友/同学/同事等结伴出游。从时间地理学的制约思想和认知供给理论来看,旅游者的行为因此受到旅游同伴的制约影响。如何选择旅游同伴,选择怎样的旅游同伴成为旅游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本文以香港海洋公园为例,企图探寻同伴角色与旅游者行为制约要素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旅游同伴包含不同的角色-家人、朋友、同学、同事、旅游团,不同的角色对旅游者行为制约因素的影响力不同。  相似文献   
135.
刘俊  黄秀波 《人文地理》2014,29(3):22-27
以往滨海旅游研究综述大多限于对所涉研究领域的横向分类,缺乏基于特定学科演进视角下的纵向考察。本文从人文地理学空间思想演变视角出发,重新审视和梳理西方滨海旅游研究的脉络。与空间思想流变过程对应的是,西方滨海旅游研究主题也经历了从"滨海旅游地空间模型与演化"到"滨海旅游空间文化解读与社会建构"再到"滨海旅游空间政治与权力景观"的过程,亦即从关注滨海旅游空间的物质性转变到社会性和政治性。借助人文地理学空间思想演变视角,可以厘清滨海旅游研究视角转换的内在逻辑,并能从空间的生产视角重新思考中国滨海旅游的新一轮发展热潮,为国内滨海旅游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6.
舒伯阳  黄猛 《人文地理》2013,28(4):108-113
旅游核心吸引物不仅具有某种特殊的客观属性,同时还具有人为主观建构的符号属性,它在旅游体验中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论文提出了旅游核心吸引物构建的一种新方法,其基本思路是:从市场空白与产品创新角度切入,通过二维矩阵定位方法萃取旅游主题;然后按照"真实性体验"原理进行旅游产品设计,以地方特色产业为纽带,构建由一系列游客参与体验活动串联而成的旅游体验链条。这种建立在旅游目的地本地产业化需求与外部旅游市场需求双向驱动基础上的新方法,突出旅游吸引物的体验价值性及其产业化生产组织过程,能有效解决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开发与地方优势传统产业的衔接问题,从根本上实现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立地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37.
侯兵  黄震方  范楚晗 《人文地理》2013,28(5):94-100
一体化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融合的必然趋势,一体化具有多种空间结构形式,对区域内城市间旅游经济关系产生重要影响。都市圈是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有效载体,文章以南京都市圈为例,对都市圈城市旅游规模体系进行了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揭示城市旅游经济格局的总体特征。从交通通达性指数和旅游者结构的角度对传统引力模型进行修正,测度2006-2010年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度的演变情况,呈现出旅游经济联系量的区域差异明显、交通的作用逐渐增强、"沿线"式距离衰减规律以及区域旅游协作方式相对固化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密切都市圈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对策思考,为推进都市圈旅游一体化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8.
乡村旅游地的文化认同是重塑和振兴乡村文化的重要前提。基于文化记忆和地方感构建居民和游客对乡村文化记忆空间的感知模型,以苏州金庭镇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时间、空间、文化和情感维度上主、客存在差异,时间维度上游客高于居民,其余维度居民表现更为强烈。感知效应主、客在时间上表现出令自己回想起过去的人和事,了解文化延续性;空间上为游客旅行带来深刻印象,与居民生活关系不紧密;文化上承载着地方历史文化,提升乡村旅游文化氛围;情感上在归属感、自豪感、文化自信及价值追求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9.
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在开除陈独秀的原因和如何开除陈独秀的问题上发生分歧和冲突,主要表现在共产国际远东局想给予尽量多的机会和时间,要求陈独秀承认错误,希望他继续保留在党内;共产国际远东局最后同意开除陈独秀,主要是因为陈独秀在中东路事件上否定了"保卫苏联"的立场,不能容忍.而中共中央政治局则更看重于陈独秀转向托派对本国革命和共产党的影响以及他反对中共六大路线.  相似文献   
140.
金沙遗址出土金蛙之寓意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的探析,金沙遗址盎箔蛙形怖是古代蜀人的崇奉象征,是举行“祭蛙求雨”祭祀仪式后的珍贵遗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