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归有光<震川先生集>的清代评本有二十余种,这些评点既是"我注六经",抉发了归有光散文的丰富内蕴;又是"六经注我",显示出评点者本人的文学主张.由于评点者们的识见与桐城派的"义法"、"雅洁"等著名论调差异很大,因而,这些评点不仅有助于归有光散文的相关研究,而且对客观评价桐城派的文论观点、乃至全面认识清代的散文批评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2.
太湖流域是一个独立的地文系统,自唐宋以来的经济开发和商业化发展,使这里的民生显得异样繁荣。地方史料中的绝大多数,谈论的都是这里的高额赋税负担和内部经济生活的多样化及地区差异,对于民众生活的环境与卫生问题,直接性的详细记载极少。清代中后期外国人在这一地域内的众多游记和日记,于这方面却有颇为细致的描述,侧重点大多在河流环境、建筑居住、城镇街道景观和饮食卫生等问题,负面性的评述占据了大多数。这一当中固然有太平天国战乱后的影响内容,也有中国人的许多常态生活习惯,更带有外国人的猎奇与鄙薄的眼光,但是在总体上都可反映出中国人长期并不真正重视的环境问题及相对淡漠的卫生观念。而所谓"近代化"的理论推导,大多仅限于1843年开埠后沿江滨海重要城市的一些证据,其实并不符合太湖流域广泛城乡的实际生活。  相似文献   
53.
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住置造就了晚唐五代宋初敦煌地区特有的社会文化形态。在这里,佛教和儒学相互并存,共同发展并走向融合。寺院内教授与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儒家经典,佛界高僧尚儒之风流行。而当时社会倡导的“忠孝”思想风气,则是佛儒共同宣扬的内容,虽然具有为王政服务的共同色彩,但二者在这一方面却得到了最好的协调与融合。  相似文献   
54.
The red Hans come
All sufferings had come to an end at last. In the winter of 1951, exciting news spread over the grassland: the red Hans had reached Lhasa.  相似文献   
55.
前人对东魏北齐时期邯郸县设治问题的研究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撤治说"和"设治说"。河北省磁县出土的《窦奉高墓志》记载窦氏在北齐时期被授予"邯郸县伯"的爵位,为"设治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56.
清康熙年间,阿拉善蒙古归附清廷后,与河西府(县)展开了长达数年的划界纷争。该文利用档案、地方志等相关文献资料,对清代河西走廊北部汉蒙交接地区的凉州、甘州二府与阿拉善蒙古边界纷争事件的过程、起因进行了详细考察,分析了在此事件处理过程中,国家与地方社会复杂而多元的互动关系。清代以来河西走廊北部边界的变迁,不仅折射出传统社会政治大环境的改变,而且也是区域农牧经济互动消长的反映。  相似文献   
57.
良渚文化玉琮及相关纹饰的文化隐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峰 《考古》2012,(2):84-94
良渚文化中一种典型、奇特,且颇具神秘色彩的器物——玉琮,长久以来一直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迄今为止,关于它的研究文章,数量已经相当之多。有关玉琮的研究,一般集中于其形制、纹饰、源流、年代、功能、工艺等方面,观点多样,迄无定论。笔者近来对玉琮也略有思考,发现玉琮的形制、神人  相似文献   
58.
冯时 《考古》2012,(2):76-83,109
《郑子家丧》与《铎氏微》竹书《郑子家丧》是一篇战国时期的《春秋》学佚籍。全篇记述楚、晋邲之战的原因与经过,弘扬了楚庄王的霸业。其文本脱胎于《左传》,应属楚威王傅铎椒所作之《铎氏微》。此书见载于《汉书·艺文志》,久已失传,今复重见,具有重要的文献学价值。文中对竹书内容进行考释,并就其文本属于《铎氏微》提出证据。  相似文献   
59.
申峻霞  张敏  甄峰 《人文地理》2012,26(1):29-33
本文以消费社会和网络社会为背景,从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出发,运用符号学方法,对南京"淘淘巷"网络实体街区这一消费空间的建构与扩散机制进行了分析。指出符号是消费空间特色塑造的重要路径,但消费空间的扩散并非简单的符号复制过程。揭示了网络实体消费空间作为一种半组织性的社会空间,其内涵的社会关系和运行的内在机制才是它得以存在的内因。网络实体街区这一消费空间是一种超越符号的存在,并非完全归结于符号的消费。  相似文献   
60.
徐峰 《中原文物》2012,(2):19-29
王油坊类型龙山文化的南徙之旅呈现东西两途。西线去往宁镇地区,即禹会-牛头岗-江宁点将台和高淳朝墩头;东线前赴环太湖流域,即禹会-南荡,至江阴花山,再东去松江广福林。在其南徙的过程中,江淮是必经之道。江淮属于"廊道"地区,一方面,它的连通性给区域间文化交流带来便利;另一方面,这一开放的区域又易引来外域强势文化的干扰,导致本地文化受损。众多的能流、物质流、信息流,都以高密度、高流速和少停留的方式从此通过,从根本上决定了廊道地区相比于稳定的文化母区,不可能凝聚和沉淀起深厚的文化底蕴,导致江淮地区的社会进程出现断裂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